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南京》“裸”镜考验国人良心

火烧 2009-04-23 00:00:00 文艺新生 1043
文章批评媒体过度炒作南京慰安妇裸戏,将历史消费化,质疑媒体良心与国人素质,呼吁严肃对待民族灾难。
    最近,随着影片《南京!南京!》的宣传和公映,一些媒体采访时,关注的不是这段悲惨的历史,而是刨根问底演员对“裸”戏的看法。有的人不是怀着严肃的心情看影片,而是热衷于对“裸”戏及慰安妇话题的研究。而有的网站干脆以《“南京”慰安妇全裸剧照曝光》的醒目标题,寻求商业化的点击率。
    不虰垃圾就不是苍蝇了,但当看到亲人的伤口和遗体上爬满了苍蝇,还在袖手旁观地对其谈笑风声、说三道四,甚至于寻找新的刺激和卖点,我想,这不仅仅是对历史尊重与否的问题了,而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一个媒体的基本良心的问题了。
    本是一件严肃的历史事件,民族灾难,却恶炒成一件看起来很时尚的话题,好像历史是拿来消费,甚至被商业“绑架”。
    不能不让人对影片的宣传手段的恶俗化感到气愤。影片的宣传海报以慰安妇为主打,片方曝光女大学生们全裸出演的慰安妇剧照,用姐妹的身体作为一大卖点。媒体也抛出不看《南京!南京!》便是不爱国的论点。这让我想起父亲去世的那一幕,火葬场要求我们兄妹将父亲推进火化炉,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烧成灰,否则就是不孝,这是什么逻辑?影片《南京!南京!》的宣传,不正是制片商与媒体媾和的结果。这真是流氓加强盗的宣传方式。

相关文章

  • 匪言匪语之十:从“鬼子”到“角川”
  • 另一种逻辑--《南京!南京!》历史视野与哲学思考
  • 司马南:顺着《南京!南京!》拐了!拐了!
  • 《南方周末》是日本人办的,还是二鬼子办的?
  • 《南京!南京!》不是反思人性,而是宣扬兽性
  • 《南京!南京!》: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试问那帮孱头,凭什么让人家日本人道歉?
  • 中国人都是该杀的!?——《南京!南京!》观后感
  • 《南京!南京!》竟唤不醒一些人的良心
  • “南京”电影引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再度交锋
  • 司马南:从“高等华人”的角度析电影《南京南京》
  • 麻生太郎应当到南京祭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