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质疑吴敬琏间谍案

火烧 2008-09-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吴敬琏在台湾发表人民币升值言论,引发间谍案争议,要求中纪委彻查,涉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及责任追究,引发广泛关注。

质疑吴敬琏间谍案

------致中纪委公开信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最近,吴敬琏同志掉进“间谍门”。本人已经向媒体澄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已经证明。估且听之。请看下面事实:

2005年3月,吴敬琏同志在台湾《工商时报》上发表文章称,年内人民币应该(可以)升值10%。(附件1)。

主子心领神会。4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对33票通过查尔斯·舒默和林赛·格雷厄姆两位参议员的联合提案,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在半年之内升值27.5%,否则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27.5%的关税。美方有人提出中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6个月内)、按规定的幅度(至少10%)来调整人民币汇率,否则就将中国列入“指定名单”,在贸易方面做出报复行动,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这近乎是“最后通牒”。

在美国的重压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银行授权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当日人民币兑美圆汇率升值2%。从此小步慢跑,直到2008年7月底,累计升值20%。

三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原设想的人民币升值可以解决的问题,一个也没能解决;却已经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34836。51亿元。(附件2);还是6。7万个中小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更严重的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招引万亿美圆热钱蜂涌而至,不但扰乱我国经济正常秩序,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更埋下金融洗劫的心腹大患。我们已经掉进美国设下的白条美圆陷阱。

难道这是巧合吗?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建筑工程因为设计原因造成重大失误,相关设计人员要负法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是要判刑的。同理,社会工程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设计人员,难道不该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吗!至少也应该责令其深刻反省,作书面检讨吧。我们强烈要求中纪委查处此事。

一.把吴敬琏同志2005年3月在台湾发表的文章,全文刊登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上,以正视听。

二.是谁授权吴敬琏发表人民币年内升值10%的国家机密消息?

三.为什么到台湾去发表?

处理结果先通报党内,再公告全国!内奸不锄,国无宁日。

此致

敬礼

一个认真的共产党员

北京教育学院退休干部李树泉

2008-9-10

备注:主送:中纪委。

      抄送:人大常委会。中宣部。

征集签名:凡自愿参加者,请在十日内把真名﹑单位﹑政治面貌发来。我的信箱是:[email protected]

附件1:

吴“良心”为什么会变成“无良心”

作者:非龙在天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3080    更新时间:2008-9-4  

顶    荐  

【字体:

早几年前,吴敬琏还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到今天事情竟坏到如此地步, 8月29日 ,有境外媒体报道称,吴敬琏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工作,被带离调查。紧接着,有关方面出面辟谣了。姑且相信吴老没有拿美国的钱吧,但有一事不解,不管官方如何澄清,还是有不少网友在发言中竟然相信他是美国间谍。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吴敬琏:不要动不动就向富人开枪

吴敬琏又号吴“市场”,以倡导市场化为己任。八十年代初,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金融还都是在计划体制中,国营企业还占生产的绝大部分,对外开放还刚刚开始,外来投资和商品都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市场。在计划经济的大框架中,引进市场成份,引进竞争机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取得公认的改革成就。这时,市场的积极作用明显,而受计划框架约束,消极作用不容易发挥出来。相应地,吴敬琏还主要起着积极作用,亦因此受到人们尊敬。  但到八十年代末,吴敬琏已经犯了一次重大错误。出于对市场机制的迷信,他竭力倡导放开市场、放开物价,结果导致八八年至八九年初的猛烈的通货膨胀。这是八九事件的诱因,也是九十年代初期三角债的根本原因。而进入本世纪以来,教育市场化意味着上不起学;医疗市场化意味着看不起病;住房市场化意味着住不起房;国企改革意味着买断工龄,千百万职工的几十年的血汗积累转眼间落入个别“企业家”的腰包。  

吴敬琏说:“有些人说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误导了中国改革,扰乱了市场化的方向,造成了各种灾难,我有异议,我认为这个判断根本上说和基本上说都是不对的。” 可是,对于这一切,影响政策的主流经济学家难道可以推托自己应负的责任吗?正是这一切,而不是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使吴敬琏的“良心”形象向“王八蛋”转化。吴敬琏曾说:“不要动不动就向富人开枪”。这难道是一个“学者”应当做的事吗?中国历史上何曾听过指责穷人、而为富人张目的学者是“良心”?   

