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于轼的言论看“精英”编造谎言的嘴脸
从茅于轼的言论看精英编造谎言的嘴脸
本来一个80岁的老人了,如果没事可以在家里养养花,弄弄草,看看水里鱼儿,瞧瞧天上飞鸟,请孩子们吃吃饭,教教小辈门礼教------多美的生活啊!可我们茅老先生却偏不这样,已经80岁了,还这么耐不住寂寞,象一个救苦救难的大菩萨,今天象泼妇骂街一样指责上世纪的“滔天罪行”,明天又悲天悯人道出今昔“不尽人意的弊政”。似好象中国唯我茅于轼才是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我才是“大救星”。实不然,满篇胡编乱造,胡言乱语,置道德与伦理于不顾。真所谓“为老而不尊,为幼而不敬”。事实,大部分所谓的“精英”皆是一个德行,一个嘴脸。我到希望,那些所谓的“精英”区别与“茅老先生”的好。虽说许多正义志士、有良知的中国人已经大驳了“茅老先生”,但我觉得还“尤未尽意”,今日请看“茅老先生”是怎么样自己证实自己的谎言的!
三年自然灾害非正常死亡5000万的谎言
“茅老先生”在批驳毛主席是时,常用“死亡5000万”来例证。姑且不说他一会说“3000万”,一会又所“7000万”,这些就不计较了。现在采取折中,就他说的“5000万”来说说。我不去分析、设想、推算。既然“茅老先生”已经推算好了,也经过实践证明了,那就看看他的实践是怎么说的。
看茅老先生在《八十自述》《挨饿》篇中说:“三年灾荒的第二年,1960年,我因为是右派而被下放到山东藤县。当然那时候下放的不光是右派,也有一般同志。不过对右派管得特别严,受的罪也最多。”看了这几句话,大家有什么感觉呢?我的理解是:当时毛主席他老人家,让我们改造,也就是让人改造,改造腐朽的思想、改造自私的思想,使每一个中国人通过劳动都得到改造,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其中也包括了“右派”,也就是说,我们的领袖没把“右派”们不当人。既然我们的同志能接受,而“右派”们不接受,那就是他们要区别与人,区别与人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文化也不敢和“茅老先生”比,只能是老先生自己想了?这些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先生说的“不过对右派管得特别严,受的罪也最多”这句话。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问题?我看了就问了自己一句,既然三年自然灾害死5000万劳动人民,为什么死的是我们劳动人民而不是“右派”?难道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偏袒“右派”?也有可能。心里好堵的慌。但后面茅老先生对此做了回答。茅老先生说:“我之所以挺过来有一个原因,就是夏天和秋天时吃了许多蚂蚱。在田野里有许多蚂蚱。”我心释然。哦,原来主席他老人家没偏袒!这就又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你说一个出生“豪门”,养尊处优的少爷都知道吃蚂蚱生存下来,你说我们的我们的劳动人民真的面对艰难就抗不过个“精英”?肯定能抗过,这我想是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精英”活的好好的,而我们的劳动人民就死了呢?唯一能解释的就是“谎言”!综上可以看出,“精英”们的谎言。这不是谁编的,而是“精英”自己说的。这是其一。
接下来再看茅老先生在《挨饿》篇里又说;“我被放到了庄里东村。住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某的家里。他家有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大的有三四岁,小的刚周岁。三年災荒时候只有干部家里有新生的小孩。一般人根本没有生育能力。我自己在农村待了整整十个月,根本没有任何性欲。基础是择优分配。 择优分配原理是一个可以普遍应用的优化理论。不仅仅用于经济学,而且可用于企业管理,产品设计,时间分配,日常生活等方面。这个原理还可以应用到动态过程。在捷降线问题中将落差形成的位能看成资源,将落差分配给不在一条垂直线上的各个小段,使依靠重力降落所用的时间最短。再前进一步可以推导出变分法中的欧拉方程,它的经济学解释是调整的成本在边际上等于调整所得的收益。在经济学的应用,可以是汇率调整过程的优化,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前进。(动态应用没有包括在择优分配原理的书中。但在2007。4月号《经济学季刊》中有详细的介绍) 所以我常讲,我的经济学不是从哪儿学的来的,是我自己发现的。这个发现过程就是推导择优分配原理的过程。我写的那本书《经济学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用独一无二的方法解释了微观经济学。