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的柴静咋不学普世的香港?
香港的土地面积只有1107平方公里,且有75%的土地仍属郊野地区。在这么狭小的地方却住了七百多万人,人多车多废气多污染多是客观事实。曾几何时,香港还是世界级的工厂。今天中国制造所拥有的许多世界第一,如玩具、制衣等都是香港的天下。
由于,土地资源缺乏的原因,香港的工厂大厦都向高空发展,工厂与工厂之间的间隔特小,而工业区与民居区又只是一步之遥。其密度之高、距民居区之近,可谓世 界仅有。七、八十年代是香港工业的全盛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工厂上的鳞次栉比的烟囱喷出一股股刺激难闻的漫天废气,货车、货柜车密密麻麻的在马 路上穿梭,烟雾弥漫,行人路上因了空调的滴水经常下着“酸雨”,河道、沟渠排出的尽是染料;还有那火力焚化炉的黑烟,像幽灵般笼罩在整个维多利亚港两岸的 上空,相信住在太平山上的富豪们也逃脱不了。
受地理环境、当时的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时香港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绝不亚于现在的内地,而当时的港英政府所做的也很有限,甚至连有效的环境监测 手段都欠奉。香港市民宁可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毕竟当时的经济还不算发达,有饭吃比环境优美更重要。香港市民绝不会因环境污染而感到羞 耻,也没听说有人因此而致癌,更不存在悲情、怨天尤人,至于指责政府更是天荒夜談;相反,人们为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而骄傲,一直骄傲到现在,还没有忘怀昔日 的辉煌。
香港的环境改善是从香港的工业北迁开始,如今的工厂绝大部分都成了仓库,空气自然变好。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有了明确的产业升级策略,加上一路一带政策的实施,可以转移过剩、落后产能,环境的改善指可待。
就在这个拐点的时候,柴静大打悲情牌,以受害人的身份,杀气腾腾的跑出来指手划脚,可谓公鸡中的战斗机。然而,其论述充满漏洞、私德令人质疑,以及复杂的政治背景,不光不能为其背后势力服务,反倒让人民认清“卖拐”者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