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抗战影视岂能如此娱乐 亵渎英烈误导国人!

火烧 2012-11-30 00:00:00 文艺新生 1032
文章批评当前抗战影视剧过度娱乐化,亵渎英烈,误导国人对历史的认知,影响文化形象,呼吁正视历史,还原真实。

  作者:江跃中 汤峥鸣

 

  近日,一条对时下正热的抗战影视剧吐槽的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看到那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靓女那个多啊!日本兵那个蠢啊!八路战士身材那个壮啊!国民党军服那个帅啊!我方的机枪猛啊!拿双枪的那个多啊!子弹打不完啊!东亚病夫更像是日本啊!……导演那个二啊!” 抗战影视剧拍成这样子,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娱乐片了。“按这样的情形,究竟是谁强谁弱、谁侵略谁呀?”“这是战争还是电子游戏?”“这些编剧都姓胡,导演都姓瞎吧,胡编瞎导!”从微博后面的跟评可以知道,类似的影视剧已经犯了众怒。

  对胡编滥制的“抗战娱乐剧”,不是斥责一句“导演真二”便可以了事的。依我看,将曾经的抗战过程进行娱乐化传播,至少有三种较大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

  一是亵渎了抗战英烈。国力等诸多因素所致,八年抗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当时一线作战的军人们,瘦弱、疲惫、蓬头垢面和枪支弹药短缺应是常态。为不负数百万先烈的牺牲,今人显然应尽力还原其真实,令后人体味当时情形,以悟得自强之必要、和平之可贵。然而,按照当下某些影视的描述,战争却似乎是一件非常好玩儿的事情,当时的日本兵简直就是演小品来了。于是,那些巨大的牺牲被轻佻化了。特别是这些影视剧中的女兵,个个粘着假睫毛,涂着口红,衣着鲜亮,许多还以撒娇抛媚、谈情说爱为主……先烈们若地下有知,定当怒不可遏。

  二是有可能误导国人。当战争一直被描绘成浪漫的场景,有人可能就会产生误解。现在,涉及和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动辄便有人做出激烈反应,看其意思,必欲将中国导向战争而后快。作为有尊严的大国,若遇欺凌,若有必要,当然不应避战,但同时必须要看到战争的残酷性,尽力用战争以外的手段解决问题才是上策。我在想,那些不必要的激烈反应和战争冲动,是不是和脑残的“抗战娱乐片”太多有一定关系?

  三是有损中国的文化形象。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陆续被侵略者欺凌,而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创伤最剧,对当世的影响也最大。可以说,日本虽然最终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胜利,但日本的彻底失败并非全然是我们所致。对那段耻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正视,以“知耻近乎勇”的态度予以铭记。“抗战娱乐片”的编导们却不然,他们在以意淫的方式,炫耀我方神勇,取笑对手无能,这种阿Q式的精神自我满足,久之便会让人们忘掉耻辱。而一个好了伤疤很快便忘疼的国家,是会遭人耻笑的,有可能会影响中国人文化形象的确立。

  所以,奉劝拿抗战题材娱乐者,还是悠着点吧!

相关文章

  • 抗日战争时期通胀是国民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通货膨胀
  • 绥远抗战时蒋介石的两副面孔
  • 国民党海军:“一 二八”事件中的骑墙派
  • 四塞山河护国魂——清明前瞻仰抗战纪念碑记
  • 2.人民之声 - 专辑:16..人民之声
  • 顽石:“抗美援朝”题材为何成为禁区?
  • 忠魂祠(国军)抗战阵亡名单
  • 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对比,台湾教科书竟如此描写抗战
  • 韩寒现象随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