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刘泰特谈话71:选择老庄的“无耻”还是中庸之信仰(上)

火烧 2011-01-2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孔子雕像引发的文化争议,分析老庄文化与中庸信仰的对立,反思中国专制文化对主体意识的扭曲,以及韩国孔子论带来的文化冲突与价值困惑。

2011年1月11日,孔子青铜雕像落座于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没有料到,这件事炸开了锅,更没有想到,很多人开始对孔子口诛笔伐,好像在重现历史上的批林批孔。  

真是匪夷所思。两个月前,我就在各大网站论坛大力宣传和推崇孔子,没有任何外部原因,只是我发现了去做一件有最大价值的事,我密集性的发表了很多文章,废寝忘食,不遗余力。自认为这也是天命。  

有人问我对于天安门孔子像的看法,我不置一词,因为我一贯我行我素,对形式的东西,以及去猜想里面的政治谜语,我没有这个脑筋。  

但是有一天我看了许小年发表了《中国在孔子遗产里痛苦挣扎》一文,触动了我的思绪,我想反驳。于是就有了下文。  

一看 许 先生标题的名称,就知道他是不喜欢孔子的,因为他感到孔子的遗产带给他的是痛苦的挣扎。  

突然我想到,韩国前不久传来一个惊人的声音,说孔子是韩国人,于是很多国人耻笑这种言论,但是又令人惊讶的是,我们把孔子请回来了,安放在一个尊贵的位置,却也是遭到网上的一片质疑声。  

这种民心向背的矛盾和复杂,不懂得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  

中国几千年的专制政治文化,把人的心灵都扭曲了,因为专制灭绝主体意识,而没有主体就不会有不偏不倚的中庸独立之精神。  

专制维护了少数人极端的利益,并且相应建立了极端的意识文化,这种极端的文化无公正可言,因此社会文化意识也不会去真正的主张公正的文化价值,即中庸文化,而是会追求极端利益的权力文化。  

既然代表社会公正的文化权利无立足之地,那么混淆是非的文化价值就应运而生。  

为什么中国老庄文化大行其道?因为社会严重缺失是非的客观标准。  

任何事物既然无所谓对错,那么理所当然,识时务者为俊杰,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没有道德绝对价值信仰的实用主义文化,自古以来充斥于中国历史。  

其实,赵高的指鹿为马,和老庄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在精神上是沟通的,既然没有存在性的原则了,那么唯一的本能原则,就是人的自私的趋利避害的原则,如若说老庄哲学可以接受,那么赵高指鹿为马也可以接受,而跟着赵高指鹿为马的人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指鹿为马和“无”就是“有”,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这种概念的投机性,为什么不能广而用之?  

西方文化早期,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也有诡辩论,但是自基督教文明产生以后,这种诡辩论几乎销声匿迹。基督教给予了西方文化的绝对精神,加强了西方文化绝对的主体价值。  

文艺复兴以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虽然有怀疑主义哲学精神,但这和老庄诡辩论的哲学精神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基督教文明,强有力的教化了西方人的主体意识,而中国的专制文化由于失去了公正精神,于是产生了没有是非价值观的老庄哲学文化。  

老庄哲学,反过来又大大加强了专制文化的下述民族精神:狭隘的个人主义、精神空虚、走极端、有奶便是娘的实用主义、强权性的弱肉强食,等等。  

   

中国民族精神之十二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