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说“特别是……”
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说“特别是……”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作为一个和共和国同龄的人,很多事情是亲历的。为此,写点东西。最近注意到,无论媒体还是电视的共和国60年纪念文章,在赞扬了伟大成绩后,都接着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样一个词组把共和国进行了切割,把比较级更高一些的赞美词留在后面。这样感觉很不好。一个共和国,人为地划一条线,有什么意思呢?去年刚庆祝改革开放30年,今年利用共和国60周年再庆祝一回。改革开放真的就这么脆弱,不反复“庆祝”就站不住脚吗?
这样做属于世界罕见。记得美国庆祝美国独立200周年的时候,虽然南北战争前美国蓄养黑奴,此后又占领和屠杀印第安人,前面部分很丑恶(当然后面也不怎么样)。但美国没有把这200年划分开来,没有用“特别是这一百年……”这个词组。要是谁当政谁就把赞美之词留给自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那时宣传也用“特别是最后30年……”,不就把今天费了那么大劲搞得东西也给划到“蒙昧时期”了吗?
那些用“特别是”的人并不真的研究过数据,自以为是地认为“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发展比改革前快”,很轻率地用了“特别是”。既然如此,贫道就用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来告诉大家,如果非要用“特别是”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先说经济发展。贫道不喜欢说GDP,因为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科学,但水份也很多。你把一箱货物从北京运到广州产生GDP,原封不动运回来再创造一次GDP。还有更难说清楚的:1979年按照1万元1亩的国拨土地,到2009年平均涨到40万。这30年累计“开发”上亿亩土地,仅仅靠土地市场化就增加了数十万亿的GDP。这数十万亿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是老祖宗留下来,市场化变出来的。
因此,贫道还是喜欢用主要产品产量以及其他可以用实物量化的增长作为指标,这样实在。同时,“特别是”就要对比,而在历史过程中的对比不能比水平,只能比速度。比如说美国现在经济破败,是指经济负增长,不是水平。今天美国人生活水平比30年前一样高得厉害。
共和国60年,经济高速发展,下面是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年均增长情况(没有给出单位,但统计口径一致,比例一致):
表1
| 
 
  | 
 粮食  | 
 棉花  | 
 油菜籽  | 
 大牲畜  | 
 猪存栏  | 
 羊  | 
 水产  | 
| 
 1949  | 
 11325  | 
 44.5  | 
 73.5  | 
 6000  | 
 5890  | 
 4233  | 
 45  | 
| 
 2007  | 
 50160  | 
 763.3  | 
 1058.9  | 
 12307  | 
 43979  | 
 28572  | 
 4748  | 
| 
 年均增  | 
 3.15%  | 
 6.10%  | 
 5.71%  | 
 1.51%  | 
 4.28%  | 
 4.06%  | 
 10.19%  | 
| 
 世界  | 
 1.46%  | 
 5.7%  | 
 6.06%  | 
 0.15  | 
 0.73  | 
 0.25%  | 
 
  | 
注:数字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世界数字是1980到2005年数字,但按年均算还是可以对比的。世界大牲畜选了牛,因为没有对应口径。
中国以只占全球人均耕地30%的资源水平,在农业各个方面产量增长速度都远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应该是很值得骄傲了。
特别是前30年!这个速度更高!(用前29和后29年比,因去年详细数字没出来)
表2 主要农产品年均增长率
| 
 
  | 
 粮食  | 
 棉花  | 
 油菜籽  | 
 大牲畜  | 
 猪存栏  | 
 羊存栏  | 
 水产  | 
| 
 1949  | 
 11325  | 
 44.5  | 
 73.5  | 
 6000  | 
 5890  | 
 4233  | 
 45  | 
| 
 1978  | 
 30477  | 
 217  | 
 360  | 
 9389  | 
 30129  | 
 16994  | 
 466  | 
| 
 2007  | 
 50160  | 
 763.3  | 
 1058.9  | 
 12307  | 
 43979  | 
 28572  | 
 4748  | 
| 
 前增长  | 
 3.47%  | 
 5.62  | 
 5.63%  | 
 1.56%  | 
 5.79%  | 
 4.91%  | 
 8.39%  | 
| 
 后增长  | 
 1.73%  | 
 4.43  | 
 3.79%  | 
 0.94%  | 
 1.31%  | 
 1.81%  | 
 8.33%  | 
| 
 前/后  | 
 200.6%  | 
 126.9%  | 
 148.5%  | 
 166.0%  | 
 442.0%  | 
 271.3%  | 
 100.7%  | 
也就是说,共和国成立后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焕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取得了整个时期速度最快,最优异的发展成绩。共产党在工业化初期能使农业有如此大的进步,并为后30年奠定一个不用担忧的农业基础,是非常伟大的一项成就。
接着说说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来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旱涝灾害,盐碱侵蚀,扩大耕地面积,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肥料和良种,是提高农业产出的关键。中国能够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表3 1952-2007年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情况
| 
 