吴敬琏可能会说,那是坏的法治的市场经济,不是好的法治的市场经济。好的法治哪里来?是斗争出来的。正是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巴黎公社,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美国的劳联产联,包括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迫使资产阶级作出让步,取消童工,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提供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提供免费教育,提供低费或免费的医疗,提供廉租房或低价房。但是,这一切都意味着政府的“有形之手”握住了市场的“无形之手”,意味着市场不断退缩,计划不断增强,意味着市场不再纯粹,意味着经济体制变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垄断和竞争相结合、公有和私有相结合、开放与保护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也就是说,好的法治的市场经济,恰恰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而这恰恰是吴敬琏竭力反对的经济体制,是非主流经济学家大力提倡的经济体制。  

实际上,提出“好的市场经济”,本身就要掩盖问题的实质。在公众心目中,好的市场经济往往是指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吴敬琏再不济,也不会不知道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是受到有形之手广泛调节的市场经济,因而其经济体制是混合经济体制。提混合经济体制,其学术内涵是清晰的,也是符合吴敬琏身份的。但是,这就意味着承认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承认市场化方向的错误,承认自己一贯主张的错误。懂得计划与市场各自的优势和各自的缺陷,懂得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的政治条件和操作机制,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只懂得并迷恋计划经济,或者相反,只懂得并迷恋市场经济,都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而是计划原教旨主义者或者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吴敬琏是计划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者。那时他批判他的老师孙冶方,就是因为孙冶方提倡尊重价值规律。在改革开放年代,吴敬琏又一跃而成为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者,以讨伐计划经济为己任。这样的人到底是社会良心?还是人民公敌?  

吴敬琏20053月说人民币应该在2006年之前升值10%,美国20055月便公开勒令中国必须在6个月内把人民币升值10%。两家不但方向一致,时间表一致,连具体幅度都一致。吴敬琏的主张是通过台湾工商时报发表的。也就是说,既不是在学术研究场合,也不是在政策研讨场合,而是通过台湾报刊直接向美国公开交底:第一,人民币可以升值,第二,升值幅度为10%,第三,升值时间为年内。而吴敬琏的官方身份这一事实本身则向美国传达了第四个信息:要让人民币如此如此,凭吴敬琏自己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外力支援,从外部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美国人立刻心领神会,所以才有了对待战败国的最后通牒式的升值勒令。  《此事致关紧要,事关国家兴亡,提请有关部门把吴敬琏先生是否在2005年3月在台湾工商时报发表过这篇文章,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非得到台湾去发表?调查清楚,我们要求把调查结果先在党内通报,再公告全国人民。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果严重。2005年7月21 日,中国银行屈服美国的压力,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当日升值2%。直到2008年7月底。三年的实践证明,已经升值20%,预计的问题一个也没解决,共计损失      34836。51亿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还招来上万亿美元热钱,造成今天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还是6。7万个中小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更危险的是埋下了美国对我国金融洗劫的心腹大患。这个事实,调查结果,即使不是里通外国的罪证,也是犯了严重错误的证明。难道不该反思检讨吗!  一个认真的共产党员 李树泉 注2008-9-6 》

汇率变动本来是国家的主权,机密中的机密,一旦泄露必然造成国家经济的极大损失。而明目张胆公开勒令它国限期限量变动汇率更是骇人听闻的敲诈勒索。吴敬琏这样的“精英”当然不会连这点常识都没有。明知故犯,就是要借用美国的力量强行实现自己的主张,借洋人之力逼中国政府就范,为此即使泄漏国家核心机密、即使丧失中国主权、即使会给中国造成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也在所不惜。没有吴敬琏之流的公开递点子,美国怎么可能突然给中国发出如此蛮横的“勒令”?什么叫“没有家鬼,引不来外鬼”?什么叫“里应外合”?什么叫“狼狈为奸”?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更足以证明“精英”们不择手段制造金融危机搞垮中国的总战略。  

