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太阳报:中国搁置南海主权争议导致的失误

火烧 2009-03-13 00:00:00 国际纵横 1027
文章分析中国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的策略失误,探讨美国监测船事件及菲律宾领海基线法的影响,指出中国‘搁置争议’被误读为‘主权共享’,引发东盟国家事实占领与资源开采,凸显国际法与地缘政治复杂性。

古吕:中国搁置南海主权争议导致的失误
 太阳报

在中国外长杨洁篪访美为中美首脑会议作准备前夕,美方突炒作美监测船被中方五艘船隻围堵之事。这件事到底应如何解读?是中方测试奥巴马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敲打一下北京?而美船深入南中国海,又有甚麽企图?各方解说云云,但始终一如所料,这是「小事一桩」,杨外长与希拉妮笑口吟吟会见记者,即说明中美目前还是以金融海啸的大局为重,其他争端都不会影响两国携手带领世界走出经济低谷

中国或处孤立状态

南海诸岛的争端继续燃烧,菲律宾总统阿罗若夫人不顾北京抗议,签署领海基线法,把中国固有领土黄岩岛甚至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划入,中国自然也不能示弱,派出半军方的最大渔政船到南海巡视,宣示主权。在此形势下,将美国的监测船与此相联繫,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国的这艘监测船,实际上是美海军的间谍船,主要任务是追踪海底的潜艇。美国媒体报道,美海军有四艘这样的监测船,两艘在大西洋游弋,主要对付俄国的核潜艇,而在太平洋的两艘,中国的战略核潜艇是主要目标,尤其在传出中国将在海南岛建造最大的战略核潜艇基地,而中国未来的航母战斗群基地,也有可能设在三亚。因此,美军监测船和中国渔政船的摩擦就毫不奇怪了

目前,南海争端对中国不利的方面,一个是国际化,由于联合国要求各国在五月中提交领海基线,南海诸岛的争端将可能交由联合国仲裁,这样,中国可能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即中国要单打独斗,对付东盟诸国,而他们背后又会有美国撑腰。另一个不利的方面,就是中国与东盟相关争端国订有「南海行为守则」,中国认可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立场被曲解,相关争端国以「搁置争议」为招牌,行「事实佔领,事实控制,独立开发」之实。中国在南海有四十多个岛礁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汶莱等国「事实佔领」,越南更在相关海域勘探开採石油,每年有八百万吨的收穫。

笔者认为,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确有重新认识和调整的必要。这一方针,最早是邓小平提出的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原则。邓小平那时讲的争议是很明确的,就是主权争议。在目前的南海八字原则,自然是将邓小平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原则沿用过来。笔者推想,八字方针所提「搁置争议」,而不是「搁置主权争议」,是用了心思的,因为若提「搁置主权争议」,即包含中国认可这是一个有主权争议的问题。

被解释为主权共享

事实上,南海问题与钓鱼岛问题有相当大的不同。钓鱼岛及相关海域,在一八九五年甲午海战清政府败阵、《马关条约》签署前三个月被佔领。《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都规定日本战败须交还中国。但一九五一年,美日签《三藩市和约》,将其交美託管。一九七一年日美签《归还冲绳协定》,钓鱼岛及其海域也在交还之列。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罗斯福要将冲绳即琉球交还中国,但蒋介石踌躇再三不敢要。北京和台北都反对钓鱼岛「归还」日本。从国际法层面看,钓鱼岛确有「主权争议」。
 
但是,南海诸岛则没有这样的问题,东盟诸国是七十年代趁中国文革动乱才偷偷佔领。因此,中国绝不可认可有主权争议,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被解释为「主权共享」。

相关文章

  • 杨明远:为了祖国疆域的完整和安宁在南海要敢于开枪
  • 张志坤:南海大军演,证明中国不能再“淡定”下去了
  • 罗援:对彻底解决仁爱礁问题的建议
  • 贾晋京:作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的“南海问题”
  • [视频]宋鸿兵:南海,风波还是海啸
  • 王洪光中将:不必为“牛二”阿基诺上火
  • 香会上卡特的语情软化蕴含何种玄机?
  • 香格里拉及南海博弈
  • 罗援:南海,十问美国防长卡特
  • 张志坤:如何抗击美国的南海攻势
  • 张志坤:有战争危险就有军事假想敌
  • 老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以休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