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地产泡泡》:直刺地产业界的黑暗

火烧 2006-07-0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揭露地产行业土地交易中的权钱交易现象,涉及政府关系、行贿送礼等黑幕,揭示圈地炒地背后的腐败与利益链条。

全文: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lit/dichanpaopao/index.shtml

        这个年头,土地出让的方式是行政划拨、有偿出让、招拍挂三者并行。前两者人人皆知,第三种招拍挂,也只需通过预知标底、合作投标、强行举牌等方式就可实现和前两招一样的目的。而这些,都需要以权钱交易为前提。权钱交易是挣钱发财、跻身上层社会的前提条件。就是外企,在这里也得以政府公共关系为开展业务的头等大事。所谓“政府公共关系”,就是向各级官吏搞公关。

  如今,人们的普遍心态是只要和土地沾上边,就能发财;只要圈到地,就能发达。于是,在上一轮的圈地高潮中,这个中小规模的城市麇集了700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400多家建筑公司和300多家规划设计公司。除了与权势有各种关系的人以外,权势拥有者也纷纷在重利吸引下筹集资金炒地。有些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争先恐后以各种名目、通过各种渠道向银行贷款,去发“地皮财”,一度,甚至连教委、体委、计生会、工会这类事业单位都把教育及体育经费拿了出来,想以钱生钱,炒地发财,然后经办人中饱私囊:只给公家一点小利意思一下,自己则拿大头,和跟随坐镇的银行代表按比例分赃。

  当然,若要圈到土地,就得敲开权力之门。在这个行业的形形色色的企业中,有门路的就越过村、乡、镇、区等各基层办事单位,直接找市、县一级领导批地;门路一般的就敲市、县一级的土地规划部门的大门;没门路的人就在这样的公司里打工,分得一瓢羹。如果能弄到领导的“条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拿着这种“条子”,只需交几百几千块手续费就可以拿到“红线图”,然后马上脱手,一夜成为千万富翁。土地价格则是随行就市的,全看经办人怎么做手脚;而经办人怎么做手脚,要看企业怎么打动他们。从征地到立项,从村干部到区、镇、县、市国土和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都需用钱来打通“关节”。“关节”的打法称为“三部曲”:第一步,弄到相关主管干部的电话号码及住址,第一次上门时提一些水果“投石问路”,第二步就送“文件袋”。文件袋里是一打一打的现金,第三步就是“搞活动”,说白了就是带去玩女人或者出国旅游。前者,或者是妓女、或者是公关小姐,或者是售楼小姐,场合、档次随情况而定;后者,路线已经从东南亚、欧洲、北美,扩大到南美、南非及各种稀奇古怪的地方。

  这就是“买路钱”,这就是房地产开发成本。这样的“前期开发费用”几乎占到房子销售价的20~50%左右。房价高,这是原因之一。

  就是这样,几平方公里几平方公里纷纷流向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而这些土地,理所当然地有90%以上是基本农田。

        房产开发公司的老板知道卖楼一定要显示企业实力,显示销售背后的坚实后盾,因此,非常热衷于所谓品牌建设,什么工程奖、品质奖、生态奖、环境奖、设计奖买一大堆;美国的欧洲的公司请一大批,美国设计方案、贝尔高林环境设计理念、ISO国际认证、欧洲汤森管理模式、超五星级服务、VIP高级名流会所、美国欧洲新加坡风情等等概念倾巢抛出,不一而足。同时,对内对外大讲企业文化,强烈表示企业文化其中一条是培养员工,“和员工一起发展”。因此,经常给各分公司、项目公司、各部门的员工举办种类型的讲座。

全文: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lit/dichanpaopao/index.shtml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