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卢麒元:我最担心的两个经济指标

火烧 2014-07-16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卢麒元最担心的两个经济指标:财富分布社会性与政府制度成本。强调财富兼并和社会矛盾,以及政府制度成本失控带来的风险,呼吁财政改革以避免社会动荡。

  有朋友问:总书记应该关心哪些经济指标?我说,除了GDP,都应该关心。不过,我最担心的是两个经济指标。这两个经济指标,决定着共和国的未来。

  第一个经济指标是财富分布的社会性。

  或者,我们也可以反向理解,就是财富大规模兼并的情况。中国政府一向不重视资产负债表,他们极端地关注营业额(GDP)增长。中国领导人并不清楚中国总财富的真实存量和变化趋势,更加不了解中国总财富的真实分布和流动状况。当然,中国领导人也不太清楚政府、机构、家庭、个人真实负债及其变化状况了。误导领导,这种现象,古已有之,教训惨痛,让人忧虑。经济繁荣(总量增长)往往掩盖社会矛盾的累积(贫富分化),领导人往往对于财富的大规模兼并缺乏警觉,直到社会矛盾彻底激化为时晚矣!

  第二个经济指标是政府的制度成本。

  《预算法》第三修正案,并未约束各级政府的支出极限,却公然为各级政府非税收入提供了渠道。简而言之,我国各级政府的制度成本处于无限扩张之中。我国政府的制度成本早就突破了《预算法》约束。白色收入(受《预算法》约束)比重逐年降低,灰色收入(不受《预算法》约束)比重逐年增长,黑色收入(完全非法收入)大幅度增长。其中,可计算的名义制度成本(狭义财政),不及实际制度成本(广义财政)的一半。或者,可以说,在财务意义上,各级官吏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共和国第二财政了。毫不夸张地说,明末和晚清的悲剧,都是第二财政急剧膨胀的必然结果。反腐败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可以缓解,然而有限。没有坚决果敢的财政变革(主要是税政改革),一切都将是过眼烟云。

  老实说,最怕听到有人说体制或机制之类的鬼话。小部制变成大部制?国企统统变成私企?崇祯和慈禧就是这样被骗死的。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有清晰的底线意识。财富分布必须有底线,多数人必须享有多数财富。制度成本必须有底线,官吏无论如何不能吃掉新增国民财富的一半。底线才是根本,方式或名称并不重要。当官僚和资本合谋榨取,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活路。当老百姓家庭广义税赋(类税性支出)达到其总收入的70%,无论是任何国家或地区,也无论是何种制度,都必然陷入动乱。北非、中东、乌克兰无不如此,最新的例子可能是香港。

  经济学不是科学,经济学是经典的政治宣言。不同的经济指标,体现的是不同的立场。当然,您非要相信政府经济学家或机构经济学家,也就是说您决心与官僚和资本站在同一立场上,那您也就无须计较历史和人民的冷酷无情了。

相关文章

  • 从“挥金如土”到“挥土如金”
  • 英国全国大罢工反对实际工资下降
  • 教育不公导致英国社会阶层固化
  • 卢麒元:反腐的终极意义
  • 报告显示中国百万富翁数量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
  • 中国GDP新算法有望年内推出 总量或大增万亿
  • 全球贫富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 我看当前的思想斗争
  • 竖琴螺点评6月27日-29日参考消息
  • 《行动代号孙中山》揭台湾贫穷世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