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大跃进”寄托了中国人强国的梦想

火烧 2010-11-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强调其寄托了中国人强国的梦想,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与探索精神,肯定其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

“大跃进”寄托了中国人强国的梦想

人间正道

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运动,已经被批倒批臭了,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它已成了毛泽东的一条十恶不赦的罪状。现在看来,“大跃进”运动因为超出了历史发展阶段,造成了失误及损失。

当时的中央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并逐步走出了经济困难时期。“大跃进”这一特殊的历史产物,我们该怎样理解呢?那些用极其尖刻的语言评价“大跃进”的人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大跃进”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寄托了当时中国自上而下强国的梦想。

中国贫弱久矣,被列强欺凌久矣,强国梦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哪一个不想来一个大跃进?快速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这应该是“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不然,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那么大的热潮。就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说,世界分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大阵营除了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交量外,在经济上的较量也如火如荼,苏联也在赶超美国嘛。作为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担负着中华崛起重任和理想的共和国奠基者,自然存在迅速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毛泽东就一直焦虑于中国“人口上、政治上是大国,经济上是小国”的现实,迅速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他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毛泽东这段话,并没有什么不对,试想,没有一种跃进的精神,中国能够在60年代就拥有原子弹吗?

穷则思变,这种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会摔跤,而且也会摔的头破血流。用“大跃进”这种方式图变,尽管违背了客观规律,但我们无法否定他们改变面貌、奋发图强的良好愿望,我们更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前人,我们也应该非常感谢他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富强进行的这种探索,那些借“大跃进”中的错误来否定一个时代、否定一个人、否定一种制度、否定一代人的做法,我认为不是一种客观对待历史的态度。

“大跃进”,用六亿人民的激情点燃了百年强国的梦想,虽然有些苦涩,虽然有些踉跄,但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建设强大中国的一次实践。

2008-03-08

(有删辑)

相关文章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的四个视角
  • 蒋正华的一段话揭开一个重大秘密
  • 信息心理战之“户口问题”和“饿死三千万”
  • 孙经先:关于“非正常死亡1700万人”与蒋正华先生商榷
  • 大跃进批判及其严重后果
  • 陶鲁笳访谈录:山西试办全国首批农业合作社的前前后后
  • 邋遢道人:也说崔永元嘴里的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
  • 人民公社的解体过程
  • 推倒“世纪诬陷”,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