  | 
 有效灌溉面积  | 
 化肥产量  | 
 农村用电量  | 
 水库容量  | 
 农机动力  | 
| 
 1952  | 
 1996  | 
 3.9  | 
 0.5  | 
 34  | 
 1.8  | 
| 
 2007  | 
 56518  | 
 5825  | 
 5510  | 
 6345  | 
 76590  | 
| 
 年均增长  | 
 7.5%  | 
 17.3%  | 
 22.4%  | 
 12.0%  | 
 26.1%  | 
到目前,中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处世界第一位,化肥施用量世界第一位。中国培育的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单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甚至高于发达国家。
特别是前30年!在农村集体经济有力组织下,通过国家、地方、集体三级大量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表4 前后阶段农业基础条件年均增长速度对比
| 
 
  | 
 有效灌溉面积  | 
 化肥产量  | 
 农村用电量  | 
 水库容量  | 
 农机动力  | 
| 
 1952  | 
 1996  | 
 3.9  | 
 0.5  | 
 34  | 
 1.8  | 
| 
 1978  | 
 44888  | 
 1232  | 
 321  | 
 4432  | 
 14746  | 
| 
 2007  | 
 56518  | 
 5825  | 
 5510  | 
 6345  | 
 76590  | 
| 
 前增长  | 
 12.7%  | 
 24.8%  | 
 28.2%  | 
 20.6%  | 
 41.4%  | 
| 
 后增长  | 
 0.8%  | 
 5.5%  | 
 10.3%  | 
 1.2%  | 
 5.8%  | 
| 
 前/后  | 
 1588%  | 
 451%  | 
 274%  | 
 1717%  | 
 714%  | 
除以上水、肥、农机等基础条件外,中国小麦、水稻、玉米良种的培育主要是在前30年完成的。因此,说前30年奠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后30年做些拾遗补缺,是符合事实的。解放后,国家组织了对东北三江平原和北疆的农垦,加上黄淮海盐碱、沙荒地改造,总计增加了2亿多亩耕地。这为后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提供了基础。可以说,没有前30年的农业基础条件的创造,后30年的现代化进程就受到严重制约。把前后割裂开来,是很可笑的。
实话实说,无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夺高产”,还是“焕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性质都一样,都是相信人的精神创造力可以不顾物质条件。前者是说“一心为公”力量大,后者是说“一心为私”力量大而已,没本质区别。哄人可以,做事就不管用。农业产出高低主要与八字宪法中:水、肥、土、种、密、保、管、工有关。中国农业从解放到90年代中期是一个连续的高增长期,中间既无明显低谷(除了三年自然灾害),又无明显跃升。这都是基于解放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都是物质变物质的结果,不是精神变物质的结果。胆量和积极性起作用,但不起根本作用。看看下表就知道了:
表5 两阶段农林牧渔产量年均增长
| 
 
  | 
 粮食  | 
 棉花  | 
 油料  | 
 水果  | 
 肉类  | 
 水产  | 
| 
 49-79  | 
 3.5%  | 
 6.0%  | 
 7.8%  | 
 
  | 
 5.8%  | 
 7.1%  | 
| 
 79-96  | 
 2.8%  | 
 3.7%  | 
 8.3%  | 
 11.5%  | 
 10.7%  | 
 11.5%  | 
| 
 96-07  | 
 -0.1%  | 
 4.9%  | 
 3.3%  | 
 7.5%  | 
 5.6%  | 
 4.9%  | 
表5数字说明1949到1996是一个农产品长达40多年持续增长的过程,到90年代中期这次增长开始放缓。客观的说,虽然前30年增长速度要高于改革前中期,但毕竟低起点时利用现代化提高产量的空间大。到90年代中期良种、化肥、水利等主要促进因素基本用尽的时候,增长明显下降一个台阶。都是信马列信唯物主义的人,怎么能批判“人有多大胆”的时候理直气壮,赞扬“焕发积极性”时心里一点不发虚呢?
要真实事求是,应该说没有前30年有计划地延缓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就没有改革开放后农产品价格以高于工业品价格提升幅度的空间。而没有这个空间,也就没有改革后农民收入迅速提高的可能。因为表2数字已经表明改革后农产品增长并没有明显加快,只是保持了增长势头。那么农民为什么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差距减少了呢?很简单,农产品收购价提高了,提高幅度比工业品快,幅度大。
表6 农产品收购价格分类年均指数高度年份增长
| 
 
