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郭明义,假的?

火烧 2010-10-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质疑郭明义是否为假英模,指出宣传部门制造偶像的套路,强调英模真实性争议,讨论道德标兵评选背后的动机与真实性问题。

每年制造一、二个供人仰慕的偶像,已经成为宣传部门的重要职责。宣传部门与媒体都在竭力制造偶像,制造模式都差不多,区别在于粉丝不同。媒体制造的超女快男,其粉丝多为与偶像基本同龄的新潮青年,而宣传部门制造的英模,其粉丝多为他们自己及与他们联系密切的机关单位或分不清是企业、事业或是机关的单位。在偶像从热到冷的时间间隔上,宣传部门制造的英模,凉得要快一些。若是不信,大家尽可拣选一些近十年的报纸,找一找总共推出了多少英模,然后再去访一访,看看他们是否还与昔日一样光辉。笔者知道,始作俑的时候,受众多是不知道完全真相的,然而时间久了,当大家都明白某些宣传并不全为真的时候,依然采取老旧的宣传途径、套路,必然令人难以相信,这总是不假的。宣传部门的工作理念,真地应该与时俱进了。  

笔者此前并不知道郭明义为何许人,这也正是笔者质疑的最关键原因。以前的模范都是这样发达起来的,默默无闻数十载,一朝报道天下知。郭明义是一个好同志,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一个好同志的?昨天?前天?如果已经“好”了几十年,为何今日才大放光辉?一个好同志的好与不好,究竟是事实说了算还是媒体说了算?  

其二,郭明义这个同志究竟有多好?无偿献血十几年,为人帮忧解困,的确,能够做到这些已经足够让人竖大拇指的了。那么他有没有缺点?宣传之中是没有的,他只有令人震憾,令人动容。但据笔者所知,没有缺点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可能存在于影视剧或评书、小说等文艺作品里,以真实为根本原则的宣传报道中一般也不会存在。其实,笔者还真相信郭明义就是没有普通人所说的缺点。那么笔者要问的是,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时候,郭明义有没有仅存在于部分人的认识中的“缺点”?比如,当认为领导有错误时,他采取了什么态度?如果完全遵从领导意志,那么一部分人会说老郭很好,另一部分人会说他没骨气,反之亦然。对于一个生活于一个集体中的人来说,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然而恰恰在宣传口径方面,郭明义显然是众口一词的“好同志”,这怎么可能?没有争议的英模是假英模,笔者基本上相信这一点,可媒体恰恰是不遗余力地向笔者展现郭明义是没有争议的英模。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道德标兵恰恰是郭明义?说实话,笔者并不怀疑郭明义同志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甚至是优秀到了极端的好同志,但就媒体所宣传的事迹来看,虽然这么好的同志为数不多,然而也有一定数量,为何偏偏抓住了郭明义?笔者认为,首先,若媒体上说的全是实话,作为一名工人(管理员),郭明义具备无产阶级所应当具有的优秀品德,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工人同志也具有这样的优秀品德,然而既然要树立英模形象,人数就不亦太多,最好只有一个,然后挖掘拔高,使其让人仰视,这样效果才更好。宣传部门或许忘记了一件事,真实才能长久,这里的真实应当是全面的。即使是通过“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的“真实”妙笔所作的拔高,也会引导人去猜想消息的真实性。媒体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其次,像郭明义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但无论有多少,他们却都属于工农阶级,而不会是富豪。即使富豪之中有一、二人有些善心的,他们也不会希望媒体去宣传他们,避之而唯恐不及,否则会有一些生活困难之人向他们伸手,请求帮助,媒体若把他们表现得过于慈善,则很容易穿帮,若表现得一般,又感觉无味。所以选道德模范,一定要选日子过得比较一般的工农阶层,而不方便去选马总那样的大富。  

那么郭明义的事迹究竟是不是真的?笔者认为,应当是真的。但笔者说了这么多废话的意思在于,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精挑万选,对事迹的挖掘、加工、拔高,而得出的千真万确,却不全面的“真实”,得出的禁止所有人从任何角度质疑的“真实”,已经变了味儿。明明是真实,却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假实”。以牺牲真实为代价追求轰动效应,谬也。比如,你还记得徐洪刚、李素丽、徐虎、白云、宋鱼水吗?只怕已经淡忘。或许近年,你又想起了海迪姐姐,但却又未必是二十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真实”宣传使然。这些英模很快被淡忘,难道真地是因为宣传部门所宣传的事迹是假的吗?笔者认为非也,那是因为把他们宣传的太好了,全都不食人间烟火了。现实中的英模在现实中就被架空了。今天,你们是不是又旧病复发了?你们究竟是想竖立一个英模,还是打算毁坏一个英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