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评李毅中有关《五大困难和挑战》的讲话

火烧 2010-02-20 00:00:00 时代观察 1030
文章评析李毅中关于工业五大困难挑战的讲话,指出其头痛医头的局限性,剖析消费不足、外需萎缩等现象根源,强调雇佣制度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改革方向。

评李毅中有关《五大困难和挑战》的讲话


迎 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最近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会议上说,当前工业发展“面临五大困难和挑战”。他的这篇讲话具有典型性,值得一评。

李毅中说的五大困难和挑战,指的是:外需萎缩短期内难以改观;投资拉动难以为继;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性不够;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问题凸显;国际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等,还提出来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办法。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方法,在我国官员的讲话和学者的文章中带有普遍性。只讲现象、困难,不找这些“困难”的背后的原因、根源,不找“五大困难”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可能揭示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问题的症结;只有找到了造成困难的原因,找到了五大困难的内在联系,才可能真正地认识到我国工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办法。

就拿“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为例,人们都知道这是阻碍我国工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很多年前就明确提出来了,但年复一年就是解决不了,原因是没有找到或者是不愿意正视“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其实原因也很明显,就是因为我国实行了“雇工制度”。老板雇工就是为了赚钱,支付工资越少越好;雇佣正式工人,不如雇佣农民工便宜,于是大量解雇正式工,改用农民工;不仅私营企业如此,国有企业也是如此。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是这种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事实正是这样。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居民消费支出占到48.8%,由于实行了雇佣劳动制度,2008年,居民消费支出已经下降到了35.3%。回过头来看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也是高速发展,那时不仅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总是“供不应求”,以至于被一些贵族老爷们嘲讽为“短缺经济”。由改革开放前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消费需求不足,原因、或者说内在联系就是将公有制经济改变为雇佣经济制度。

其实,五大困难也存在着内在联系。正是因为实行雇佣劳动制度,造成内需不足,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带动。1978年,我国外贸净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0.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29.8%。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外贸净出口已经占7.9%;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41,1%,分别增长了8.2%和11.3%。李毅中说了“外需萎缩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投资拉动增长难以为继”的事实,但是,就是不揭示实行雇佣劳动制度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至于困难之一的产能过剩,不过是需求不足的背面,是需求不足的另一种说法。总之,这些所谓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实行由于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只有把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的经济轨道上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李毅中还说:“必须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等,都是一些空话,在雇佣劳动制度下,怎么可能转为“内需主导型”?怎么“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老百姓口袋里没有钱,即使能够“通过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引领消费、培育市场”,也不可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看来我国官员们只会说些“官话”、“套话”,说明他们并不懂得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官员与学者不仅要转变立场:从为老板服务,转变为为劳动者服务;从发展雇佣劳动经济,转变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且还要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基本知识,搞懂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懂得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懂得第一部类生产与第二部类生产之间的关系等。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