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称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陈世清
【内容提要】: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对称是经济关系的本质,完善的市场经济就是规范与实证的对称、控制与自由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是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扬弃。改革开放发展是完善的社会主义要求与不完善的现实之间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运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基础是对称经济学。
【关键词】:对称经济学 改革开放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我完善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对称经济、转型经济、智慧经济、融合经济、回归经济、共有经济、时间经济、空间经济、层次经济、再生经济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统一。
经济学家应该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指导、理论预见;如果原有的经济学范式不能解释这种转型与转轨,那么这种转型与转轨则意味着提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要求,作为经济学家就应该因势利导,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建立与这种转型与转轨相对称的新的经济学范式。用西方经济学范式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削足适履地解析中国经济,在“左派”“右派”的中间地带寻找生存空间、“中左”“中右”“偏左”“偏右”乃至“先左后右”“左右摇摆”的游离中确立自身定位,是难以支撑“经济学家”、特别是转型与转轨时期“经济学家”这个头衔的。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经济学家之所以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之所以高于经济学学者,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经济学家不仅能解释经济现象,而且能建构经济模式——先是理论建构,尔后现实建构。解释是建构的前提,建构是解释的完成。理论建构是现实建构的起点,现实建构是理论建构的归宿。只有解释而无建构,那么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对同一个经济现实的经济解释将会无限多样,并最终陷入盲人摸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中。这样的“经济解释”没有实践意义。
建构,是逻辑展开历史、空间展开时间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是对称的。对中国改革开放从经济学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总结,将从个别上升一般、偶然体现必然,产生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将集中体现对称经济学是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操作性、系统性、艺术性的统一。
从空间上展开的不同经济学范式,体现了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这里,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研究时间、空间、层次对称、转化规律的辩证法,就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作为人类化时代的人类经济学,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因为它体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从空间来讲,它体现了中西经济学的统一;从时间来讲,完成了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大圆圈;在逻辑上,它实现了主体和客体,本原论、历史观、意识论、逻辑学,唯物论和唯心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统一。同时,空间、时间、逻辑三者又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概括和指导。对称经济学,是扬弃了一切经济学对立的、新时代的全人类经济学。
五度空间观是对称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五度空间的方法,就是
时间、空间、层次相对称的方法。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多元性与多样性,要求我们对中国经济要从时间、空间、层次的相互对称、相互转化中准确定位,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必须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同中国经济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过程必须一致,中国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放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来把握,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建构与经济学规律的运用必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逻辑、经济科学发展的逻辑与经济人性发展的逻辑、中国发展的逻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的碰撞、扬弃与融合的结果。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把某本书奉为金科玉律的方法、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的方法,都会造成中国经济时间、空间、层次的不对称,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不对称,都与五度空间的方法不相容。
对称经济学是对称发展观的经济学基础。在对称经济学看来,经济规律是合力的结果;隐藏在经济周期、经济趋势与经济规律后面的,是对称规律。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是对称的,对策、理性预期与经济规律的“测不准”之间是对称的。因此发展只能是对称的而非线性的。
人类经济活动是系统工程,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社会系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矛盾是相对的、对称是绝对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对称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遵循的也是对称的规律: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者的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是对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全面的市场经济,是更高级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对称经济学是市场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作为经济形态的市场经济是立体的;立体的市场经济形态有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经济有微观基础,微观经济有宏观驱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称的。市场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是需求与供给的对称,是需求与效用的对称,是价值与价格的对称,是自由与法制的对称,是政治与经济的对称,是公有与私有的对称,是竞争与合作的对称,是利益与道德的对称,是贡献与索取的对称,是公平与效率的对称,是主体与价值的对称,是制度与竞争的对称。就拿制度设计来讲,市场经济是制度设计与主体设计、制度设计与机制设计、制度设计与经济法人设计、制度设计与政治法人设计的对称。制度设计是一种对策;即使是不对称信息中的对策,也有机会与风险、竞争与合作、道德与激励、对策与对称的对称关系。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也是对称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中的不确定性与偏差,靠的不是线性的博弈而是主客体对称的对策。市场经济就是对称经济,市场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在结构上,市场经济学是充分利用生命的艺术,艺术是美的,美是对称的;在时间上,经济学必须与时俱进、经济学范式与时代对称——这就是由对称经济学的逻辑引申出来的对称经济学的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称经济,其方法论基础就是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基础。对称辩证法,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矛盾辩证法,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所以矛盾辩证法是“阶级斗争为纲”的经济学基础,对称辩证法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基础。和谐社会是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社会形态,是对称经济学的实践建构;建设和谐社会、创立和谐经济学,体现了对称经济学的实践功能与实践意义。
对称经济学是改革开放发展的经济学基础。改革开放发展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完善的社会主义要求同不完善的现实之间的不对称,是改革的动力。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完善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因为改革是完善的社会主义要求与不完善的现实之间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运动,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作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是“左右逢源”——“左”,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右”,正视现实,深化改革。“左”是“右”的标准与动力,“右”是“左”的手段与途经。“左”和“右”构成了对称的两个轮子,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发展,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对称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如果说,工业经济时期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预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那么发生在知识经济时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两张皮,社会主义就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