其特点就是单刀直进,开门见山地用非线性规划讨论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得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从而建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价格理论。许多学者争论价格理论,但是并没有搞清楚价格为什么重要,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懂得微观经济学。根据价格理论可以推导出全面的公有制不可能有效率。因此进一步提出价格万岁。想建立一个没有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价格理论还可证明计划经济是不可能成功的,还能够从经济学说明为什么解放初期经济建设能够成功,而后来越来越脱离实际。原因是价格越来越偏离均衡价格。从价格理论可以用通俗的道理解释为什么均衡的交换价格是我们所需要的正确的价格,也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通俗版。这里也解释了为什么真正的经济学家都是经济自由主义分子。 3)对道德的功利主义解释。这里用到经济学来解释道德,它能够在逻辑上自圆其说,并且证明那些传统道德观是有问题的,比如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先人后己”。证明自利是合乎道德的,但是这个自利是一切人的自利,而不是某些人可以自利,把其他人排除在外。道德中的丑恶不是自利造成的,而是损人造成的。道德的底线不同于道德的高调。可惜的是我们太习惯于高调,而忽视了底线。关于道德的讨论我极大地得益于王国乡。是他领我走上研究功利主义道德观的。他在北大上学时被打成右派。他又是首先发现择优分配原理的人,他早我六七年导出了择优分配原理。后来我们成为莫逆之交。 4)人与人在社会中的对等地位。可以设想,如果人与人的地位不平等,社会永远不会安宁,因为处于地位低下的人不会服气,必定有革命造反的事情。问题在于人与人平等之后,没有了权威,社会如何治理。这就有了民主方法。地位对等,不但是道德理论的基础,也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约束自己不妨碍别人的自由。当每个人都生活在没有人干涉你自由的环境中时,每个人得到了最大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政府是侵犯个人自由的主要来源,所以当官的人必须是懂得约束自己,不侵犯他人自由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 5)对市场的理解。由于证明了平等自愿的交换必定创造财富(在没有负外部性的条件下),所以市场创建了一个财富帕累托改进的环境。这从根本上解释了财富是如何创造的。经济全球一体化不但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消灭了争夺资源的战争。如果破坏了全球市场必将引发战争。所以全世界的政治家应该以保护市场为自己的最重要的任务,一切其他争端都要让位于全球市场。 6)市场对于财富的创造是极其有利的,但是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而是快乐或幸福。鉴于市场是财富的帕累托改进,全社会的财富只增不减,财富趋于极大。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把快乐代替财富,就能发现使全社会快乐极大化的方法:自己快乐,同时帮助别人快乐。这可以作为个人的人生观,也可以成为一个政治口号,使全社会走向快乐的极大化,走向和谐。 7)对人权的理解。平等自愿的交换能够创造财富,而且这不用别人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但为什么这个自发过程迟至十八世纪才慢慢发生?答案是平等自由的条件不具备。也就是人权方面的障碍。所以市场制度是和人权的发展同步的。当今世界上,讲究人权的国家都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蔑视人权的国家都在经济上遭遇困难。按照人权的理论,我区分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政治家的利益。过去国家的执政者总是拿人民的利益偷换成国家的利益,又进一步把政治家的利益代替国家的利益。老百姓上当受骗几千年之久,现在到了纠正的时候了。但是这几千年的谎话已经变成了真理,纠正绝非易事。 8)市场有失灵的时候。于是大家盼望政府出来纠正它。可是其前提是政府的政策必须是正确的。这一点事实上是无法保证的。市场犯错误,最终它自己会纠正,而政府犯错误却不会自动纠正。人们往往假定存在一位智者(政府),他能够帮助我们解难题,就像伯乐那样。可是谁是伯乐,是比原来的难题更难的一个问题。这是人类社会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难题。说到底,只能凑合着办,没有万全之策。