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远离韩寒  拥抱思考

火烧 2010-05-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判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指出其缺乏理性与常识,过度煽情,误导大众独立思考,呼吁远离韩寒,拥抱真正的理性与批判精神。

远离韩寒  拥抱思考  

   

文/素衣白马客京华  

   

   

好像是我曾说过,任何粉丝超过一万的个人、团体、组织都是值得警惕的,按照这样的逻辑,韩寒是值得警惕的。他的新浪博客关注人气达到135,417,开了几天微博粉丝就上万了,在这样一个缺乏独立思考、公民意识单薄的时代,这就是真正值得警惕的地方。  

   

其实话说回来,我也曾关注韩寒,不然也不会有这些思考和这篇文章。关注韩寒主要是因为名人效应,还有就是媒体的强奸,他们时不时的搞出些噱头,劈头盖脸的打来,你还必须招架。真是悲哀。  

   

差不多是2008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共事件逐渐增多,韩寒也从赛车和文学圈插足进来。发表了一系列被称作“时评”的东西,持续关注公共话题并发表言论, 2008年之后的韩寒就基本上是这个姿态,被人称作“公共知识分子”,还被评为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我觉得这个称谓他是受之有愧的。因为他并没有做到“捍卫常识建设理性 寻找信仰(白岩松语)”,相反的的他还比较“愤青”,书生气重,抒情性、煽情性十足,在尊重事实,尊重理性方面严重不足。  

   

且看看他的最新博文《把酒言欢 言无不尽                                       ( 2010-05-07  18:38:57)》里面有一句“请原谅我的懦弱。”看似示弱的话其实是向观众博取同情和认可,这样“响度”十足的抒情性、煽情性的话语也是“批判”?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作为吗?知识分子的品质应该是“捍卫常识 建设理性 寻找信仰”,可是你却在这里响亮的煽情!  

   

韩寒的立场,几乎都占在公众认为的“弱势”一面,同情弱势,对抗强权。搞那些高入云端的“思想”、“主义”、“哲理”、“学理”,为了要把声音弄得更响,就会“高蹈”。并且篇幅短小,语感强适合网络传播,把网民忽悠的云里雾里的,跟着他一起“高蹈”。  

   

而且,他的文本语言文字幽默、讽刺、善用暗喻,极大地迎合了民众的口味,自以为解气,其实屁用没有,还误导了一些不理智,没有独立思考的人。韩寒被和谐的博文《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中,韩寒压根没有真正试图去分析凶手杀人的原因,而是说,“这个社会没有出口,杀害更弱者成了他们唯一的出口”;“这些杀人事件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正,不公平”。这两个说法,都不是理性的,但都是老百姓“爱听”的。  

   

其实,说白了韩寒就是一个“追逐热点”“玩弄文字”“坚持正确‘立场’”的迎合大众口味的人。  

   

韩寒并非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远离韩寒,拥抱思考,真正的建立在事实和思考的基础上去“捍卫常识建设理性 寻找信仰”才是你我的努力方向,才是个体与社会的希望所在。  

   

   

本文写给有独立思维的人。

   

相关文章

  • 作为政治的商业主义与政治的消解及重构——议“韩寒事件”的微博论战
  • 这样可否领取韩寒的2000万?
  • 韩寒们在合唱
  • 岳青山:陈嘉庚是怎样发现和认知毛泽东是“中国的救星”?
  • 韩寒,令我失望!
  • 韩寒有能力讨论社会问题吗?
  • 火灾一笑露真情---韩寒神话的破灭
  • 为啥“自由主义”在中国成了“伪自由主义”?
  • 司马南:韩寒也许真的不是立场问题
  • 韩寒要么在说谎,要么太无知
  • 陈文茜道破韩寒“皇帝的新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