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记者头脑要冷静
记者头脑要冷静[1]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做报纸工作的,做记者工作的,对遇到的问题要有分析,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态度。
矛盾有正面,有侧面。看问题一定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群众运动有主流,有支流。到下面去看,对运动的成绩和缺点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要把任何一件事情绝对化。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也不要只看到它的消极一面。比方瞒产,我对隐瞒产量是寄予同情的。当然,不说实话,是不好的。但是为什么瞒产?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多吃一点,值得同情。瞒产,除了不老实这一点以外,没有什么不好。隐瞒了产量,粮食依然还在。瞒产的思想要批判,但是对发展生产没有大不了的坏处。
虚报不好,比瞒产有危险性。报多了,拿不出来。如果根据多报的数字作生产计划,有危险性,作供应计划,更危险。
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
强迫命令,不好。一定的命令还是需要的。如果什么事情都命令,就不好了。有些事情也并非强迫命令,例如党委的决议,一定要照办。总要有集中。集中的过程要有民主。要提倡民主作风,反对强迫命令。
记者要善于比较。唐朝有一个太守,他问官司,先去了解原告被告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情况,然后再审原告被告。这叫作“勾推法”。这就是比较,同周围的环境比较。记者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不要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如果别人说全好,那你就问一问:是不是全好?如果别人说全坏,那你就问一问:一点好处没有吗?
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种思想方法,首先是各新华分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北京的编辑部要有。不要人家讲什么,就宣传什么,要经过考虑。
记者,特别是记者头子,头脑要清楚,要冷静。
根据新华出版社一加八三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刊印。
----------------------------------------------------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同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的要点。
相关文章
- 孙经先:破解“1960年人口减少1000万”的重大历史之谜
- 孙经先:党史二卷中一处重大学术的错误
- 《炎黄春秋》杨继绳编写其父亲饿死的纪实破绽百出
- 思润:从“弹簧效应”看“三年自然灾害”说的巧妙设计
- 齐景润:人口学家评“江湖术士”蒋正华副委员长
- 齐景润:蒋正华必须向历史讲清楚的重大问题
- 孙经先:彻底揭露“数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重大谣言
- 综述最近热炒的“饿死三千万”事件
- 六千五百万中国人是怎样“被死亡”的?
- 饿死几千万的证据——万人坑在哪里?
- 孙经先:蒋正华先生关于“非正常死亡1700万人”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错误
- 几千万中国人是怎样“被”金辉“饿死”的?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