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经济危机与未来发展之路

火烧 2008-11-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分析2008年中国经济危机成因,涉及房地产泡沫、出口过度依赖、产能过剩等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2008年,毫无疑问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雪灾、震灾、股灾,灾灾要命. 从上半年强力通货膨胀到四季度强力通货紧缩,各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因人民币升值与原材料成本上升行成了第一波破产倒闭潮,在下半年全球金融风暴高潮期到来,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各大中型企业行成了第2波停工减产期,倒闭潮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大中型企业; 萧条行业从外贸出口企业扩展到2、8现象中的2 ;  生产过剩行业从外贸出口消费品行业扩展到上游原材料行业,经济危机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我们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有些人可能在纳闷了,经济危机是怎么来的呢? 任何危机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的结果,这还得从前几年说起. 随着新一届中央党政领导在02年底03年初上台,新的政绩工程的大开展,地方政府实行了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经济增长策略,房地产投资从05年到07年持续过热,又进一步拉动了钢铁,水泥,建材等上游产品的投资过热.从国际来看,从2002年之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亦开始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格林斯潘的持续低利率政策激发了美国人狂热的消费潮,次级贷款让美国众多中下层人群都过上了有房有车、信用卡借贷疯狂消费、天堂般的日子.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的支柱产业是金融业与高科技,他们消费的广大普通商品如衣裤鞋袜、家电家具、玩具等等等等都来自于国外进口,特别是中国的进口. 美国消费需求大增长激发了中国这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沿海的外贸出口企业的产能扩张, 中国有了"世界工厂"之称.

 在房地产和出口的拉动下,中国众多沿海消费品出口企业和2、8现象中的房地产,钢铁,水泥,建材行业在2003年到2007年的产能扩展到了极限,又随着06下半年年到08年上半年的持续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代的众多高收益行业如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行业的产能亦持续加大,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除了农业生产不足外,其他各个行业的产能以疯狂的速度增加产能. 可奇怪的是,中国前几年各个产业的疯狂确基本上是为两类人服务的: 出口行业为美国等国家民众服务,换回垃圾美圆; 国内的房地产为政府和贪官以及开发商服务,进一步加剧了两级分化,当中国出口企业疯狂扩张产能,以卖资源,卖环境,卖廉价劳动力甚至卖性命换回大量美圆,中国的无良官员以世界第2大美圆债主的身份沾沾自喜的时候,人民币开始迅速升值[ 事实上人民币一直在贬值,只因07年到08年上半年美圆的贬值更快,所以在国际汇率上表现为人民币对美圆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是沿海出口企业在07年开始走向产能过剩,在07年出口企业有了萧条迹象的情况下,事实上中国经济表面上上看上去还是欣欣向荣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房地产为龙头的2、8现象中百分之20的行业支撑着,07年中国房地产与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疯狂发展取代了前几年外贸出口企业,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于是07年房地产公司高价拿地、钢铁建材水泥的产能放到了N大. 结果呢,08年上半年沿海城市房地产走向衰退,下半年内陆城市房地产亦走向衰退,08年钢铁建材等行业的产能全面过剩了. 如果说08年上半年中国还有哪些部门繁荣的话,那就是煤炭和化工行业了, 06年到08年上半年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几十美圆上涨到最高每桶140多美圆一桶,直接带动了中国煤炭和化工行业产品的涨价,这是通货膨胀的最后一道晚餐,当国际炒家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撤退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狂跌,受到损害的自然是一堆因为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涨而扩张产能而现在突然发现产品卖不出去的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 

到了08年下半年, 又加上全球金融风暴爆发,随着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出口企业更加困难、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有价无市,全面萧条,一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席转中国,中国数年来的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大萧条产生了. 农民工大返乡,从广东回湖南江西湖北四川等内陆省份方向的火车人挤人,其拥挤程度超乎人的想象,而从湖南去广东沿海城市的方向的火车上则是空空如也,个个都能坐到火车座位;而无数 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则成为了新的无业半无业游民,小部分跟着父母混口饭吃, 一部分则回家的勇气都没有,窝在他乡城市飘荡着.


