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由来

火烧 2024-06-19 00:00:00 历史视野 1029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背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调节的转变,分析其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强调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私有制占比上升带来的影响。

  

  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经济基本按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三大规律: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运行,取得了重大成果。

  六十年代发生过一次规律与方法之争。多数人认为公有制必然要求而且可能实行计划经济,少数人认为计划只是方法。

  1962年9月9日苏联经济学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上发表了 《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实际就是 利润挂帅,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孙冶方也提出了类似观点。

  陈云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大计划,小自由。

  邓小平南巡前,江李按陈云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采取稳妥发展经济的方针。邓小平对此不满。南巡时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要快速发展。不换思想就换人。江李就把经济发展由“稳妥”改为“快速”,并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议。但还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有人不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不分公有制私有制,而把市场经济看作资源配置机制、经济运行机制。“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19届4中全会的提法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注意,这里把把市场经济再次明确为经济体制,不是某些人所谓的经济运行机制;并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两项,并列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了,即由经济体制提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了。

  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了新时代的经济特征,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实际上就搞成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了。因为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私有制已经占70%了;刘鹤也把改革成果归结为“56789”,并在达沃斯论坛说中国经济是资本家组织的。主流虽然经常提“两个毫不动摇”,但在已经私有化的情况下,无疑是有利于私有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而且明知私有制为主了,还要在“两个毫不动摇”前加一句“坚持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似乎有自相矛盾之嫌,更显得不妥。

  总之,市场经济不管叫它运行机制,经济体制,还是基本经济制度,只要在所有制上私有制为主了,它就是资本主义的了。也许,初衷是相搞社会主义的,结果却变成资本主义的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