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改革,是让国企适应市场还是让市场适应国企特点?

火烧 2024-08-2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国企改革应是市场适应国企特点还是国企适应市场,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企业应作为市场主体,改革应围绕其存在和发展需求展开。

  近日在昆仑策网上读到了《彭华岗:现代新国企有六大特征,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者:彭华岗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18 09:25:27)一文。文章介绍了8月15日在上海外滩举办的“现代新国企研讨会”。介绍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在做主旨演讲。

  文章中介绍了彭华岗对国企改革过程的回顾。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一是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大体上用了15年的时间,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将国有企业逐步引向市场。二是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通过“抓大放小”、困难企业退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后暴露出来的结构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问题。三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四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构建了“1+N”政策体系,开展了十项改革试点,推进了“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实施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许多改革的基础任务历史性终结,许多改革的关键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将国有企业逐步引向市场”、“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后暴露出来的结构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问题”等词组。在这里我们不难判断,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基本问题:

  那就是:改革,到底是让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要按照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一个决定国企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体现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和按劳分配主体这两个基本要求。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经济,那么,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反过来让作为市场主体的公有制企业去适应什么市场经济。

  企业作为生产方式的有机体,它是当然的市场经济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和按资分配为主,因此按资分配的私有制企业就是市场经济当然的主体;同样的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因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企业也必然是市场经济当然的主体。

  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者实行商品交换和交易的方式和体系,市场经济到底采用何种交易方式和体系,只能由市场经济的主体特点和需要来决定,而不是相反。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体用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式和特点决定于商品经济的形式和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弄清公有制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用关系,并正确地把握这种体系关系。

  如果我们真正想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就应该好好地研究国有企业的特点,好好研究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性质和特点,然后建立与国有企业性质和特点相适应的基本制度。如此,当我们真正使国有企业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然就形成了!

  在这里我想问的是,四十多年来,我们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有没有弄清这个基本问题:

  改革,到底是让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要按照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