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畏泪水遮望眼,站在信念最高层

火烧 2008-05-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汶川地震中,人民团结一心,展现强大精神力量。文章强调毛泽东思想对国家信念的引领,体现中国力量与集体主义精神。

汽笛长鸣,国旗半垂,山峦肃立,举世同悲,此刻,汶川地震的悲伤弥漫在所有国人的心中,默哀之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成都天府广场上数万民众自发高喊口号"中国加油,四川挺住",如号角,如战鼓,催人奋进,催人前行。

逝者长已矣,生者当自强


 

我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感到难过,更为我们的同胞在祖国处于艰难时刻表现出的勇气和团结感到振奋。近几十年来理想丢失道德滑坡人情冷漠已成事实,这次我们同胞的表现让我既陌生又熟悉,又让我似乎重温远去的,我们曾经拥有的一段火红的年代。

有人说这是大爱,感恩或者是天佑,神助。近代以来我们从不缺少大爱,感恩,也没有停止祈祷天佑和神助,然而我们的祖国啊,依旧天灾人祸连连不断,人民碾转于逃难之途,倒毙于旷野之中。精神和肉体同等饥饿,旧中国人是鲁迅笔下围观同胞被砍头,吃革命者人血馒头,麻木不仁的一群,孤苦无助,不觉悟的祥林嫂。老舍笔下光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祥子,茅盾笔下卑微委缩,勾心斗角的"林家铺子","子夜"。而且兵匪从来都是一家,当兵吃粮从来都是为地主豪强看家护园,盘剥压榨老百姓。这些大爱感恩,天佑神助何曾光顾过我们?

解放初毛主席曾庄严宣告,“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珍宝岛,中印边境战役,哪一场战事不面临敌人的全面入侵,核大战,我们何曾惧怕过?大庆的天寒地冻,大寨的贫瘠峻岭,红旗渠的高山峡谷,兰考的风沙盐碱,我们何曾屈服过?六十年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新的中国文化,还是毛主席说的,"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今年初的雪灾,灾民顾全大局,顽强坚持;抗议西方媒体歪曲鼓动拉萨骚乱以及护卫奥运火炬期间,全球华人当仁不让,奋起反击,无不体现了这种新的中国文化。它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破土而出,发芽长枝。

精英自由派贺卫方责疑共产党没有在民政部登记,所以是非法组织。今天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当仁不让的气概,人民子弟兵舍生为民,就说明了1949年共产党领导我们取得这场革命胜利的意义。也再次告诉了贺卫方们,共产党合法性的由来。

"中青报"某人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抗灾主要是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接轨的结果,言下之意是鼓励我们继续西化。我们不是没见过美国大兵枪口下的新奥尔良灾民艰难跋涉求食的路上,灾民儿童艰难攀登大客车。时隔三年有余,不少灾民因为没钱重建住房,依旧住在体育馆大礼堂和收容所。中美两军在灾害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装备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制度性质不同造成的。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共赴患难,装备上因陋就简,减轻人民负担,很长时间甚至没有军饷。请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谁得过奖金?美军的情况与威虎山下人民受尽苦难,威虎山上大摆百鸡宴同理,所谓纳税人养着,就是谁给钱多为谁卖命,实际上就是有钱人的私人武装。

旧时中国,帝国主义军舰横陈内河,国门洞开,海关都是洋人把持,算得开放了吧,算得接轨了吧?我们又何曾接到人性的对待,接到公民的权利?

"中国青年报"是否还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变得太陌生了,从信念到价值观,已经离美国太近而离中国太远,与垂暮保守的旧式老爷太近,而离朝气蓬勃的青年太远。干脆改叫"美国老爷报"算了。

我要向那些人喊,参军就参解放军,当兵就当子弟兵。不做纳税人,要做主人翁!!!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尊重生命,同时我们的古圣先贤也说过"舍生取义","道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苟利国家生死以"。中华民族从不放弃对更高价值的追求。比如集体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平等与正义,以及共产主义信念。在这次抗震行动中,我分明看见了更高价值像金子一样在闪光。

我欣赏有大爱,感恩,为祖国而乞求天佑或神助的人们,但我深信真正让我们勇气倍增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愈挫愈强,全世界华人团结一致的是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为众多灾民顾全大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而激动得流泪,为人民子弟兵像雷锋,像王杰,像杨根思,像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样在最危急时刻为人民的利益挺身而上,而激动得流泪,在流泪之余,我只想高喊"毛泽东思想万岁"!!!

再重温一段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而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不畏泪水遮望眼,站在信念最高层。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