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所谓香港的大学生不愁就业这事情内地根本学不了

火烧 2013-06-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香港大学生就业不愁的原因,认为内地难以复制,指出两地差异及政策不同,强调不能简单对比,需结合实际情况。

  今天看到这个帖子《香港大学生为何不愁就业?》还加了肉,说明了人民网的重视。

  然后就想,是啊是啊,为什么香港大学生就不愁就业呢?我们内地为什么愁就业呢?原因就是这个香港政府搞得好,有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做法值得我们内地学习,等等等等,然后自惭形啥子一番,但是建议提过后,我敢保证内地大学生还是愁就业,然后提建议学香港的网友沉不住气了,破口大骂这当官的明明有香港这么一个好经验为什么不学习啊.

  但是我认为这都是广泛的形而上学思维造成的,不知道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我们只需要做一些想象中的试验,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比如说吧,我想象这么一个试验,就是把北京这个城市用铁丝网层层围起来,外面的人想进来必须要有特别通行证,而且进北京只能够短期逗留,没有北京市政府的批准一般不允许在北京找工作。

  这样试验的结果,可想而知,北京的高校里当然主要是北京市民的孩子,而且,毕业后,北京市的人才在北京市找工作,外地的大学毕业生不允许在北京找工作,我敢说,北京的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也就和香港差不多了。

  因此也就可以知道,北京市这个地方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或者说,全国的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完全是因为这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盘子里的大学毕业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同时展开了疯狂的激烈的竞争造成的。

  当然内地的大学毕业生,个个都想去好地方,如北京啊上海啊广州啊深圳啊,那差地方呢?比如一个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去新疆或者西藏的边远地区谋生?那就不愿意去了,就算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去。

  而香港这么点大的地方,就算有边远地区,那也是香港啊。正如北京如果用铁丝网围起来,那比较“边远的地区”也就是北京郊区了,那也还是不错啊。

  再想象另一个试验,假设香港特区政府规定,在香港找工作的情况和北京现在的情况一样,就是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有权在香港找工作,那你看看,全国的大学生在香港展开激烈竞争,那香港本土的大学生还能够找工作容易吗?我看有可能也只好当宅男宅女了吧?十三亿人的竞争和七百万人的竞争能够相比较吗?

  所以呢,香港有香港的特点,内地有内地的困难,有一些事情是根本无法相互学习甚至也无法比较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一点,就在那里动不动就感动开了。

  例如我在今年初还是去年底,看到深圳商报的一个文人写的文章,对香港政府表示了眼泪汪汪的感动,就是香港政府决定,给所有的小摊贩七万元港币用以搭建比较好的摊位,改善经营环境什么的。那个文人当即发表感慨,你瞧瞧人家香港政府多关爱摊贩啊?不象我们这儿,动不动就是城管驱赶人,我们的城管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就不知道换个方式象香港政府那样吗?

  其实香港政府的这一种办法内地也无法行得通的。

  打个比方,如果深圳市政府下决定要给每个摊贩十万元钱,那十三亿人民中的摊贩就都峰涌到深圳这儿来摆摊了,深圳市受得了吗?十三亿人民如果比做水,内地是一个能够掀起巨浪的大海洋,而香港七百万人只不过是一个小池塘,那个水(也就是人)的波动情况是大不一样的。

  因此内地因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导致任何一个局部的市政府都不敢对穷人稍微好一点,因为这会导致全国的穷人都来报到的。之所以有城管这种东西出现,其实也是因为十三亿人民中的摊贩全国到处流窜造成的。香港当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因此必须记住,治大国和治小地方的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够盲目照搬。

相关文章

  • 指点江山:从“50万政治图腾”看香港反对派本质
  • 应该重视《内地与香港的“融合之痛”》这篇文章
  • 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筹备组7.1 宣传活动侧记
  • 大救星现象确属偶然现象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预测
  • 港媒称政府找到斯诺登并派人提供保护 港人声援斯诺登
  • 香港多个团体游行声援斯诺登
  • 张志坤:斯诺登到哪儿都行,就是不该到香港来
  • 数学:美国的全部目标是把中国变成“前中国”
  • 关于厦门公交起火案的理工科思考
  • 趁着现在朝鲜平静再谈一下朝鲜的事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