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计划经济时期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火烧 2006-12-10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农民如何通过大炕育苗、深翻土地、自制肥料等方式生产粮食,体现精耕细作传统与农村生活细节。

  这个问题是数学先生提出来的.后来看到了思闻的回答,大意说是中国的农民种出来的,其实,这个回答也并不全面,其中还是有进口的粮食,所以,除了中国的农民种出来的外,还有其他国家的农民种出来的.那么,那个时代,中国的农民是怎样种粮的呢?

  我想借地瓜和种殖过程,来粗略地说一下,那个时代,中国的农民是怎样生产粮食的.

  每年冬季,生产队里都要起几个大炕.大炕有二十到三十米长的样子,宽也有两到三米的样子.这种炕和东北地区的床是有区别的,实际上是在地上挖坑,然后再用土墙把坑围起来,把地瓜一排排地码放到里边,地瓜的层与层之间用沙土隔开,最后,用草或者其他东西盖在上边,以便于保温.到了开春的时候,农民把炕盖揭开,小心地把一个一个的地瓜从炕中拿出来.这时的地瓜,由于保温好,已经发出长长的芽来,农民就把芽剪下来,一把把地放好,然后种到地里去.

  中国的东部地区,人多地少,应该说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学生的课本中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应该主要是说的中国的农民,那么少的土地,要养活那么多人,除了靠天吃饭外,还要靠精耕细作.六七十年代,我记忆中,中国农村的水利工程基本已经由父兄们建设完毕,靠天吃钣的历史虽然基本结束,但精耕细作的传统则是得到了继承,甚至是发扬.

  农民种地之前,往往是首先要对土地进行改良.一是深翻.如果不翻土地,土地板结,影响粮食的产量.翻地的时候一是用牲口,也就是牛马,牛马拉犁耕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中国的农民也是要拉犁的,主要是为了减轻牛马的负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有的时候,人生病了,大人会说抗一抗吧,但是,如果牛马生病了,那是不能拖延的,那是生产队的大事,人们都很紧张的.在农民的心中,牛马是很主贵的,给他们盖的牲口屋,也就是文人们一再诉口的牛棚,在农村往往都是很好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牲口屋往往是农村最温暖的地方.我的童年时期,在冰天雪地的一天气里,是常常拿着稻草去牲口屋搓绳,同时听取暖的老头们聚集在牲口屋里谈天说地,讲一些牛鬼蛇神的故事.

  翻了地之后,经过长时间太阳光的照射,农民们,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每人都扛着榔头去砸坷垃,然后再由牛马拉着耙,把土地平整一遍.这样还不算完,还要给土地施肥.而肥料都是农民自制的土杂肥.土杂肥往往人蓄粪便,草,树叶,土混合在一起填在沟池里,灌上水沤制,我们把这个过程叫沤积肥.沤制一段时间后,农民用铁锨铲到沟池的岸上晒干,粉碎了再撒到田地里.大约到了七十年代的中后期,各县有许多建造化肥厂的,出产一种叫氨水的液体,是很好的肥料,不知到现在还用不用.那时,我们生产队就经常到县化肥厂拉这种东西.在地上挖一个大坑,很深,四周砌上水泥,顶上留一个圆口,平时用铁盖封闭上,拉来的氨水就到进里边,我们把它叫做氨水池,需要时就从里边取出,洒到地里去.大量地使用化肥,应该是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了.

  土地整好了,然后起梗子,一垄垄的,而地瓜芽就栽在垄岸上.地瓜芽慢慢成长,爬出许多秧来,农民把地瓜秧剪成一段段的,然后栽到其他更多的空闲田地里.到深秋收获地瓜时,其间要经过数次翻秧,数次除草.

  那时的农民,对土地的精心耕作,回想起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农民的勤劳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科技的进步,拖拉机有了,收割机有了,化肥有了,灭草剂有了,中国的农民种地,要比那时轻松了很多,收获也更大了,真让人心慰.

相关文章

  •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
  • 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
  •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
  •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 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
  • 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
  • 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
  • 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
  • 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
  • 警惕中国未来粮荒
  • 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