相比之下,还是市场比较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它不需要监督,能够自发地高效地运作。对它的失效只能凑合着纠正,不可能完全放弃它。 9)市场经济中的非自利因素。人们都以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经济人假定,即人都为自利而工作。整个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假定之上的。然而仔细分析在一个组织复杂的社会中,比自利更重要的因素是责任感。弗里德曼提出的“用谁(自己或别人)的钱,为谁(自己或别人)花”,得出福利国家是荒谬的结论。但是我发现,在一个组织复杂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的钱是为别人花别人的钱(政府花纳税人的钱),而且有大量的钱是为了自己在花别人的钱(企业家花社会储蓄的钱)。要使这些钱花得有效,只有靠责任感。我进一步提出“用谁(自己的或别人的)的劳动为谁(自己或别人)赚钱”,发现只有摆小摊的人是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钱,在其他一切组织中,都是自己劳动为公司赚钱,为股东赚钱。要使这些劳动投入有效,只有靠责任感。所以一个社会在经济上成功与否,不在于人们是不是经济人,而在于人们有没有责任感。这是对经济学基本假定的极重要的补充。 我的著作 1)《蒸汽机车操纵和焚火》1957年出版,人民铁道出版社。 2)《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1985年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此书在199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第二版,在2008年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第三版,改名《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 3)《谁妨碍了我们致富》,1996年第一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年在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第二版(此书因鼓吹私有化而出版社被罚)。 4)《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1993年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再版;2003年出第二版,2008年出第三版。再版时将书名改为《生活中的经济学》。 5)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04出版。 6)《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出版,后被中宣部禁,该书又在台湾和香港出版。 7)《感悟世界—我的新经济观》2007。8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8)200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9)200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200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修订。 11)《我所认识的经济学》2004年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改版为《财富是如何创造的》 12)2004年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二版。 13)《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2008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4)《通向富裕和公平之路》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4出版。 15)《茅于轼谈经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出版。 对中国前景的展望 无疑,中国必须走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之路。这不但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也是理论上可以证明的。 市场经济有一万条好处,但是有一条极大的坏处,那就是贫富不均。所以需要政府和民间合力,对它加以限制。限制贫富差距就要限制特权,要对富人温和地剥夺。