所以,吴老在不在中情局的花名册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照我看,中国的“精英”天生就是卖国的,他今天没有卖国,明天必然会卖国,这是中国“精英”的原罪。《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告诉孙权:众人皆可投降曹操,唯有你不可投降曹操。如今则是中国人人都怕“中国崩溃”,唯独“精英”们不怕“中国崩溃”。因为“中国崩溃”了“精英”们才有好日子过。首先没人反对“精英主义”了,“精英”高人一等的地位才可以彻底巩固。其次自己捞到手的不义之财全成了一笔乱帐,无人再能追究,从此算是稳了。另外浑水才能摸鱼,趁火才好打劫。天下大乱正好大捞一把。  

“精英”们个个留足了后路搞“改革”,显然一开始就没打算成功,计划的就是“中国崩溃”。如果中国不崩溃,那“精英”们反而睡不着觉。“精英”们同样心中有数:自己搞的只让自己一小撮人发财的诈骗式“改革”,已经把普通中国人整惨了。一旦大多数中国人觉悟过来,绝对饶不了自己,一定会把毛泽东从纪念堂里请出来跟自己“秋后算帐”。与其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学学曹操杀吕伯奢,也来个斩草除根,“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所以“精英”们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把中国搞垮。经过几十年的处心积虑,“精英”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大多数国有企业,成功地通过“私有化”“空手套白狼”,把大量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成功地制造了中国社会惊人的贫富分化,成功地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现在正想方设法彻底瓦解中国人的凝聚力,力图把中国不仅重新变成一盘散沙,而且更进一步变成一桶火药。  

例如前《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曾说:“中国的改革需要牺牲一代人,只要让中国的农民和工人维持在能吃饱饭这个线就可以了。”他在《交锋》一书中用春秋笔法散布了许多蛊惑人心的谬论,《交锋》究竟与谁交锋?现在越来越清楚了,如今魏巍同志逝世了,马立诚又跳出来了,要讲述《交锋》背后的交锋,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臭遍大街了吗?  

又如张五常说:“私营银行的坏帐,国家不需要承担。”其实如果真的“国家不需要承担”,那私有银行只要宣布破产就可以赖帐,把客户的存款全部吃光。本来对老百姓来说这年头到处是骗子,谁也指望不上,“精英”许诺靠不住,单位老板靠不住,国家福利靠不住,股票市场靠不住,亲友子女靠不住,唯一可指望的就是攒点血汗钱存起来养老备荒。现在“精英”们连这点保命钱都不肯放过,又在想方设法打它们的主意。一旦连银行存款也靠不住,那谁还敢把钱往银行里扔?只要一家私营银行出现了坏帐,破产倒闭,就不可能不迅速波及其他银行发生连锁挤兑风潮,不可能不造成币值动荡直至金融危机爆发。这正是美国1929年大萧条时的情况。当年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制定了存款保险制度,由政府提供担保。什么“国家不需要承担”,最后责任到头来还是国家的。既然到头来仍然要靠国家承担最后责任,那“银行私有化”最主要的“理由”又如何站得住脚?连美国1929年大萧条这么大的教训都楞装不知道,还自称什么“精英”?说穿了,“改革金融”是假,制造金融危机是真。当“精英”们连象样的理由都拿不出来时,就干脆不择手段了。  

可见凡是民贼,多半是汉奸,以此观察“精英”,屡试不爽。马立诚自作聪明,已经提前自我暴露,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倒了马立诚,还有吴敬琏;倒了吴敬琏,还有……这些年来主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权利和资本等强势集团,他们以改革开放为名义,以西方新自由主义学说为掩护,把老百姓的死活置之度外,肆无忌惮大搞私有化,声称工人下岗失业与三农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并提出为了改革开放,要不惜代价,要敢于牺牲一代人。我们放长双眼看着吧,这些“精英”迟早会走上卖国的道路!  

