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大跃进时建设的汾河水库

火烧 2009-10-08 00:00:00 三农关注 1033
文章讲述大跃进时期山西汾河水库的建设背景与历史,探讨其在水利治理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当时人们的干劲与工程成果。

大跃进时建设的汾河水库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李克勤(jixuie)题记:有些人专门讲大跃进的问题,不谈那时候人们的干劲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成就,这就给不知情的人一种错觉,好像那时候人们只会整天在发疯,而不干正事。真是岂有此理!下面我们看一看山西的汾河水库的建设情况,以便于更加全面认识大跃进,更加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

汾河水库秋色

一、历史上汾河的水问题。

汾河虽然是一条河,但是,历史上这条河的水问题不少。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纵贯山西省中部。发源于省境宁武县东寨镇西雷鸣寺泉,流经静乐、太原、临汾3盆地,至万荣县汇入黄河。全长695公里,流域面积3.9471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在静乐盆地有东碾河、岚河等,在太原盆地有潇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文峪河等,至临汾盆地又有对竹河、南涧河、洪安涧河、涝河、浍河等。由河源到太原市上兰村为上游,上兰村到洪洞县石滩村为中游,石滩村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穿行于山地和黄土丘陵中,中下游流在汾河地堑内。汾河地堑与陕西渭河地堑相接,合称汾渭地堑。
   
汾河地堑形成于中新世晚期,包括忻州、太原、临汾、运城4大盆地。原来的汾河包括有滹沱河上游,是汾河上源之一;也包括涑水河中下游,是原来汾河入黄的河道。由于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在汾河地堑内发生局部隆起,原先的汾河被切断。石岭关隆起,滹沱河上游被袭夺,脱离汾河改向东流;稷王山隆起,涑水河与汾河断开,汾河改于新绛县折向西流入黄河;韩侯岭隆起,使汾河中下游之间有灵石峡谷出现。地堑东西两侧多泉水露出,著名的有上兰村泉、晋祠泉、洪山泉、郭庄泉、霍泉、龙子祠泉。由于泉水补给,汾河年径流量为26.6亿立方米,远超过省内其他各河。但因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6~9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且因泉水分布在中下游,因此上游径流的年变化很大,来水无保障。

汾河位于山西省中部。源出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太原市、临汾盆地,于禹门口下游的河津县西入黄河。干流长716千米,流域面积3.94万平方千米。较大支流有东碾河、岚河、潇河、磁窑河、文峪河、象峪河、乌马河、昌源河、洪安涧河、浍河等。自河源至太原兰村为上游,流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自兰村至介休县义棠桥为中游,流经太原盆地,纳入的支流较多,排泄不畅,易涝易碱;自义棠桥至河口为下游,穿灵(石)霍(县)山峡之间,河道比降大,水流急。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26.5亿立方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枯年径流量变幅在11.78~44.3亿立方米之间。

历史上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山西地区在清朝末年连续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光绪皇帝即位不久,从1876年到1879年,山西成为华北地区大旱灾的重灾区,绝大部州县绝收绝种,饥荒与瘟疫迅速蔓延,有的地方所有的树皮都被剥光充饥,有的饥民则将人肢解后或食或卖。参加赈灾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从太原南行巡视灾情,在他的日记里详实地记录下了他一路上亲眼目睹的“平生最可怕的景象”,一些灾情报告至今仍让阅读者毛骨悚然,用山川枯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丝毫不显夸张。李提摩太的灾情调查对海外的赈灾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正是用筹集来的捐款在太原设立粥棚,每天赈济灾民两万余人。这场史所罕见的旱灾过后,山西全省人口总数从16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三分之一的百姓在大灾中饿毙或逃亡。这场旱灾对山西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做为山西省会的太原,直到二十年后,人口也只恢复到三万,这恐怕是太原历朝和平时期的人口最低数。

汾河沿岸的水问题,直到大跃进时期建设汾河水库,才得以解决。

二、汾河水库简介。

汾河水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汾河水库是由国家水利部北京水利勘探设计院规划,苏联专家古列耶夫,马索科夫帮助设计的,容量为七亿立方米,相当于十三陵水库容量的十三倍半,最高水线海拔1131.4米。

汾河水库承担着下游的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四个市及所辖18个工农业县区市调洪错峰重任,防洪作用十分突出与重要。水库自1961年投入运行以来,拦蓄了多场较大的洪水,充分发挥了水库的防洪效益,对太原市及下游的防洪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汾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1.9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3670秒立米,总库容7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49.2万亩。库区占据以旧娄烦镇为中心的土地面积5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果园,菜园,苇田1万亩.大部分为水浇良田.移民涉及5个乡镇,28个自然村,2万多人口.娄烦县人民付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给下游沿汾河两岸淤造了大量良田,利用蓄水灌溉了晋中,晋南地区数十县的150多万亩田园,给省城太原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汾河水库的建成,也给娄烦县增添了难得的水产资源和艳丽多娇的旅游景点.库中养浅,中,深层水鱼.品种有鲤,鲫,黄,草,娃娃鱼等十多种,并有大量的龙虾,龟,鳖等水生动物。

