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台媒:李登辉比魔鬼更像魔鬼 不怕出卖灵魂

火烧 2012-06-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李登辉对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的批评,指出其比魔鬼更像魔鬼,强调台湾政治在后殖民社会中的弹性与自我迷失,探讨台湾主体性与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环球网5月31日消息,台湾《中国时报》刊登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的评论文章称,李登辉最近批评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交往“像是在与魔鬼交易”,这是个反思的好起点,因为台湾或李登辉所象征的调整与弹性能力,比魔鬼更像是魔鬼,后殖民社会在自我迷失过程中的生存之道,恰恰是学习成为魔鬼。

  文章提到,适逢苏贞昌当选民进党主席,他在竞选过程中被对手批评他不够“台独”,这似乎表示他是有弹性的。有弹性的其实不只是他,而且有弹性也可以表示他随时能够做出效忠“台独”的调整。苏贞昌一人也许比不上李登辉,但民进党加起来,或台湾整体看起来,已经具有了魔鬼才会有的享乐与摧毁并存的力量。

  后殖民社会的人民依照情境做决定,他们在不同情境中首先要判断的是,谁是可以依赖的“母国”,然后根据“母国”的标准磨练自己,内化“母国”的文化,喜爱“母国”的价值,争取“母国”的认可。随着历史演进,他们表现成不同文化与政治倾向,或在同一个历史时段中表现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后人或外人便加以讪笑说是没有灵魂。

  李登辉本人到了生涯晚期,就练就了这样高度弹性的神入情境的调整能力,掌握临时性的各种话语,他因而比谁都能调整,他正是在调整中领悟出自己生在所有情境之外的、无法言传的主体性,他自己称之为是回到“历史的开端”。他也比谁都能摧毁,往往在一夕之间退出某个情境,留下被他抛弃在情境中的人承受惊愕、恐惧。

  李登辉自幼追随日本哲学家探讨亚洲主义,慢慢进入了能在不同情境中弹性调整的境界,这种表现早在战前日本思想界就屡见不鲜。早年的日本思想家为了振兴日本,时而想摆脱亚洲、摆脱中国,做不到以后就幡然改造成是要独占亚洲、独占中国,他们有人一下要保皇、一下要革命;其它人一下要民主、一下要军国主义。看起来是魂不守舍,其实反映了一种无法表达的自我否定的困惑。这样的困惑在李登辉身上,也在民进党身上不断重复,更在国民党以及马英九身上具体而微地展现。

  刚开始的魔鬼在小时候也许只是投机,久而久之就提升了,或沉潜了,成熟以后就变成是一种哲学人生观,也就是李登辉展示的魔鬼的力量,那是一种在情境中享乐与摧毁的力量。对于有固定主体意识的人而言,这样的享乐与摧毁是出卖灵魂,对于魔鬼来说,本无灵魂,因此没有出卖的问题,他们无所谓的。

  李登辉不需要担心台湾人过度依赖大陆市场会影响“台湾主体性”,大陆根本不是魔鬼,台湾才是。魔鬼看起来魂不守舍,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什么人都可以巴结,什么人都可以抛弃!台湾人今天巴结大陆市场,与李登辉早年巴结国民党是一样的,这同谢长廷与苏贞昌或马英九重视两岸关系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不要低估他们任何一人追求“台独”的临场意志,也不要低估他们抛弃“台独”的临场意志。

相关文章

  • 台独同情者与公知刘瑜屡屡造假简历累及清华大学
  • 高岩:主导2012年台湾大选蓝绿两党胜败的终极因素——中国大陆的力量和台海和平选项
  • 李登辉为蔡英文辅选有感
  • 南方系的第八宗罪:吹捧反共台独分子龙应台
  • 马英九又狠狠地扇了幻想两岸和谐的大陆精英一耳光
  • 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和大陆的对台政策
  • 建议对台湾的选举新闻措词上不要使用“大选”字样
  • 台湾选举大陆凭啥“不介入”
  • 南方系和小右为何对李登辉感情深厚?
  • 李登辉还能活多长时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