附件2:

扼住金融危机的笼头,建议叫停人民币升值预期

作者:李树泉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2046    更新时间:2008-7-24  

顶    荐  ★★★

【字体:

扼住金融危机的笼头,建议紧急叫停人民币升值预期

李树泉

一.惊闻社科院张明同志的最近研究成果:进入我国的热钱已达1。75万亿美元之巨,是我国外汇储备的104%。这完全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的恶果。请看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情况:

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0663。44;2007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5282。49亿美元;2008年1—5月国家外汇储备分别是:15898。1;16471。34;16821。77;17566。4;17970亿美元。 自2002年日本首先发难,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要求,美﹑欧紧随其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增加。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屈服于跨国金融资本的压力,被迫实行浮动汇率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热钱蜂拥而来。根据张明同志研究的结果: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的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956、1398、1915、1389、5410与964亿美元。这21个季度累计流入热钱12032亿美元,占2008年3月底外汇储备存量的72%。再加上热钱收益0。55万亿美元,合计为1。75万亿美元,是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的104%。

今年4月,每一个银行工作日进来3亿美元,每小时合1000多万美元。所以对张明同志的研究成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热钱的危害:

转嫁来的热钱危机

何忠洲

美国滥用世界货币基础地位,通过美元贬值制造世界性通货膨胀,转嫁金融危机的行为使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危机是否就在眼前?

1990年代,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将大量国际“热钱”推入新兴国家,当逼迫这些新兴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后,美元再次升值引发8000亿美元“热钱”外逃,从而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
当下,美国次贷危机正在酝酿下一波更大的危机,美国为救市不惜滥用美元世界基础货币地位,制造世界性通货膨胀,通过美元贬值饮鸩止渴,转嫁美国已经爆发的全面的金融危机,借机搜刮世界财富。
并再次动用制造亚洲金融危机的手法,引领国际“热钱”,以各种金融潜流的非法方式,绕开外汇监管大规模进入中国资产市场,制造泡沫,控制高增长企业股权,以期在人民币完成升值后全方位收割。
如果找不到切实有效的办法,在西方虚假信息的干扰下丧失金融主导权,中国很可能倒在下一次金融危机之中。

面临“热钱”抽逃风险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是最近拉动警报的其中一个。
5月初,他在一篇金融研究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至多只有亚洲金融危机时日韩加上东盟GDP规模的四分之一。”
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正是“热钱”抽逃造成的。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亚洲四小龙”风光不再,并使得1998年世界GDP增长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全球失业人数增加1000万。危机导致印度尼西亚出现30多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动乱,通货膨胀一度高达80%以上,70多家银行倒闭。分析家计算出当时从该国抽逃的“热钱”为400亿美元。钟伟的喝问是:“在资本流动逆转时,中国能有效地阻挡‘热钱’的撤出吗?”
“中国不能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这种由‘热钱’抽逃引发的金融动荡不会出现,而是一旦‘热钱’抽逃时该怎么办,是否有切实有效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长期关注中国金融安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王俊峰副所长认为,有效的预防和给投资者坚定的信心是消除金融不安全因素的最好办法。当前,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中,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特别关注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在美国滥用世界货币基础地位,通过美元贬值制造世界性通货膨胀,转嫁金融危机,西方金融势力不断在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制造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如何顺势而为,配合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把握好调控的时机与力度,做好各项政策调整改革的组合配套,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双崛起,是摆在经济决策部门和研究者面前的艰巨的时代命题。
由于形势严峻,近来该所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热钱”的调研,以为决策机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除去国际金融市场的原因外,中国国内市场的变化也在逐渐增加“热钱”抽逃的动因。数据显示,“热钱”大规模进入中国始于2002年,伴随着“热钱”的涌入,股市、楼市等虚拟资产价格被大幅推高,但时至今日,股市早已走熊,楼市在看到“天花板”后价格也开始下跌。
“五一”期间,具有指标意义的广州楼市再次出现一波降价潮,曾经咬定决不降价的广州市区商品房最大供应商合生创展集团全面下调商品房价格,最大降幅接近3成,与万科、富力、保利等著名地产巨头共同推下一个台阶。如果这一风潮继续蔓延,很可能出现学者们担忧的那种灾难。
2007年9月,央行主管的学术刊物《金融研究》曾刊文指出:“如果出现20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集体撤离中国,就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上突然出现了1.5万亿的资本品供给。这会大幅度压低资本品价格,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会出现灾难。”
如此复杂的局面让央行行长周小川变得满脸凝重。在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举行的会议上,他一再表态:中国央行正在密切监测资本流动。但是否找到了防止“热钱”抽逃的办法周小川却没有说明。

