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幸亏中国当年勒裤带造出两弹一星

火烧 2015-01-1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于敏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致敬两弹一星元勋。文章讲述中国核武器发展历史,强调爱国精神与科技报国的重要性,展现于敏等元勋的贡献与时代价值。

  88岁的“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他颁奖。于敏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他当年取得的氢弹理论突破至今是全球两大氢弹构型之一,被称为于敏构型。像中国其他“两弹一星”元勋一样,于敏所从事的工作曾长期保密,他的存在直到1988年才被外界得知。

  这是一个回肠荡气、又会让不少人有些哽咽的爱国故事。从今天市场环境下年轻人的视角望去,邓稼先、钱三强、于敏以及他们的战友们,几乎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们什么个人利益都不图一头扎进分布在沙漠及深山中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场里,几近“常年失踪”。他们有的人没能等到国家公开授勋,有的人等到了,已经白发苍苍。他们都是这个国家顶尖的知识精英,他们的生命却贡献给国家做了构建共和国实力的基石。

  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第五个成为有核国家,是非常让人庆幸的事。如果没有那些英明决策和于敏那代人的伟大付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战略自信绝不会有今天的质量。中国避免了印巴等后来拥核国家的曲折,牢坐在安理会五常的位子上,逐渐成为一支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力量,于敏们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于敏获500万元人民币奖金,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他应得的。看看一些小明星一年挣多少钱,人们就会忍不住想,奖给于敏那样的功臣多少钱都不算多。

  每次依然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走进人们的视野,都会带来心灵的震撼。他们从共和国的前三十年走来,风尘仆仆,那是有过错误和曲折、被一些舆论称为不堪回首的年代。当我们批评那个年代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最神圣的东西,或许每个时代都不是简单的,都有它自己的骄傲。历史的确是承前启后的。

  今天的中国如此丰富、多彩,但像是很难再出于敏这样的人。人们为“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事迹唏嘘,也会多少为今天的道德面貌有一番感慨。

  时代已变,于敏已难复制,但“两弹一星”元勋的精神应当在这个国家长存,不断照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和知识界。

  市场经济自有它的力量,它能在个人私心与国家需求之间搭建形形色色的有效桥梁。但“两弹一星”精神绝没有过时。市场经济可以是血脉、肌肉,但它被证明成为不了支撑国家战力的骨头。

  于敏和他的时代同伴们都很爱国。客观说,他们当时为之奋斗的中国要比今天的中国差多了,但他们没有嫌弃它,与那个中国共命运,也共荣辱。今天的经济繁荣与和平为自由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长土壤,国家被一些人认为不重要了,更有一些人宣扬个人主义的至高无上,反对爱国主义,这非常幼稚,与中国所处的真实大环境格格不入。

  今天的很多科学家也已经“市场化”了,他们被更加市场化的社会生活层层包围。即使今天中国核心部门的许多科研人员,也会受到各种“俗念”的诱惑。大家都想一想于敏吧,想一想在1986年就去世,连改革开放的很多成果都没有看到的邓稼先,我们或许都摆脱不了对利益的考虑,但以他们做精神榜样,的确能帮助我们不沉迷于名利场,永远记得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那份责任。

  “两弹一星”元勋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整个中国社会都应坚持站在他们面前做对照,这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的勇气和真诚。再现实的社会都应有一些理想主义,那样的社会不仅健康,而且会多一点幸福。

相关阅读: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国家科技最高奖 习近平颁奖

相关文章

  • 李慎明央视讲座:从历史看我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从《三国演义》想到中国梦
  •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国家科技最高奖 习近平颁奖
  • 习近平:中国10年内投资拉美2万亿
  • 彭东旭:缺乏战略逻辑思维梯进,中国可能再次面临困境
  • 美国的真面目 很诡秘很惊悚
  • 摩罗:千万不要给日本人送钱太多
  • 王湘穗:世界格局天下三分,西太平洋将如何变化
  • 文扬:经济危机中的中俄关系
  • 无风即风:《风云变幻2014》——论政年度总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