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公平与效率、自由与监管、主体与客体、全球化与区域化是对称的两极,任何一方失去了对方,自己这一方也就不复存在。这有点像对立统一,但不等于对立统一——作为“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双方,其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对称,其双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驱动力即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天与人、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对称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样,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也是自然历史过程。当人类处于生存创业阶段,以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作为生产的主要要素时,人与人之间是狼;当人类以可再生可共享的信息、知识为生产的主要要素,人的追求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以自身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时,人与人之间是羊。狼的经济学是斗争经济学,狼的辩证法是矛盾辩证法。羊的经济学是和谐经济学,羊的辩证法是对称辩证法。不同时期的辩证法同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对称的。所以对称辩证法是绝对的,矛盾辩证法是相对的,矛盾辩证法只是对称辩证法的局部表现。只有对称经济学才能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基础。
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所谓完善的市场经济,就是规范与实证的对称、控制与自由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市场经济是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竞争。完全的自由,是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自由,是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充分的自由,是以平等为核心、平等制约下的自由。完全的竞争,是弱肉强食、不择手段、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充分的竞争,是法律、诚信制约下的竞争。因此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自由、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充分自由、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全自由、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平面的市场经济,充分自由、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是立体的市场经济。平面的市场经济产生线性的思维方式,立体的市场经济产生对称的思维方式。线性的思维方式产生价格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市场原教旨主义、市场实用主义,对称的思维方式产生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对称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就是对称辩证法;因此只有懂得对称辩证法,才会懂得对称经济学。
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政治与经济是对称的;政治与经济的对称集中体现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使政治体制成为民主与法制相统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相对称的、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制度保障,经济自由化的结果只能是泡沫经济与经济危机。如果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微观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同宏观调控手段的不对称,那么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与迄今为止的改革开放并未消除所有经济危机的根源。相反由于在制造新的不对称,因而形成新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前)与泡沫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的经济系统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从不对称转向对称的必然结果。如果说资本主义(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宏观经济落后于微观经济、因而不足以实现对微观经济的有效调控,那么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则是用宏观经济来否定微观经济,造成对微观经济的过度控制。只有对二者的扬弃才是全面的真理——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的社会形态。
政府是市场的内在环节,法制是市场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要使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建立并使之健康发展,充分竞争的经济必须与民主政治相对称。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者的扬弃、综合、升华,相容与超越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全面的市场经济,是更高级的市场经济,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社会主义是计划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扬弃,这种制度转型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两大制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了两大体制的优点。用社会主义去整合市场经济,用市场经济去完善社会主义,这与其说是意识形态的功能,还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必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得以展现;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的产生,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得统一。市场经济本身是对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对称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称本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得到充分展示;而对称经济学就是对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展示出来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对称本质、市场经济的对称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称本质进行经济学反思的成果。
对称经济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称,理论与实践的对称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中国经济的解释与重建集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称。通过中国经济的解释与重建,你将会看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经济更发达、民主更充分、法制更健全的国家。通过中国经济的解释与重建,你将会看到真正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中国经济的解释与重建,集中展现了对称经济学的方法论意义。
参考文献
列宁:《经济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10
黄枏森:《经济学的科学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金岳霖:《道、自然与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8
陈世清:《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1
Symmetry wit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philosophy
Chen shi qing
Summary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hows that symmetry is the nature of economic relations, improve the market economy is the norm and evidence of symmetry, symmetry control and freedom,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symmetry, is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apitalism, socialism abandoned.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perfect and the imperfect reality of socialist demands from asymmetric to symmetric between the transforming movement.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based on symmetric philosophy.
Key words: Symmetric Dial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elf-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