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吴敬琏,请脱下你的马甲

火烧 2010-10-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32
文章围绕吴敬琏的经济学观点展开,重点分析其供求理论在春运农民工买票难问题上的应用争议,以及其对市场经济的分类讨论,体现其观点变化与社会反响。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是中国经济学的良心。我老人家无缘认识,实在遗憾。

   在经济学不懂、朦胧期,突然发现中国经济学天空中的一道异彩――吴敬琏先生,于是从杂志上、报刊文章中、学术期刊中、网络上读了先生很多文章。

   吴先生见解独到,学术修养深厚,远胜于教我经济学的老师们。因此,在我老人家的经济学认识中,得之于吴先生的东西,实在多多。

   人是要不断进步的,尤其是一个人的青年时代,认识很容易发生改变。我老人家在青年时代也是这样。

   当我老人家接受了吴先生全部的经济学认识之后,我老人家突然脑子中开始反思了:吴先生说得都对吗?

   这一反思,还真把我吓了一跳!!!

   吴先生曾经有无往而不胜的一招:供求关系。

   不论什么东西,经济的、政治的、生活的、工作的,……,等等等等,只要吴先生用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解释,立即让全国人民心中开朗。

   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啊。中国人民衣食住行无忧,吴先生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只要道理说得通,越新奇、越离经叛道人们觉得越有意思。

突然有一天,吴先生这个无往而不胜的供需法宝不灵光了。

记得那一次,先生是用供需理论来解决春运中农民工买票难的问题。

先生一如继往地、权威地告诉大家:买票难的问题很好解决。将票价提起来,根据供需关系的理论,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没想到,这一次炸了锅,网上、报上,……,人们群起而攻之。

吴先生很郁闷。

这一次,先生没有注意到:中国人民不再衣食住行无忧了。中国已很明显地分为了穷人与富人。

衣食住行有忧的中国人民,对经济学猎奇已无兴趣。在生活压力下,人们对用经济学胡乱解释这种游戏已不耐烦,甚至很愤怒。

这一次,先生没有学会与时俱进。先生落伍了,走向了多数人的反面。

吴先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吴市场。

这可不是靠关系糊弄来的,而是靠真本事,一刀一枪挣来的。

只可惜,不久之后,吴先生就指出,市场经济分“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

有人非常不解:

在中国决策是否走向市场经济时,吴先生不遗余力地告诉人们:市场经济好!市场经济好!市场经济就是好!!!

出于对吴先生的无比信任,出于对吴先生在决策市场经济走向中的伟大贡献,人们才亲切地称之为“吴市场”。

怎么中国刚刚决策走向市场经济,你吴先生就狰狞地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

那你“吴市场“到底是“吴好市场”,还是“吴坏市场”?

吴先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的良心,主要起自于这样一次事件:

当中国股民被股市欺骗、盘剥不堪之时,当整个中国经济学界助纣为虐,闷声发大财的时候,吴先生站了出来,怒斥中国股市为“赌场”,甚至比赌场还不如,赌场还不允许看底牌呢。

于是,吴先生又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的良心。

吴先生提出用增加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办法解决股市的黑暗问题。

据说,吴先生后来被好几家上市公司聘为独立董事。

当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会得到一些董事费的。

于是,就有人造谣说,中国经济学的良心被收买了。

对此,我老人家是坚决不信的。

即使有人以中国以后的股市仍然黑暗,但吴先生却不发声了来驳我老人,我老人家还是不信。

吴先生的经济学知识极其丰厚,学贯古今,遍知中外。

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模式,吴先生清楚地指出,照搬斯大林模式,属以发展重工业优先的粗放经济模式。

对马克思主义,吴先生也轻蔑地指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没有估计到知识、技术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不知道今天的资本主义充满了活力。一句不好明说的话:马克思过时了。

当然,轻轻地批判了别人以后,如果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解决不了,还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于是,吴先生又给出了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药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一

新中国前三十年发展重工业为主的方式,吴先生称之为粗放的发展方式。

新中国后三十年,在吴先生之流的指导下,放弃了重工业发展道路,改以发展轻工业、代工业为主的道路,怎么又成了粗放的发展方式?

十二

“吴坏市场”们把中国经济搞得两极分化、矛盾丛丛、百病重生,当此之时,到底是经济增长方式错了,需要转变呢?还是经济发展方向错了,需要调整方向呢?

十三

最近,吴先生又再次向人们展示了其博学多识。

鉴于中国“坏的市场经济”,已两极分化,矛盾丛丛,难以救药。到底是增长方式错了,还是发展方向错了,吴先生已懒待与他们争论。

于是吴先生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研究。

十四

所谓“政治经济学”,即从政治角度研究经济问题。

十五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稍一伸手,吴先生就实现了华丽转身:由经济学家变为政治学家(至少是政治经济学家)。

十六

于是,我们在即将热起来的政改领域,很快就会看到吴先生那熟悉的身影。

十七

有些心怀鬼胎的人,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吴先生是经改搞不下去了,转行搞政改。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老人家还是相信吴先生那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十八

吴先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

当我老人家说到这一点时,有人是反对的。

那么再修正一下,吴先生曾经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阵营的一员。

有一天,吴先生感觉自己羽毛丰满了,于是就从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出来遛了一下。

结果,人们立即看出来:他走进了资本的阵营。

十九

由于不认识吴先生,无法当面亲耳听到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

吴先生你还相信马克思主义吗?

二十

从吴先生的出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看,他应当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

但从吴先生的言谈看,他已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

作为吴先生曾经的一位追随者,真心地建议吴先生:亮明你的立场!

二十二

如果你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请你脱下马克思主义的外衣。

象我老人家这样的人,本来是跟着吴先生走的,走着走着,进行了一下反思。

本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就差,当与吴先生之流论战时,一不小心,发现吴先生又钻进了马克思主义阵营,披了件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让我老人家无从下手,投鼠忌器。

二十三

如果吴先生实在不愿意脱下马克思主义的外衣,那我老人家也没办法。

只能在与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假马克思主义者斗争中,不断提高、锻炼自己的能力了。

二十四

其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这件外衣也不是什么时髦东西,弃之未必可惜。

抛下它,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刀真枪地干一下,有什么不好?

生也好,死也好,要象个爷们。

二十五

我老人家虽然很尊敬吴先生,我老人家的经济认识虽然很多来自吴先生,但只要吴先生脱下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我老人家这样的小喽罗,穿上您脱下的外衣,也能一枪挑了您。

二十六

不胡说了。

最后提醒吴先生一句:

当你从经济学领域走向了政治经济学领域,再走向了政治学领域,直至成为政改的鼓手之后,你不应当再象经济学家那样,缩在马克思主义的外衣里折腾。

在政治领域,你需要亮出身份。再畏首畏尾,不敢站在自己人的阵营里,那不是壮大你敌人的队伍吗?

相关文章

  • 巩献田:请听钱学森同志讲政治体制究竟如何改革?
  • 邓小平“南巡谈话”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 梁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政治改革和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性选择(之三)
  • 愚悻:在前进频道也来个“十三点”
  • 《政改十三点》出笼是为自掘坟墓
  • 大众民主:图穷匕见,狗急跳墙——评《政改十三点》之一
  • 赵系图穷匕见——评《政改十三点》
  • 一个世纪性的弥天大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