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关于中国地震局体制改革的提案(三、中国地震带)

火烧 2012-02-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中国地震带分布,指出台湾、云南等地为地震重灾区,福建、广东等地地震较少。同时探讨无震海岭如夏威夷海岭与帝王海底山的地质特征,强调其现代无地震但古地质时期曾频发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带分布的有关图件,我国台湾省几乎已经被密集的一个个地震圆圈所覆盖,台湾显然是发生地震的重灾区域;福建、广东沿海地震带发生的地震则比较零星;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交界处的地震圆圈所在位置主要发生深源地震。  

我国云南省发生地震的频率比较高,在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地震带、青藏高原东部的龙门山地震带地震频发;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的汾渭地震带、华北地震带、郯营地震带也多次发生了强烈地震。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东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内蒙古境内发生地震则相对比较稀少。  

夏威夷海岭上大约有海底山210多座,帝王海底山大约有海底山60多座。除了夏威夷岛本身之外在现代时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之外,其他的的海底山脉都已经成为死火山,也没用发生地震,因此,在地震学科,夏威夷海岭与帝王海底山被称为无震海岭。这些火山都经过几十万年的长期活动之后才露出水面。  

北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岭和帝王海底山,长约6  000 km ,这些火山岛是在七千万年以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通常由地幔成因的大洋玄武岩构成。每个火山岛一般由一座或几座火山组成,这些火山从海底的第一次喷发起,随着几十万年间的无数次喷发,最终升出海面形成岛屿。  

各个火山岛的年龄自南向北有规律地逐渐变老。在帝王海底山的北端,靠近堪察加半岛的明治山,通过上覆古老沉积物年龄的检测,该火山岛的年龄大约为7千万年;在帝王海底山和夏威夷海岭的转折处,火山的年龄约为4千万年;其东南面的中途岛火山的年龄约为2千万年。夏威夷海岭诸岛屿,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考爱岛为5.6百万年,瓦胡岛为2.5百万年,莫洛凯岛为1.8百万年,毛伊岛为1.3百万年;夏威夷岛不超过0.8百万年。当火山岛偏离了岩浆热源,火山熄灭。  

印度洋中的东经90°海岭也属于无震海岭。  

在远古地质年代,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附近是乌拉尔海洋,就好比现代的太平洋东南部是安第斯山脉一样。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南美洲板块之下,时常发生大地震,并且形成了安第斯山脉。在远古地质年代,乌拉尔海洋板块俯冲至西伯利亚板块之下,同样时常发生大地震并且形成了乌拉尔山脉。但是,在现代乌拉尔山脉没有发生地震。因此,我们把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称之为无震山脉。  

无论是无震海岭还是无震山脉,不是说它们从来没有发生地震,而是说它们现代没有发生地震,在古代地质历史上,它们曾经是一个地震频发地区。  

祁连山是一个地震带,也是一个成矿带。与扬子板块密切相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带。湖南省是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在远古地质年代,这些地区曾经发生多次大地震。  

火山可以划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与地震密切相关的断层可以划分为活断层、休眠断层、死断层。  

一个地区是否可能发生地震,取决于该地区地球岩石圈重力均衡是否达到平衡。全球三大地震带、中国若干地震带,时常发生地震的事实,本身说明这些地区地球岩石圈重力均衡处于非平衡状态。  

无震海岭、无震山脉、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华南板块在近代没有大地震的历史记录,说明这些地区地球岩石圈重力均衡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中国有地震史记录以来的地震结果已经说明,我国许多省、市在近代没有发生大地震;中国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已经科学地划分出了中国地震带。中国地震局不同于教育部。每一个省必须设置教育厅,每一个市必须设置教育局。  

在国家地震局成立初期,人们对于地震成因的认识不那么清楚。唐山大地震以后似乎处于全民防震状态,各省成立地震局,许多市设置地震局,无可指责。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非常快。当人们已经认识到地震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情况下,仍然保持各省地震局,各市地震局就没有实际防震减灾意义了。  

所以,与时俱进,对中国地震局进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 难忘的一次震情会商
  • 困惑!到底是防灾与建设伟大呢?还是到处救灾与重建伟大呢?
  • 假如洛杉矶在中国:能发布地震预警吗?
  • 唐山大地震时的开滦煤矿:干部最后从煤井里走出来
  • 欲绝当下矿难死,何不回头学唐山
  • 地震预报:国退民进
  • “地震能否预测”之争的幕后故事
  • 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源自周恩来总理
  • 漩涡中的地震局
  • 中央未追究责任,地震局在不断退步
  • 地震预测由科学家做,地震预报由政府做
  • 差哪儿啦?--质问地震测报部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