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色·戒》,一个不通的故事

火烧 2007-12-1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批评《色戒》故事逻辑混乱,认为其反映张爱玲对汉奸的偏袒,同时对比郑苹如烈士事迹,指出小说与历史不符,引发对作者动机的质疑。
       《色.戒》原文今天大概看了一下,电影是完全没看,也不打算看----李安的电影我
从来没有感冒过,《卧虎藏龙》没完整看过,《断背山》完整看了,觉得不如相同题材
的《蓝宇》。

        《色.戒》写的,是一个幼稚无知的女学生在一群幼稚愚昧的同学怂恿下刺杀老
谋深算的日伪汉奸头目的劣拙故事。我鄙视张爱玲,因为她居然敢把逻辑上狗屁不通的
故事摆上台面,也许就如某些人所说的,这是出于她龌龊的汉奸心理。

        张爱玲最巧妙的地方,在于把笔下的王佳芝描写成了一个社会背景消失的人
物。在她的故事里,王佳芝出了和她的同学,还有易先生,完全和当时的社会失去了联
系。她的家庭、亲友,如同一张白纸那样空白。所以读者读到她的选择时,总感觉一切
都是很自然的:她的同学把她逼入绝境,而在绝境中却时刻发现易先生的关爱----人非
草木,孰能无情?没有了家庭,没有了亲友,更遑论那虚无飘渺的爱国主义。当她的同
学一次次把往她绝路上逼时,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易先生,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她
有正面联系的人,无疑成了她的选择。

        小说写得如此劣拙,以至于王佳芝和易先生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根本无从交
待。至于一个要来暗杀汉奸的女学生为何如此看重戒指上的钻石有几克拉,更是匪夷所
思了。

        张爱玲写这么个劣拙的小说,唯一解释得通的动机就是为自己和汉奸胡兰成开
脱。从张爱玲的经历我们可以得知,国家、社会,甚至家庭,从来都不是她关心的事。
所以当胡兰成大献殷勤时,汉奸不汉奸,对她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王佳芝的选
择,其实就是张爱玲的选择。

         张爱玲的可恨,在于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一个虚构的人物上,再写出这么
个劣拙的故事来,而这个故事与烈士郑苹如的故事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读者们都把一
个幼稚无知的、不关心国家、社会的女学生(实际上我认为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的),跟一个充满爱国激情的经过专门暗杀训练的抗日志士联系到一起。

        李安要是稍微有点社会良知,就应该在电影《色.戒》开头打上这么几个字:

        “本故事乃张爱玲虚构,与郑苹如烈士无关”
《色.戒》原文:http://bbs.moka.cn/redirect.php?tid=43243&goto=lastpost

关于张爱玲和胡兰成,请看:http://aha.yculblog.com/post.8461.html

关于郑苹如烈士,请看:http://www.china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1945&extra=page%3D1

相关文章

  • 张爱玲,人人该迷?
  • “汉奸老婆”与“汉奸哥哥”岂可同日而语
  • 评在上海的第三次为张爱玲大兴土木
  • 《色戒》流毒必须清除--《郑苹如妹妹的述说》读后感
  • 汉奸附逆张爱玲
  • 评“张爱玲热”及《小团圆》
  • 张爱玲不仅是张迷的“祖师奶奶”,也是“海派文化之母”
  • 再谈某人故居之文化意义
  • 汤唯因《色·戒》被“封杀” 李安还配作北京奥运艺术顾问么
  • 不能止步于封杀一个汤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