而这在通常的政治结构中是极难做到的。因为掌权的人多半就是有权有势的人,或者说,是有特权,和有钱人。他们很难对自己开刀。依我看,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矛盾。 我的理想是掌权的人要更多地代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有普选,结果当选的人必定是倾向穷人的。如果他们牺牲了穷人的利益,就会被选下去。因为在社会中低收入者占大多数。我理解北欧社会就是接近于这样的一种贫富的均衡状态。 如何从现在的状态和平过渡到理想状态?要靠各方面的高度自觉和技巧。当政者要排除权势的干扰,大众要有耐心。不然的话形势将引导我们走向暴力冲突,对一切人都不利。但是能不能做到,这是非常没有把握的。所以中国的命运将会充满着不确定性。(编辑:陆思同) 2009-2-20”这段话,我想我能理解茅老先生的意思,读过的人都应该能理解,就不多解释了。但我要说的是:既然人们性欲下降,没有生育能力,那三年自然灾害人口减少就不是饿死的,而是出生率低下的原因。也就是说,三年自然灾害并没有因粮食紧张而造成非正常死亡。那“5000万”又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谎言”!这是其二。
再之,还是在《挨饿》篇中,茅老先生说:“人都说灾年撑死的比饿死的多,这是有道理的。------我从藤县回北京,当天晚上我太太给我开了一个猪肉罐头,我还算有节制地吃了一大碗带猪油的大米饭,到了晚上全吐了。”“精英”们总是大批特批三年自然灾害的认为性,说那三年什么都没有,我就纳闷,“他”怎么会吃上“猪肉罐头”“ 大碗带猪油的大米饭”的东西呢?那时肯定不会是“美帝国主义”给“走狗”的,因为想给,也不敢。我们有真武松,他们只是纸老虎!那就是说,那时我们虽说困难,但还不至于到那些“精英”危言耸听的地步。这些还是不重要,我要说的是茅老先生的“有道理”!“人都说灾年撑死的比饿死的多,这是有道理的”。那么也就是说,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因“饿”而非正常死亡的,应该是“撑死”的!但“撑死”的肯定不是劳动人民,因为他们吃不上“猪肉罐头”“ 大碗带猪油的大米饭”,只能是“右派”们。
到此,我们就可以总结了,从茅老先生的言谈中,可以肯定地说:“三年自然灾害非正常死亡5000万”是绝对的谎言!当然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攻击,贬低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目的就是让没有经过毛主席时代的年轻人受这种言论的流毒,贻害我们的青少年!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演变。这种手段极其卑鄙、恶毒。
如果我的看法能发表,那么:一会使许多因谎言而受惑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能清楚地看到茅于轼及其“精英”们的卑鄙、恶劣、下流的手段、目的。也希望真正的中国人,如果想知道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先看看历史,再做发言!二我也知道“精英”们会反扑。我问两个问题:1.“右派”在当时,用茅老先生的话说“不过对右派管得特别严,受的罪也最多”。也就是说“管的最严”,“受的罪最大”,吃的肯定最不好,那么,如果饿死只能是“右派”,这应该无以质疑的。2.既然现在“右派”还能“叫唤”那只能说“饿死”是谎言。因为死人是不会叫唤的。难不成是“幽魂”?是人还是“幽魂”?
茅于轼所编《把毛泽东还原成人》中的谎言
我没看到茅于轼所编《把毛泽东还原成人》的文章,只是从批“茅”的文章中读到一些令是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应该对其大喊“大打”怒声。要让他如“过街的老鼠”。这里先不说愤怒。我还是不想自己去猜测、妄断、设想。我只想用茅老先生的话来证明其的恶毒与卑鄙;我想让茅老先生看看自己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怎么搬的石头,又怎么落在自己的脚上的;要让那些“精英”们知道什么叫“清者自清”;最主要的是想让那些受谣言祸众迷惑的人们看清“精英”卑劣的嘴脸。
茅于轼在所编《把毛泽东还原成人》中说:“现在揭发发现,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原来他在神坛上,他的人性的兽欲方面谁也不敢说。他从神坛上走下来之后,这些事一桩桩被暴露。其冷血性无与伦比。其心理的阴暗实在叫人吃惊。大家都说,毛泽东有超高的智慧,没人学得了。但是更没人能学的是他的冷酷无情,没有起码的人性。”现在就看看“茅老先生”除其其他目的外,为什么这么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原因;也看看茅老先生的最起码的人性。现在我就把茅老先生自己的言论摆到这里,看看他是怎么发“恨”的,为什么要攻击,污蔑我们伟大领袖的!