三、汾河水库是在大跃进时建设。   

如此宏大的惠及子孙的水利工程,确实是在大跃进是建设的。

汾河水库于1958年11月25日,汾河水库总指挥董登瀛宣布汾河水库全面动工,1958年7月拦洪蓄水,1960年竣工.费时二年,投资6000万元.由于当时缺乏机械、能源和建筑材料,故动员全省工、农、商、学、兵4万余人一起参战,就地取材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人工水中填土坝。当时主要以共产主义的义务劳动进行,基本上不计报酬。所以,也就没有考虑统计什么GDP了。

水库主体工程--大坝,主坝坝型为均质土坝,采用土物质结构为世界第一先例.坝高61.4米,底宽485米,顶宽6米.坝长1002米,号称"第二官厅水库"。坝基岩石为花岗片麻岩和角闪片岩,坝体工程量430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大坝特点是水中倒土筑坝。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水中填黄土均质坝,多次受到世界大坝委员会的关注。

每当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任汾河水库建设副总指挥张宏毅说,当时全靠人力修筑水库,全省各地的群众一起涌向汾河水库工地,场面非常壮观: 

山西的水灾很厉害,在山西,我们搞汾河水库,山西水利上的淮海战役。山西就车辚辚马萧萧,千万群众向汾河集中。  

汾河水库于1958年11月25号开始动工建设,当时,修建汾河水库的水利工作人员采取了世界领先的水中填土坝技术来修筑汾河大坝,设计高度为六十米,这对山西的水利工作者是极大的压力和挑战。1959年春天,工程进度缓慢,一些人怀疑能否在7月1号汛期来临之前将坝高修筑到40米以上,否则,汾河大坝将面临冲垮的危险。水利部发来电报,要求工程下马。在这个紧急关头,水利专家刘锡田带领技术人员重新核算技术数据,重新对整个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保证完成任务。山西人顶住压力,抢在汛期前把大坝修筑到40米以上。  

水利部有几个人就给中央写信,汾河水库有拦不了洪的危险。山西省委委员农业建设厅厅长刘开基说我们不搞水利,山西农业就上不去。一定能把进度赶上去,如果到了汛期,达不到拦洪标准,水淹了太原了,我就不回来了,跳到汾河里头。  

全体建设者们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61.4米高的水中填土坝。

这就是大跃进时期从人民群众中焕发出来的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精神。毛泽东坚持要保护的就是这种精神。

我们对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各种艰辛探索,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千万不能对某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就用简单的否定办法,那以后谁还敢去探索呢?

毛主席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

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一种没有现成经验的艰辛的奋斗探索过程,理所当然会有曲折,嘲笑前人的过失,不是什么英雄好汉,真正的好汉应该是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再作更加深入的,更加大胆的探索与发现,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超越前人的贡献了!

这才是科学的精神,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如果不是用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对待工作,对待别人,那才是应该被嘲笑的。


 

参考:毛泽东的水利文化:科学发展的珍贵资源[2007-12-17 20:2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50C287DAD.html

毛泽东的科学文化:解放思想与自主创新的典范 [2007-12-17 20:0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50B577DA5.html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续)[2007-12-27 19:05]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BA8DE5FDA5.html

毛泽东科学文化与陈景润的学术成就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7DA7F3FDA5.html

毛主席说:“永贵好”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4104B27DA5.html

陈永贵的政治挂帅里包含有企业家精神[2009-06-11 10:55]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25121CFDAD.html

耿庄:子弟兵带领乡亲们走出创业共富之路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CFBEA07DA5.html

华西村的共富经验不能学来吗?请看双丘村的回答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951B69FDAD.html

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8F952B7DAD.html

洪湖洪林叶昌保38年村书记实践的智慧与土企业家精神(《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FB8C9D7DAD.html

大寨合作文化的传与新(《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DD558BFDA5.html

王宏斌的本色、角色与特色初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CD5578FDA5.html

村小组长的大文章:官桥八组周宝生的企业创新战略(《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1325FEFDAD.html

吴仁宝的企业家之道:逆势之思,顺势之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BCEBCA7DA5.html

浙江第一村:朱重庆的魄力与航民村的实力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0AAB127DA5.html(《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鄂西北尧治河村崛起的秘诀探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F71CFDFDAD.html

刘庄的“红常青”史来贺: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D5237DFDAD.html

帮扶小岗村的长江骄子郁全和的土企业家之道(《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C090FD7DAD.html

“李向阳”在周家庄共富奔小康传奇(《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5CDB457DAD.html

江阴长江村:集体经济与村落现代化(《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790917FDA5.html

毛泽东政治风度与村落土企业家的崛起[2009-06-20 09:3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45A48B7DAD.html

企业家成就事业的道器变通[2009-02-18 08:1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7EDB1F7DA5.html

欢迎交流: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相关文章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的四个视角
  • 蒋正华的一段话揭开一个重大秘密
  • 信息心理战之“户口问题”和“饿死三千万”
  • 孙经先:关于“非正常死亡1700万人”与蒋正华先生商榷
  • 大跃进批判及其严重后果
  • 陶鲁笳访谈录:山西试办全国首批农业合作社的前前后后
  • 邋遢道人:也说崔永元嘴里的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
  • 人民公社的解体过程
  • 推倒“世纪诬陷”,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