很奇怪,中国经济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有很多人把原因归于美国金融风暴,其实不然,外因往往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根本。
中国近N年的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建立在拉动GDP的投资和获得外汇的出口上,GDP构成中我们的内需消费从90年代到现在一直在年复一年的下降,虽然经济经济飞速发展,但社会财富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在老百姓身上,地方政府以推动GDP的投资所带来的财富大头进了政府财政收入、贪官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开发商手里,剩下来的一点辛苦钱才进了民众手里,即使是这些到了民众手里的辛苦钱,民众也不敢大胆消费,因为中国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在这情况下,前几年一直被吹大的以房地产为首的固定资产投资吹不上去了,泡沐破灭,畸形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于是萧条来了。 其次,中国前几年以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在08年走到了尽头.
 从911之后,格林斯潘开始了美国的大减息周期,美国ZF拼命借钱购买居民福利和发动伊战抢夺石油, 美联储则拼命压低储蓄率,美国公众更是拼命的借钱消费,美国的储蓄率自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不断下降,到这几年的储蓄率更是降到了负数. 在次级债危机之前基本上每一个拥有美国国籍的人都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反正是借钱花,不花白不花[次级债危机就是被这些还不起钱的次级信用的美国人借钱花出来的]. 那美国人借的钱从哪里来呢? 很大部分就是中国,中国的出口企业在02年之后愈来愈发现美国需求广大,在利润的驱使上拼命扩大产能出口,美国人则拼命消耗中国的商品,付给中国美圆. 中国在前N年以出口换来了大量的美圆,中国官员以世界第2大外汇储备国沾沾自喜幻想自己是世界第2大债主老板的时候,08年美国欠债过多而导致的美圆泛滥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和下半年美国金融机构大破产的危机来了,美国借钱消费的发展模式走不下去了,中国的出口模式自然也走到了尽头。
而现在呢,中国为了应对危机在做什么呢?1: 所谓的中央4万亿和地方政府的N万亿,傻瓜都知道,这4万亿里加N万亿的利润大头又要进腐败官员手中去了,他将进一步加大两极分化,亦为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强心剂,杀鸡取卵 . 2: 全面补贴各个行业的出口退税,牺牲财政去换取各国不断注资事实上在贬值的外汇,亦是恶性循环。
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办呢?
头对头,脑对脑, 果断放弃以基建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内需主导和低碳经济:
1、建立和完善医疗、养老、住房、失业、社会救济等各大社会保障体系,政府由公共投资转向大力购买公共福利. 养老和医疗体系覆盖到每一个国人. 例如把中国上亿的60岁以上没有退休工资的农民和部分市民纳入到低水平的养老体系,亦解决了现在中年人的后顾之忧,刺激内需,
2、短期内国家按人头对每一个中国人发放N千元的现金或购物券. 使民众在这个"寒冬"享受和消费了商品,帮助民众过冬. 更重要的是帮住企业度过了难关,强力消耗了企业积压的商品, 间接帮助了企业的生产, 避免了更多的企业倒闭和裁员,企业员工因为保住了饭碗,必然和以前一样消费,避免了恶性循环。
4、用外汇建立3000亿美圆的石油储备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吃进石油, 建立强大的石油储备.
5、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改善环境,促进短期就业。
6、大力制造航空母舰. 短期内为因放弃"基建经济"而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形成缓冲期,长远为将来大规模开采东海南海石油而建立坚实的军事后盾。
7、改革股市新股发行制度和取消上市公司红利税; 建立强制分红特别是现金分红制度,部分国有大非股无偿划给中央社保基金和地方社保局,作为永不减持股,长期从分红上获取收益为将来中国老年龄化的到来做好物质准备;对大小非征收暴力税.股市的走稳必然带动广大的消费群体中产阶级和半中产级的消费。

282894473荣枯岁月

写于08年11月25日晚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