一、茅老先生早年是个性无能者,因此而使得心理变态,把这种变态心理发“恨”于我们伟大的领袖身上,可谓是一举二得。1.是完成“走狗”的“使命”;2.是发泄了自己的私愤。
茅老先生在他的《八十自述》《教育》篇中说:“我在学校的成绩很一般,都是勉强及格。但是我对课外读物有兴趣。在小学四年级时就看科学杂志,因为好奇心。记得最早看的是关于性方面的文章。”为什么茅老先生“成绩很一般,都是勉强及格”?后面说了,因为早早的就开始研究“性”了,因此而过早地“成熟”!当然学习就会受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要说的是,小学四年级,茅老先生那时应该是多大?这不是个无聊的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证明茅老先生的的聪明;二是证明茅老先生成熟的时间;三会看到茅老先生受到影响之早,危害之大。我想茅老先生当时应该是8-9岁。按现在的计法,一般的孩子小学四年级是11岁,茅老先生是“精英”那么就应该是9岁,再聪明点就是8岁了,所以我说茅老先生那时应该是8-9岁。究竟是8岁还是9岁,这不是死无对证的事情,茅老先生还健在,可以问问就知道了,很好考证。我想茅老先生准不能说自己当时是18岁,那可就不是“精英”了,而是“智商”有问题的人。茅老先生只能是9岁。一个9岁的孩子沉迷于“性”会是什么结果呢?我们不要去设想,去推测。其实茅老先生一开头就回答了“我在学校的成绩很一般,都是勉强及格”。其实能勉强及格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了。你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只要和“性”占上,保管功课是一塌糊涂。这些就不说了。还是看看我们茅老先生的继续发展吧。既然沉迷了“性”,就要有实质是不是?于是他在《赵燕玲出生》中说“到了青春发育期她忽然长得健壮起来。体重有150斤。完全没有一点病夫的影子。她大腿上的肉绷紧得捏都捏不起来。”用他的话说是她是15岁左右吧,他很关注她,并且可以“捏”她的大腿;还可以“以后每次来到这儿意味着我能够见到她,拥抱她”。可以看出茅老先生是个“寻花老手”了!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茅老先生只是“捏一捏大腿”?只是“搂一搂,抱一抱,”?我觉得不是。试想,一个从9岁就进入“性”的境界,会只是单纯的“捏一捏大腿” “搂一搂,抱一抱”吗?肯定不会!当然我们不必要猜想,还是看看茅老先生的叙述吧。他在《恋爱》中说“她(她是指赵)住的63号门内有三位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她们都长得出类拔萃,都是典型的苏州美女。我都见过她们。确实叫人动心。”到这里就清楚了,他决不是只一个“赵燕玲”,而是还有3个。会不会还有4个、5个、6个或是更多?茅老先生没说,我也不敢妄猜。只是从9岁到20岁跨度是11年啊,谁又能知道呢?“赵燕玲”的结果是“很好的”其她的是不是很好呢?不知道的就不说了,就茅老先生说的,茅老先生又回答了:“但是那两位的命运都不好。都因为贪吃贪玩,还没有结婚肚子已经大了。”“这个贪吃、贪玩”用的真好。茅老先生是个什么人呢?他在《八十自述》中专门有篇《一辈子的‘吃’》。为什么这么喜欢研究吃啊?大概就是茅老先生为了让那些女孩子“还没有结婚肚子已经大了”。可见茅老先生手腕之高超是无人可比的。这两位女生的命运呢?可想而知了。茅老先生也做了回答:“后来勉强将就,婚后都不愉快,于是离婚,再结婚,甚至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来都很艰难。”但这时的茅老先生那去了?“而我则拂袖而去”!不要说是断章取义,试想,连那时的政治学习都敢藐视,几个娘们还在话下吗?到这里就可以看清楚茅老先生所谓的道德、伦理、自由、人性是什么了吧?就可以看出是谁“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了吧?是谁有“人性”谁有“兽欲”了吧?是谁“血性无与伦比”了吧?是谁“其心理的阴暗实在叫人吃惊”了吧?确实是茅老先生“超高的智慧,没人学得了”,“但是更没人能学的是他的冷酷无情,没有起码的人性”!