  | 
 总指数  | 
 粮食  | 
 经济  | 
 林产  | 
 畜产  | 
 水产  | 
| 
 78-96  | 
 9.9%  | 
 11.8%  | 
 9.3%  | 
 11.6%  | 
 10.4%  | 
 11.7%  | 
这18年中,农产品价格综合提高近10%,工业品只提高7.8%,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自然快于城镇居民。没有农产品价格每年10%的增长,在农产品产量只有3-4%增长,化肥等投入增加,农资价格上涨情况下,农民纯收入增长无论如何也不会实现这个时期实际完成的8-9%。
但是,这只能叫利益分配的调整,不能说财富的增加。价格差等于是前30年为后30年提供了一次利益调整的机会。因为如果前30年计划经济做调整,农民收入一样会有一次跃升。实际情况也是如此。1980年中国农村还是集体经济,体制上还是计划经济(联产承包制是1980年9月北戴河会议后推广的,这时秋收已经开始)。当年农产品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但农民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幅度达到43.2%,年均19.7%,比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高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农产品收购价两年提升30.8%,年均14.7%。这次调价完全是计划经济手段。此后农产品逐渐市场化,价格持续每年近10%提高。也就是说,剪刀差的能量用市场经济可以释放,用计划经济也可以释放。
别把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财富计到自己头上。不老实嘛。
再说工业。共和国成立后,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傲视全球的工业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非常快,把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抛在了后面:
表7
| 
 
  | 
 原煤  | 
 石油  | 
 发电量  | 
 布  | 
 化肥  | 
 水泥  | 
 粗钢  | 
| 
 1949  | 
 0.32  | 
 12  | 
 43  | 
 19  | 
 0.6  | 
 66  | 
 16  | 
| 
 2007  | 
 25.26  | 
 18632  | 
 32816  | 
 2068  | 
 5825  | 
 136117  | 
 48929  | 
| 
 年增长  | 
 9.5%  | 
 16.5%  | 
 14.8%  | 
 10.3%  | 
 21.1%  | 
 17.2%  | 
 18.2%  | 
| 
 世界  | 
 1.4%  | 
 0.7%  | 
 2.5%  | 
 4.5%  | 
 0.4%  | 
 3.0%  | 
 0.0%  | 
显然,中国有关国计民生重要工业品(也是世界银行公布主要项目)方面比全球几乎高了一个数量级,发展速度惊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生产全球三分之一的日用品。共和国取得的工业化成就没有人敢不承认。
特别是前30年!无论共和国的创立者共产党还是民主党派,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工农群众,都很清楚没有工业化,不建立一个部类齐全的工业、能源、交通体系,中国就不可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勒紧裤带,流血流汗,在所不惜。于是通过建立一套计划经济体系,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艰苦奋斗,到70年代初就建立了一套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并历史性地使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农业。看看表8数据就清楚这一点。
表8
| 
 
  | 
 原煤  | 
 石油  | 
 发电量  | 
 布  | 
 化肥  | 
 水泥  | 
 粗钢  | 
| 
 1949  | 
 0.32  | 
 12  | 
 43  | 
 19  | 
 0.6  | 
 66  | 
 16  | 
| 
 1978  | 
 6.18  | 
 10405  | 
 2566  | 
 238  | 
 869  | 
 6524  | 
 3178  | 
| 
 2007  | 
 25.26  | 
 18632  | 
 32816  | 
 2068  | 
 5825  | 
 136117  | 
 48929  | 
| 
 前段  | 
 10.7%  | 
 26.3%  | 
 15.1%  | 
 12.0%  | 
 28.5%  | 
 17.2%  | 
 20.0%  | 
| 
 后段  | 
 5.0%  | 
 2.0%  | 
 9.2%  | 
 7.7%  | 
 6.8%  | 
 11.0%  | 
 9.9%  | 
| 
 前/后  | 
 214%  | 
 1315%  | 
 164%  | 
 156%  | 
 419%  | 
 156%  | 
 202%  | 
显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是前30年就完成了的。尤其是钢、水泥、煤炭、石油、化肥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在这个时期已经奠定基础。直到1952年,中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还只有20.9%,到1978年已经达到47.9%,其中制造业达到44.1%。而2007年,二产比重也无非48.6%,制造业为43.0%。数字表明,中国工业化是在前30年就完成了。到7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完成了建立一个部类齐全的工业、交通、能源体系的工业国任务,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很多轻工业品是没法比较的,因为一些本来的生活必需品被新的替代。因此贫道既不会列举老3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增长速度,这些东西前30年增长快,是因为后来这些东西并不见得有人买。也不会拿电视机等新型消费品来对比,因为1949年这些东西是零,即使为1,那么1979年达到100万,就是100万倍。况且总不能因为罗斯福没有用过个人电脑,就说美国当时贫穷落后吧。贫道所举工业品是解放前、改革前,现在和将来都重要的,标志性的。世界银行给出数据也是这些作为基本指标。在表现工业化水平中还有发电机和切削机床等通用设备。前段发电机增长速度比后段快3倍,切削机床快4倍。装备产业也基本是前30年奠定的。
再往后说,贫道也不再卖关子了,直接把数据给大家。下面是共和国60年前后两段交通运输情况:
表9
| 
 
