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美国次按危机: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火烧 2007-12-1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美国次按危机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作为出口大国面临增长压力。专家预测中国GDP可能从11%降至8%,同时强调通货膨胀控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美国次按危机: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大军/12月10日,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表示,认为美国次按危机可能会导致中国明年的GDP增长从11%降到8%左右。

今年4月,摩根士丹利宣布任命史蒂芬·罗奇为亚洲区主席,此前,史蒂芬·罗奇一直担任着摩根士丹利的全球首席经济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全球化、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影响等。

《21世纪》:次级债危机对美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史蒂芬·罗奇: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目前正在进行又一次泡沫后的调整,次级按揭风波只是更大冰山的一角。七年前,网络公司泡沫使美国和全球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这一次,泡沫后的调整可能冲击美国的消费,而目前美国的消费占到了GDP的72%,这是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可能会对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次按危机的外溢效应只是刚刚开始。

《21世纪》:美国消费的调整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史蒂芬·罗奇:美国消费的一蹶不振意味着全球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很多人认为世界经济已经最终脱离了美国经济起伏的影响。但在逐渐全球化的世界上,这一论点确实有一些问题。

不管怎么说,过去一年里美国GDP增长出现了放缓,但是世界经济似乎还不错。但是,这是因为美国增长下滑几乎全部集中在住房建设领域,而这一领域在美国经济中是全球化程度最低的。如果我没错的话,美国的消费已经在放缓,这一领域是美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这个领域的下滑将对全世界产生比以前更大的影响。

《21世纪》:这样的话,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史蒂芬·罗奇:亚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一地区也被广泛认为会成为有望实现全球脱钩的主要地区。但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结构仍然是偏向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方式。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亚洲经济体来说,谁是最主要的外部市场绝对不会弄错。

目前中国21%的出口产品是输送到美国,如果美国消费放缓,我认为中国将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迅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所产生的缓冲仍足以承受这一冲击。中国2008年的GDP增长可能会从11%降到8%左右,这对任何经济体来说都算不上是灾难。而且,这与北京近几年采取降温措施所试图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21世纪》:上周末,中国政府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你认为这对抑制目前的通货膨胀会起到怎样的效果?

史蒂芬·罗奇:中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担心是正确的,中国历史上,高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领域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虽然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仅体现在食品和粮食领域,但是中国的央行已经5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未能减缓货币扩张,因此,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有必要的。

现在,次按的风波还没有完全结束,我预计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会有所减少,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有利于减轻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