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社科院黄皮书:莫忘日本房地产泡沫教训

火烧 2007-01-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社科院黄皮书警示中国应吸取日本房地产泡沫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分析日本泡沫形成原因及后果,指出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强调需收紧银根、警惕低利率政策,防止泡沫扩大。

     北京1月11日电(记者)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黄皮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房地产热潮,并且提出,中国应该记取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1985年,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市场也随之急剧升温。在此后6年内,日本6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狂涨3倍多,需求旺盛投机盛行,房价也不可遏制的持续走高。可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房市突然降温,接着就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暴跌,整个经济也受到了重创。此后10年,日本长期处于萧条期,经济增长始终徘徊于衰退与复苏之间,被经济学界称为“失去的10年”。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期间,人们只相信土地价格只升不降的神话,争相购置房产地契,以至于土地价格高出美国3倍有余。日本总理府1987年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土地是安心并且有利的”。与此相应,人们相信利率不变,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容易。当时的情况是,借款方不考虑一旦利率升高还不起本息怎么办,贷款方也忘记了升息的风险,只是一味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且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些企业暂时资金困难只需将手中的房子出售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没有引起日本政府足够的警惕,反而采取了不恰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在情况最为严重的1987年,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宏观调控措施来缓解过热的市场,还错误地认为日本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任凭国家和民众全部卷入到泡沫中去。然而,1989年,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接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直到2005年年末,日本经济才从可怕的低谷中走出来。

  黄皮书认为,中国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政府从2005年起就实行了众多的宏观调控措施,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黄皮书也指出,上述措施还没有完全消除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况且中国和当时的日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相似。


  当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中国也需要用低利率增强国内需求,大量的资本也在迅速流向房地产业。黄皮书据此提出,中国应该吸取日本低利率政策的教训,收紧银根以待房市降温;其次,央行应该能够抓住调整货币供给的时机,不为稳定的物价指数所迷惑。因为在日本泡沫期间,日本的物价指数增长几乎为零。另外,在实施扩大内需的转变中,我国应避免国家宏观战略调整而造成的资产泡沫。“虽然中日的国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产泡沫为代价来扩大内需的教训不应在我国重演。”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