  | 
 铁路里程  | 
 公路里程  | 
 民航  | 
 客运量  | 
 货运量  | 
| 
 1952  | 
 2.29  | 
 12.67  | 
 1.31  | 
 2.45  | 
 3.15  | 
| 
 1980  | 
 4.99  | 
 88.33  | 
 19.53  | 
 34.16  | 
 54.65  | 
| 
 2007  | 
 7.80  | 
 358.37  | 
 234.30  | 
 222.78  | 
 227.58  | 
| 
 前段  | 
 2.8%  | 
 7.2%  | 
 10.1%  | 
 9.9%  | 
 10.7%  | 
| 
 后段  | 
 1.4%  | 
 4.4%  | 
 7.9%  | 
 5.9%  | 
 4.4%  | 
| 
 前/后  | 
 200%  | 
 164%  | 
 128%  | 
 168%  | 
 243%  | 
注:没有1949年数据,所以这样分
说透了,共和国60年经济发展全面、协调,速度也一直很快,并不需要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个词组。如果用,只能用“特别是前30年”。因为“特别是”一词要对比两端的内容,但在句子中两端的褒贬意思需要一致。既然是赞扬,那么说“共和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速度放慢了”就是病句。只能说“共和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前30年速度最快”。如果打算批评,不出病句就只能说:“虽然我们努力消除城乡差距,但这些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所以,玩把戏也要找到对自己有利,不出错的句型。贫道这方面是专家,宣传部门为什么不找贫道参谋一下。
别以为到此为止了,贫道还有“特别是”呢。看下面几组教育、卫生数据。
表10
| 
 
  | 
 小学入学率  | 
 初中在校生  | 
 高中在校生  | 
 高等学校在校生  | 
| 
 1952  | 
 49.2%  | 
 223  | 
 26  | 
 19  | 
| 
 1980  | 
 95.5%  | 
 4538  | 
 1553  | 
 144  | 
| 
 2007  | 
 99.5%  | 
 5721  | 
 2522  | 
 1885  | 
教育方面,中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普及基本是改革前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了集体经济,有了投资主体,大队办小学、初中,公社办高中。1978年初高中在校生数,一直到本世纪初才突破。当然,9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学教育突飞猛进,增速高于1980年前(7.6倍比14倍)。但教育总是从普及小学到普及中学再到普及大学的步骤进行的。
表11
| 
 
  | 
 医疗人员  | 
 其中县及县以下占  | 
 千人口医生  | 
 病床数  | 
 其中县及县以下占  | 
| 
 1949  | 
 54  | 
 
  | 
 0.67  | 
 8.5  | 
 27%  | 
| 
 1978  | 
 311  | 
 63%  | 
 1.07  | 
 218  | 
 69%  | 
| 
 2007  | 
 591  | 
 44%  | 
 1.54  | 
 370  | 
 31%  | 
表11的数据也很有意思。计算增速,当然前30年快的没法比,除此之外,还可以注意到,改革无论医疗人员还是病床数,都是县以下占比重大于市级医院。这同解放初期医疗集中在城市是相反的。但改革开放后,无论医生护士还是病床,又都搬到城市了。这里可以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不过要用批评性的词语。
庆祝共和国60岁大寿,可拿一个家庭来比喻。爷爷80大寿(20岁以前不当家不算),50岁的老爹主持庆祝,张灯结彩,大摆筵席。酒席上老爹说:自从你们爷爷主事,家里十分兴旺。特别是这30年就更了不得啦!那简直叫伟大光荣,成绩辉煌。不知道说完以后爷爷怎么想,孙辈儿怎么看,客人啥滋味。
估计爷爷会想:这家伙话里有话,对老子当年的做法不满意呀。孙辈儿想:哈哈,又学会一招,到时候我也来这么一式子。客人就嘀咕了:这家里看起来满和谐的,其实……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