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业研究

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有利有弊

火烧 2020-05-10 00:00:00 产业研究 1025
文章分析推动2G/3G物联网迁移转网的利弊,指出NB-IoT发展遇阻,5G物联网存在逻辑硬伤,强调政策应结合市场实际,避免强制推广不被认可的技术。

  日前,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核心是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本意是好的,希望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但政策也应该与客观实践相结合,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拔苗助长。

  

3.webp.jpg

  NB-IoT处境尴尬

  NB-IoT是运营商和伟华共同推动的一个网络,虽然一些媒体和厂商大肆鼓吹“NB-IoT无所不能”,鼓吹其前景和无限商机,忽悠运营商也投下真金白银搞NB-IoT。但在实践中,NB-IoT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即便是行业应用,NB-IoT也遭遇滑铁卢,比如电力行业。电力公司和某省某运营商合作建设了NB-IOT抄表网,但经过运营后发现,NB-IoT缺乏定制性,维护费用也比较贵,之后电力公司干脆自己建电力通信专网了。

  对于运营商而言,他们原本寄予厚望的NB-IoT不但在出货量上达不到需求,而受限于NB-IoT的特性,他们也不能在这个网络上做更多的增值服务。这就使得他们在现有的套餐标准下,很难收回网络建设的投入成本,这也让运营商本身都对NB-IoT的运营丧失了信心。

  因为装机量不足,NB-IoT网络激活率低,某省某运营商的激活率只有5%,也就是说95%的节点还处于闲置状态,某些地区的运营商甚至选择了关闭NB-IoT的网络。某些运营商为了应付检查,在上级到达的时候临时开启NB-IoT网络,以营造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

  如果说国内还有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国外运营商则没有这种顾虑,日本NTT商用不足一年就放弃,直接关停NB-IoT。同时,NTT表示将继续支持4G Cat.1和LTE-M设备和服务。

  

4.webp.jpg

 

  可以说,NB-IoT的发展现状与当年设备商和媒体的鼓吹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从当前 NB-IoT的发展性现状看来,按照纯粹市场经济模式走,未来这个网络被关闭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如果NB-IoT是一个非常优越的技术,压根就不用政策强推,市场自己就会做出选择,比如厂商用2G和4G Cat1部署物联网。如今的问题就在于,政策在强制推广一个不被市场认可的技术,这只能让特定利益集团获利,整个产业链要付出巨大的额外成本。

  用5G搞物联网存在逻辑硬伤

  物联网最主要应用场景被设定为偶尔主动上传少量数据。只有这种情况才最省电,一颗纽扣电池用几年。这种场景根本不需要多大的数据量,2G、4G cat 1都是能够满足的,根本没必要用5G。

  也许有人说将来也有大数据流量的应用,但问题是如果数据量大到智能手机这种水平,那么,这种终端的功耗也会水涨船高,功耗也达到智能手机的水平。而比较麻烦的是,作为个人用户,大家可以天天给自己的智能手机充电,但在物联网应用时,商家可能每天给成千上万的物联网终端充电或换电池么?这种管理成本会高的无以复加。这一点参考“无家可归”,犹如垃圾一下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

  也许有人说,那么拉一根电线,5G用于固定物联网应用场景。但问题在于,既然已经拉了电线,为何不多拉一根网线呢?或者直接网线POE供电?

  毕竟“无线是有限的,有线是无限的”,有线相对于无线用户体验上具备先天优势,价格上光纤比同等长度的面条还便宜,有线便宜又好用,物美价廉,除非为了形象工程,为了用5G而用5G,否则对于这种固定场景,明显拉网线是性价比最高的。

  即便客户有强迫症,打死也不用有线,必须上无线,那也还有Lora,也就是WIFI版物联网,除了Lora,还有2G、4G。可以说,在已经有2G、4G等的情况下,硬是把5G和物联网捆绑,从技术角度看,是很让人费解(从设备商为了赚钱角度看,则豁然开朗)。

  如今的5G物联网应用,则和当年的NB-IoT在舆论上都被厂商和媒体捧上神坛,但从实践上看,5G物联网应用的明天,就是NB-IoT的今天。

  

