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比毛泽东的抗美援朝战争,蒋介石应该羞愧至死

火烧 2010-10-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毛泽东抗美援朝与蒋介石抗日战争,分析两人在战争发生时间、应对策略、决策过程等方面的异同,突出毛泽东的主动决策与蒋介石的消极应对,体现历史人物的决策差异。

   

毛泽东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蒋介石的抗日战争有许多共同点,现在不妨给大家比较一下:

   

共同点一:

   

战争都是在两个人各自刚上台不久后发生的。

   

1928年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委员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49年十月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1950年十月25日出兵朝鲜,战争发生的时间离两个上台的时间差距不算大。

   

共同点二:

   

两个人上台后政权都不稳,蒋介石忙着围剿红军,毛泽东忙着土地改革和西南剿匪。

   

共同点三:

   

战前两个人都知道战争会发生,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在我国东北连续举行了五十多次军事演习,所以蒋介石是有准备的,但是他早就打定好了力避冲突、不予理睬的主意,而抗美援朝爆发前,毛泽东早早就在东北陈兵三十多万,做好了应变的对策。

   

共同点四:  

   

战争发生后,两个人都在第一时间对战争做出了反应。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而美军尚未越过三八线时,毛泽东的总理周恩来就发表声明说:“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共同点五:  

   

战争发生后,两个人都用了“拖”之诀,蒋介石直拖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发表声音对日本宣战,而毛泽东在接到金日成的求援信后,也思考了18天。   

   

共同点六:  

   

战争爆发后,两个人都很紧张,蒋介石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1932年1月11日,蒋介石在他的老家浙江奉化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时,抛出了“三日亡国论”,他说:“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之内侵占吉、辽之范围,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1932年1月21-23日上海《时世新报)。  

   

而毛泽东呢,吃了几片安眠药,睡不着。  

   

共同点七:  

   

战争发生后,两个人都可以发挥中国人的传统:以夷制夷,蒋介石是衰求国联,而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东北有苏联驻军,毛泽东最有资格依靠苏联,以夷制夷,但是,当毛泽东听说苏联连空军也不肯出时,照样大手一挥,出兵了。  

   

共同点八:  

   

两人都指导着战争的发展。蒋介石为抗日战争出的主意是:刚开始是三日亡国论,不抵抗,后来是速胜论,基本上来说,是一系列惨败的直接责任人,是扒开黄河水淹中国人民的直接决策人。毛泽东也指挥着战争的发展,刚开始是慎重初战,后来是运动战,最后是零敲牛皮粮。请注意零敲牛皮粮是战略,具体到战术上,毛泽东直接提出的方法是:选择敌人班排连的支撑点,突然进攻,得手后待敌人反击时再反复对敌人杀伤,然后视情况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放弃。如此长期坚持,必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消耗敌人的目的,从而决定朝鲜的战局。  

   

最后说一点不同点,蒋介石是在做了阶下囚后被逼抗日的,毛泽东的军队叫志愿军。  

   

相关文章

  • 从“越过三八线”到“否定九段线”:中国当自强
  • 中国最牛战斗:我军零伤亡而美军却尸横遍野
  •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5周年
  • (旧文)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附文)
  • 李旭之在乌有之乡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乌有之乡: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
  • 1953年毛泽东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原24军副军长张宏献口述:亲历抗美援朝
  • 冯钺:纪念抗美援朝,中国得学学美国
  • 王志刚:从毛泽东指挥朝鲜停战谈判中学习军事辩证法
  • 读原化工部部长秦仲达同志《我们永远不忘记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一书有感
  • 世界格局中的抗美援朝战争与现实的中美关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