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安徽小岗村人还有讨饭的可能

火烧 2008-10-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9
文章分析安徽小岗村人心理状态,探讨其是否仍有讨饭可能。结合严德友等人物影响,分析小岗村发展困境与政策支持,反映其在改革后仍面临贫困与依赖现象。

当今安徽小岗村人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分析

小岗村,别看穷,但是却是中国最出名的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村30年来,都被一些人看做是学习的标杆。

还有个与众不同的是,这些年来,中国政要不仅在说话上关心,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上也是关心的,虽然那里种了几百亩葡萄,几百棚磨菇,与别的村比起来,并不怎么显眼,可是那是相当相当的重要,非得拿到媒体上说一说的。就是现在发展和福利搞的好的华西村、刘庄村,南街村,也赶不上小岗的,因为他才是要人们去学习的榜样。

现在,全国的村庄有不少比小岗村要好,比如我那个在很深的山沟里的村,就有千万元的富户了,几百万元的户有好多户,并且还没有离开本土却富起来的人,谈到小岗村的时候,就为那个村子的严德友上网访谈,感到十分的害臊,他们说,要让他们上台去讲那个话,丢不起那个人,打死都不干。

现在,我们那个村被认为还很穷,赶不上周围的村里的人都说出这样的话,可是,那个不知高低的严德友却讲了,且不论严德友说出来的话让人感到很不好受,就严德友那个领地,下一步要发展到什么样子,还是要说一说的,我们就有必要分析一下那个村里的人到底是个什么心理。

首先,觉得小岗村人,特别是那个严德友有个我是什么我怕谁的心理。为什么呢?中国还有个打肿脸充胖子一说,现在,他们的脸打得已经很肿,但是,却脸上根本没有肉,肿不起来的,没办法,那就跟夜游症一样,乱走一气,跟个盲人一样,随怎么牵到哪里,只管往前走,他自己就不知道走到哪里去。

其次,有我要啥,不用我说有人给的心理。小岗村那里暴了不少消息,他们认为,树个典型比不树典型强,因为他们那里的十八条好汉咬破指头后,被有人大加欣赏,给了不少甜头来着,比如给他们修牌坊,修路,也都是人家江苏长江村帮他修的,还修有纪念馆,一个这个帮他拿点这,那个帮他支持点那的村子,还愁什么呢?他们的事,用不着他们慌来慌去的。比如他们那里种葡萄,种磨菇,不知道跟种粮一样,给补贴给了多少,但就小岗村来说,全国那么多人说小岗村这不行那不行,让他们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吧,早晚有人会想着办法为他们贴金的。难道说皇帝不急太监急?他小岗村现在就是皇帝,要急就不是皇帝的。

第三,反正天无绝人之路,大不了去要饭,还有怎的?小岗村有个传统,就是严德友说的,大集体的时候,他们吃不饱,好多人要饭,但我们那个村就对要饭的不齿,再穷也没有要饭的,可以去访一访。而小岗村能够行得起要饭,真是勇气可嘉可钦可佩的,没有干不出成绩,大不了托棍子去要饭的勇气,过去,他们都是要饭的,现以后混不下去,要饭,有什么丢人的?所以大言不惭的样子,所以,在改革三十年以后,他们在人们不断地支持下,还是没有富起来,他们最后的办法,就是土地流转了,就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干个像模像样,干不出成绩,大不了把土地让给人家种,自己要么吃点租赁费,要么再好吃懒做,像严德友说的那里的人还没事打点麻将,赌个小博之类,如果租赁费花光了,最后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要饭,因为全国人民富了,还在乎小岗穷不成?他们又是个榜样呢,要饭要到谁家门前,说他是小岗村人,肯定会大放的施舍的,就这么回事。

相关文章

  • 小岗村究竟存不存在那个红手印契约?
  • 老田:质疑小岗村“分田密约”并展望中国农业的未来(旧文加证据重贴)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 孔庆东:幸福的集体村
  • 小岗村不是出路 需要用集体经济激活村庄治理热情
  • 我所亲身经历的毛时代的集体农村
  • “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