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美国的学术骗子

火烧 2014-09-19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美国两位大牛学者因同时任职两校被前雇主起诉,涉及研究资金纠纷与学术欺诈,揭示学术圈内人才争夺与道德问题。

  我刚到美国读博时,就听说主管博士工作的教授是一位“Heavy Hitter”,就是中文所称的“大牛”。美国学术界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里,衡量学者的成就,靠的不仅仅是发表文章多少和质量高低,还要看他们拿到了多少研究资金。理工类有国家科学基金(NSF)扶持,医疗类有国家健康研究会(NIH),人文科学类和艺术类就少得多,但也有各种渠道。这些协会加上形形色色的私人和政府基金会,为美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拿研究资金靠的不只是点子,也得看累积的人脉。“大牛”学者先有创新的想法,积极写项目申请,拿到资金后能拉起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发表成果后,再继续拿研究款就容易了。他们的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徒子徒孙”,又成为了其他研究所的骨干,横向合作,互相帮忙,形成了以“大牛”为中心的科研网络。而美国大学的常规是外来研究资金,学校要分走至少一半,毕竟学校提供了研究设备和场地,还有各种帮助写项目申请的人力支持。所以,学校也希望靠着大树好乘凉,“大牛”成了各所大学争抢的对象。

  但几年前,两位明尼苏达大学的“大牛”学者却吃了官司,被前雇主乔治亚州理工大学告了一笔重罪,起因正是大学之间争夺人才,这在美国学术界还是非常罕见的。这两位学者正好是一对夫妻,都是公共医疗方面的专家。两人在乔治亚理工大学干了十几年,每年都为学校带来上百万美元的研究资金,是难能可贵的超级吸金能人。而美国大学也多有配偶政策,有时为了吸引人才,会为配偶也创造一个职位,毕竟许多美国大学都位于偏远地区,配偶不太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所以,明尼苏达大学对这对夫妻展开金钱和权力的攻势,不仅承诺为他们大幅涨工资,还给他们正教授、领导头衔和实权,这样夫妻俩光工资就达到每年50万美元,此外还有项目提成。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谁会不动心呢?两人于是在2008年伊始到明尼苏达赴任,可是问题来了:两人虽然已经向乔治亚理工大学表明了离意,却还没有正式辞职,不仅在两所学校同时拿了一个学期的全职工资,连往返两地的旅费,也在两边都报销了。

  乔治亚理工大学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经过多年准备,在2011年成功入禀法院把这对夫妻逮捕。两位“大牛”和明尼苏达大学的蜜月期也不长,2010年,明尼苏达大学对他们进行了行政处分,并要求他们归还5万多的旅费。后来,根据一封自称还没有履任的email(其实当时明尼苏达州的欢迎会都开过了),法院裁定学者有欺诈罪,同时发现学者找了他们毫无资质的亲戚来帮忙做研究工作,要求他们归还相关费用。2013年初,两位学者最终悄悄离开了明尼苏达大学。

  本来,这笔钱数目不大,和这两位人才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不值一提,大学的律师费估计都不止这个数字,可是学术界对于品行不端的容忍度很低。而为了几万块丢掉了教授的光环,留下一生耻辱,两位顶级学者也算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相关文章

  • 蒋高明:闻92高龄院士站着演讲90后研究生趴着睡觉有感
  • 支持南昌大学的“自主保洁”服务
  • 大学生平均月薪2400 四成人需“啃老”
  • 北部湾的风:并非所有的人都怜香惜玉
  • 透视世界级顶级名牌大学的贵族化倾向
  • 大学生被骗折射出群众路线还需深入
  • 历史真相:庚子赔款-清华大学-美国的险恶用心
  • 美国的大学是“世界一流”吗?
  • 武汉集中销毁十多亩转基因水稻 正追查稻种来源
  • “非升即走”制造功利学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