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认为,中国要做好防范金融危机的准备,并要能够识别危机,对金融危机的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够确定48小时应急措施的起点。
从历史上看,危机爆发时,早期的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是减少损失的重要保证。还在2006年年底,美国的危机就已经被英国的《经济学人》所洞悉。当时的一期封面上,格林斯潘在飞速奔跑,高举着正在燃烧的“经济”雷管,将其传给伯南克。
伯南克显然想继续传递。2007年5月17日,就在次贷危机刚刚露出端倪时,伯南克向世界传递着格林斯潘曾经有过的乐观,说:“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事实正如2007年最后一期美国《商业周刊》对这句话的评价:当年“十大最失败预言”之一。因为仅仅过了三个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世界各大金融市场无一幸免,投资者损失惨重。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美联储能够及早采取行动,那么次贷的损失就不会有这么重。
按照学者的分析,“热钱”抽逃前后,一般会制造金融动荡,从而达到卷钱走人的目的。很多经济学家也均警告,“中国将是下一个被剪羊毛的目标。”“剪羊毛” 者,是国际金融寡头对一个国家进行财富掠夺的一种办法。大量的“热钱”,以缓慢的、隐藏的方式进入一个国家的股市和房市,吹大泡沫,然后撤出把钱卷走。即利用经济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机会,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占有他人的财产。
在1990年至1995年间,美元贬值推动大量资本涌入了亚洲新兴市场,推高了这些市场的资产价格。1995年之后,当美元再次升值之时,亚洲新兴市场中的私人资本纷纷撤离这一地区,最终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现在美元虽然一路贬值,不过,一旦从贬值转为升值,这种情况是否会在中国发生,谁也不敢打保票。
财经评论员纽文新说,一旦发生这种状况,中国三十年的改革成果有可能被“热钱”席卷而去,“一朝回到改革前。”
对于金融动荡带来的悲剧。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战败》的作者吉川元忠曾哀叹,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损失相当。

经济安全最薄弱环节

其实,中国未尝未进行相应的防范。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监视“热钱”动态。
2006年7月,建设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对外商投资房地产的市场准入、开发经营以及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房产等三大领域进行明确规范。以期将“热钱”烹熟在中国大锅中。
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诸多因素影响下,国际“热钱”仍通过种种途径大量进入中国。在“破七”之后,一位交易员向《环球财经》表示,“破7之后,人民币汇价因此获得方向性指引,预计人民币汇率在破7元后将打开空间,短期内就会加速上涨。”而一旦预期兑现或与预期不符,就可能导致“热钱”抽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金融是中国经济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如果“热钱”抽逃渠道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究竟在这场战争中将如何过关,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是相应的警觉却早已有之。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这是流动性过剩问题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8月28日,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专门就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行学习。
而5月4日,第十一届东盟和中日韩财长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东盟和中日韩财政部长同意,为筹建中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但时至今日,中央政府并没有给出能够有效控制“热钱”抽逃的信息,这也让钟伟们担忧不已。

是应该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候啦!