 

  限制2G/3G  4G Cat 1将收益

  Cat 1,是LTE网络下的用户终端类别的一种,3GPP定义了Cat.1、Cat.M1(eMTC)和Cat.NB-1(NB-IoT)三种标准 ,其中NB-IoT的速率是最慢的,eMTC次之,Cat.1最快(也就5Mbps)。

  相比于NB-IoT和2G模组,LTE Cat.1相拥有网络覆盖度搞、速度快和延时低等优势,同且与国内的4G网络非常匹配,能被广泛应用于对性价比、时延性、覆盖范围、通信速度有需求的应用场景。

  由于具备相对较高带宽、低功耗和移动性的特点,且能够与4G网络匹配,运营商对Cat.1不需要对网络进行大额投资,因而获得运营商青睐。

  对于芯片厂商来说,Cat 1芯片在成本上有一定竞争力,cat 1模块的价格有望被拉倒三十元左右。目前,高通、展锐、ASR都有4G cat 1模块。

  以展锐的8910DM来说,就支持2G和4G Cat.1,已在中国30个省市65个城市完成规模场测,已有十余款搭载春藤8910DM的LTE Cat.1模组产品正式推出,可广泛应用于新零售、共享经济、金融支付、公网对讲、POS终端、能源、工业控制等场景。

  正是因为支持现有2G、4G网络,以及芯片相对廉价,使当下的物联网更加青睐于2G和4G,而非被媒体和商家炒作的5G。

  

5.webp.jpg

  5G物联网是伪需求

  5G的技术升级是疲软的,主要依靠暴力提升网速,但代价是高功耗、低覆盖、高成本。而物联网要实现万物相连,必须实现广域覆盖,否则物联网终端,比如共享单车骑到没有5G信号覆盖的区域,就彻底失联了。2G和4G Cat 1之所以被用来做因为物联网,就是两者有较好的覆盖水平。何况2G物联网芯片的成本就10多元,即便2G面临退网,2G物联网芯片依然具有较强强的竞争力。

  中移动高管明确表示,要搞“5G+”,而“5G+”首当其冲的就是“5G+4G”,换言之,中移动对5G广域覆盖没信心。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高功耗、低覆盖、高成本三大问题,覆盖同样的区域,5G的维护成本和基建成本是4G的9倍以上。

  这使5G实现类似2G、4G的广域覆盖基本不可能。糟糕的覆盖和高昂的组网和维护成本,使5G被应用于物联网无异于灾难。何况5G的价格非常贵,NB-IoT客户都嫌贵,用5G搞物联网,基本属于政绩工程,开通几个给政府和运营商写报告用的。

  一位网友表示:

  XX部的这种硬性2G转网决定,完全无视国家和行业信用,对于物联网事业,是砒霜一样的毒药,不利于物联网发展。潜在用户会继续观望,等待成熟后的技术,只能是运营商自己出钱做5G示范,自己花钱玩了。我一直热衷于给企业推荐GPRS物联网,以后要谨慎、闭嘴了,出了事儿赔不起啊。

 

  政策强推有利有弊

  《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可以说,相关部门对于物联网是充满雄心壮志的。当下,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是完成新基建任务的一个良好载体。

  在后疫情时代,通过产业政策人为创造、催熟一个市场,可以提供众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如果能够实现《通知》中的产业规模,对于拉动经济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强行把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NB-IoT、5G,还能够给设备商创造出巨额政策红利,利益集团可以借着政策的东风收割一波韭菜,这对于当下日子不太好过的设备商而言,无疑是及时雨。

  就《通知》本身的立意来说,是希望通过政策催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本意是好的,但政策也应该与客观实践相结合。推进应用发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都和公共事业有关系,行政可以推。生活智能化行政推广能起到多大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NB-IoT资源已经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在5G技术尚不成熟,且当下存在覆盖、成本、功耗问题的5G并不适用用于部署物联网的情况下,如果盲目大规模推广应用,最后可能会变成巨大的浪费,干脆一点的像日本NTT那样直接关停,不干脆一点的像限制这样在上级到达的时候临时开启NB-IoT网络,以营造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