现在看看结果是什么?茅老先生的性功能丧失了。古人自古就强调不要“纵欲过度”,过度的结果一是丧失性功能;二是损伤身体。茅老先生在《八十自述》《衰老》篇中说:“我第一次发现有老象是1970年我40岁前后”。我看是更早,25-30岁。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茅老先生说的这40岁前后,是前还是后啊?前可就是30多岁啊!接下来在看。他在《八十自述》《恋爱》篇中说:“到了齐齐哈尔,她是齐齐哈尔的最吸引人的明星。她的来到引起整个当地的轰动。医院的一位副院长就想动手动脚(后来此人因为男女关系受批而自杀)。医院之外的人明里暗里动她脑筋的人不计其数。管理局周末的舞会总少不了要她去,甚至是指名道姓一定要她出席。如果碰上她值班,局长会告诉医院院长给她调换班次。每当我出差,这些人就蠢蠢欲动,献殷勤,请看电影,吃饭,打麻将。到了北京以后同样惊动了北京城。在我下放的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事。隔壁的某局长晚上敲她的窗玻璃;欧美同学会舞会上认识的人盯住不放;铁道部的一位副部长1964年春节来我家拜年,看见了她就邀请我们第二天去养蜂夹道的游泳馆游泳。当时冬天游泳是高干的特权,邀请去游泳是显示特权的姿态。第二天我一个人傻乎乎地去了。这位副部长没看见她去,满脸的不高兴。更奇怪的事还有,就不多说了。有人说她是倾国倾城,并不为过。”这里只是标榜“赵燕玲”的“美”吗?那位副院长只是想?没动了吗?怎么死的?因为男女关系。既然这样,这么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他能放弃吗?只是“看电影,吃饭,打麻将”? “那位副部长”就“拜访”了一次吗?呵呵,“每当我出差,这些人就蠢蠢欲动---”说的多好!这里面的其他问题一会再说。现在先说,这么多“苍蝇”围着这个“鸡蛋”,能不上吗?我们不能乱猜,要么也和那些小丑一样是胡编乱造了。茅老先生做了肯定的回答:“更奇怪的事还有,就不多说了。”这“更奇怪的事还有”不就说的太清楚了吗?!到此就可以做结论了:茅老先生是个性无能者!
1. 一个年轻轻的青年人,谁会让别人乱摸自己的老婆?有叁个回答:一傻子;二性功能丧失;三是别有用心。茅老先生是“精英”不是傻子,那只有是性功能出问题和别有用心。
2. 40岁是一个正当壮年的人怎么会衰老?衰老意谓着什么?功能丧失。
二、茅于轼是深藏在人民中的敌人,别有用心,极其恶
毒!
茅老先生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婆送出去只是为了享受一次“游泳”,享受一次“特权”!
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告戒我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茅老先生就是这样把自己的老婆当作了“糖弹”“瞄向”了我们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的“一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人”。几十年来他打倒多少,他没有讲,我们也不妄猜。虽说是极少数,但肯定有倒在他的“糖弹”面前的。
到此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老先生是一个多么善良的恩人。他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极其简单的事情。那朝那代的“太监”是正常的人?怎么可能没怨恨呢?而且怨恨之恶毒是可以想象的。并且,在哪个年代,即使茅老先生把老婆当作“炮弹”打出去,收效也不会大,虽说有到下的,但那是极其少数的,而且他也德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因为即使有那么几个经不起诱惑的人,也无权、也不敢给予“茅老先生”想要的。茅老先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怎么能不气急败坏呢?他的怨恨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怨恨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们要睁开我们的双眼看清他的卑鄙、老谋深算的用心!
团结起来,打倒走狗!
相关文章
- 张志坤:也谈如何衡量中国的大国地位
- 且看为亡中国、亡中共所布局的阴谋陷阱——评:“茅于轼:要消灭特权必须实行私有制”
- 汉奸是怎样练成的?——评茅于轼“入世十年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上)
- 钱昌明:茅于轼为何要为吴英鸣冤叫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茅于轼,请你不要这样无耻地贬低中国
- 凤凰网吹捧臭烘烘的茅于轼 鼓吹汉奸言论和汉奸文化
-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评茅于轼的一个荒谬推论
- 吴敬琏越来越像茅于轼了
- 天则所在为私有化和两极分化鼓噪
- 余斌等:漏洞百出的“研究”--评天则经济研究所“反国企”报告
- 肆虐的高利贷正在成为祸乱中国的一颗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