  二.认清汇率的本质。什么是汇率?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即该国货币的国际价格。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购买力平价。通俗的理解:比如买一斤馒头,中国用人民币买是一元,美国用美元买是两毛钱,那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就是5:1。这在金本位时代是正确的;即使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决议的国际金融体系里,也还有一定的解释力,因为最终各国发行货币还是以黄金为锚。但是,自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以尼克松宣布美圆与黄金脱钩为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进入跨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成因是世界信息化,因特网的发展,使资本全球调度,可以瞬间完成,成本为零。好处是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坏处是由于滥发美圆,一九七一年至今,全球基础货币供应量(储备货币)呈数十倍增长,造成全球物价飞涨,平均通货膨胀水平远超人类以往一切历史之通涨总和;造成全球性严重两极分化,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包括美国在内两极分化也很严重。所谓次贷危机,不过是两极分化的结果。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有二百二十万户穷人的住房,因还不起贷款将被拍卖。另一个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人类真实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换缓;虚拟经济总量几十倍于实体经济,形成虚拟经济大泡沫。世界变成了大赌场。每日成交量为3。4万亿美圆,其中只有不到5%,是实体经济交易量。最大的特点是:金融货币危机频频爆发,如滔天洪水般泛滥的国际热钱,随时威胁着各国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货币战争,金融偷袭,与真枪实弹的局部战争相辅相成,成为维护美国特权,美圆霸权的锐利武器。君不见1。综合网文,美国动用16万亿美圆,搞垮了前苏联,却捞回了27。5万亿美圆。2。美国用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次用金融战,使日本臣服。《日本金融战败》的作者惊叹,这次损失与二战失败的损失相当。造成日本经济十年低迷,至今不能抬头。3。欧洲多国都曾遭受过金融攻击,索罗斯大战英镑,迫使英国臣服。几天净赚十亿美圆,一举世界成名。欧元的诞生就是反抗美圆霸权的产物,科索沃之战直接打击欧元。4。亚洲四小龙,在金融袭劫面前,顷刻瓦解。5。南美各国更是在反复金融战中,不断被剪羊毛,丧失了货币主权,竟成了美圆区。6。还有最近的越南金融动荡。都是例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先生说的直白:“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今天的跨国金融垄断资本——美国的华尔街,忘图利用手中的货币发行权﹑定价权,肆意提高物价,造成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让世界可控制地解体,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此时的货币理论完全失效,一切经济理论都必须重新改写。浮动汇率﹑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就成了美国维护美元霸权,称霸世界的杀手锏。对于中国来说,汇率就是政策选择;就是国家主权。而主权是不能谈判的。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决定人民币汇率,不用理会美国的所谓操纵汇率的指责和挥舞动辄制裁的大棒。其实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我们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我国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的开放,必须坚持对等开放的原则。

  三.评述几种汇率政策选项。其一是浮动汇率,小步快跑升值: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告终止美元与黄金兑换,摧毁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固定汇率体系;1976年,美国掌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IMF章程第八条款第二修正案》,正式确立浮动汇率为国际货币制度基本原则;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舒默修正案》:要求中国政府在六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如果中国在6个月内不采取行动调高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美国将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征收27.5%的关税。 与此同时,美众议院又附和参议院,提出了《中国货币法案》。该法案指出,外国政府低估本国货币,构成违禁出口补贴,属“操纵汇率”; 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实行浮动汇率。原来实行的是1美元兑8。27人民币固定汇率。升值2%,当时的外汇储备7327。33亿美元,75%买美国债券。损失2079。86亿人民币;到2005年末升至1美元兑8。07元人民币,升0。005%,当时外汇储备8088。72亿美元,75%买美国债券,损失570。8亿人民币;到2006年末升至1美元兑7。81人民币,升3。33%,外汇储备是10663。44亿美元,75%买美国的国债,损失4853。23亿人民币;到2007年末升至1美元兑换7。3元人民币,升7%,当时的外汇储备是15282。49亿美元,70%买美国的国债,损失13275。9亿人民币;到2008-7-10,升至1美元兑换6。85元人民币,升6。57%,现在的外汇储备约18373亿美元,70%买美国的国债,损失14056。75亿人民币。累计升值20。73%,损失34836。51亿人民币。我们的计算公式:当期外汇储备乘以升值率,加上买美国的国债额也乘升值率,(因为买美国的国债也同时缩水),之和乘以当期汇率。为了应对滚滚而来的热钱,央行只能采取加息和提高储备金率,以控制流动性。而加息正中热钱逐利的下怀,招致热钱加速流入。从紧的货币政策,高达17。5%的储备金率,又伤及实体经济。据最近浙江调研报告:浙江企业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包括:产值明显回落,效益大幅下降;出口形势严峻,增速跌入低谷;资金普遍短缺,经营难以为继;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等”他们希望有稳定的金融环境,人民币升值,适可而止。几部委联合行动,围堵热钱,收效甚微,一百多条渠道,外资银行就是一条暗道,如何去堵?还是从源头上斩断人民币升值预期,方是治本之策!

  其二是长痛不如短痛,快速升值,一步到位。正中奸计。哪里是位?谁说得清?假如按美国原来的说法须升值27。5%,现在已经升值20。7%。再一次升值7%。将损失14976。75亿人民币。更大的危险是热钱逐利预期到顶,迅速撤出,将酿成金融危机。

  其三是锄恶务尽,关门打狗, 宣布热钱非法,全部没收!痛快但做不到。今年1----4月人民币储蓄增加4万亿元,谁能说得准哪一笔是热钱?

  四.中央号召:共克时艰。我们建议:紧急叫停人民币升值预期,采取停﹑降﹑升﹑降降,机动灵活的战术,最终稳定在1美元兑换7。5元人民币,实行固定汇率一年。采纳了欧元之父蒙代尔的建议。可以维持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有利于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打掉了人民币升值预期;扼住热钱笼头,挽回经济损失20325。59亿人民币。有利于预防金融危机。另外斯蒂格利茨和刘遵义建议改征出口税的办法,有参考价值,附后。

 补记:此文要点经编入《建言》79期,报中央各部委领导参阅后,登在网上。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人民币汇率创单日最大跌幅。28日跌0。3%。经查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料:2008年7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为682。55元兑100美圆;7月28日为682。77;7月29日为682。05;7月30日为683。51;7月31日为683。88;采用降﹑升﹑降降的策略,叫停了人民币升值预期。我们的建议实现啦!打响了阻击热钱的人民币自卫反击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美元霸权,理性处理热钱问题,预防金融洗劫,战果如何?拭目以待。我们希望此事成为反思改革的拐点 2008-7-31

                              2008-6-27起草;2008-7-12修改

附件:

斯蒂格利茨建议中国开征出口税代替人民币升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0:15 经济参考报

  王龙云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wrence Lau)的联合署名文章,认为开征出口税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替代方式,帮助中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文章认为,西方国家逼迫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与日俱增,从美国国会到七国集团都发出了要求人民币更加灵活的声音,但现在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人民币确实被明显低估。在现阶段,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既无正当理由,也不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更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

  两位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多边贸易顺差大和通货膨胀率高,是币值被低估的两大“征兆”。中国目前的贸易状况属于略有顺差,而且顺差额毫无疑问地因为进出口计算方面的原因被放大了。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和世界经济表现平平的背景下,这种局面可能很快就被颠倒过来。此外,尽管中国的贸易顺差逐渐增加,但距离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仍有很大距离。

  斯蒂格利茨和刘遵义提出,假如中国需要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应该把开征出口税作为一种替代手段,因为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之下,出口税一般来说都是被认可的。而且,与人民币升值相比,出口税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与人民币升值不同,出口税不会造成中国方面持有的以美元计算的资产贬值,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各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企业。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握有大约6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假设其中75%为美元资产,一旦人民币升值10%,人民银行的美元资产将损失480亿美元。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一大代价就是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并对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构成向下的压力,但开征出口税不会产生这种后果。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出口税将带来积极影响,为中国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考虑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数字,5%的出口税税率将相当于人民币升值15%至25%。

  再次,出口税不会令货币投资者收益,而且还会抑止已经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复杂化的投机行为。如果潜在的国际投机者确信,中国更愿意接受出口税而非人民币升值,流入中国的“热钱”将会逐渐减少。

  另外,出口税作为一项行政措施,可以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有所保证后随时取消。比如,如果中国经常项目出现严重赤字,那么出口税就可以调低,甚至取消。

  两位作者在文章中还对中美贸易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指责中国应对双边贸易赤字负责,但美国的贸易赤字却是其巨额财政赤字和美国人很少储蓄这一现实因素的共同产物。美国的“辩词”是自己的过度消费其实是在为世界经济做好事,但是这种做法其实很“自私”,而且听起来也不甚诚恳。美国的财政政策和过低的储蓄率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因素。

  文章还说,现在有些人想让人民币升值,不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是为了摆脱美国政府的纠缠,这么做对减少美国贸易赤字并无太大帮助。

相关文章

  • 顾秀林:把吴敬琏和顾准切割开——写在父亲百年之际(二)
  • 夏小林:列宁主义不容篡改——二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 精英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招供”了
  • 拿吴敬琏示范顶层设计:强迫其享受退休老工人的待遇
  • 夏小林:马克思主义不容篡改—— 一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 吴敬琏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可不是白痴!
  • 民声网:英国工商联会长:吴敬琏是白痴
  • 女工人愤怒声讨吴敬琏之四
  • 中国要对市场化经济说“不”——三斥吴敬琏:《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体制?》
  •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再宣言——二斥吴敬琏:《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体制?》
  • 陈石宇:吴敬琏吃错了药
  • 吴敬琏越来越像茅于轼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