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农之声

你以为城中村都铲平了,女人都回家了,世界就安全了?

火烧 2018-04-27 00:00:00 工农之声 1025
广州康乐村砍头案引发对性别暴力和城中村问题的反思,揭示流动女性在城市中的困境,呼吁关注家暴与治安问题,而非简单归咎于外来人口。

  昨天发生在广州康乐村的“砍头事件”,大家应该都已经知道了。

  从监控视频上看,犯案男子去警局自首的路上,提着被害人的头走了一路,场面非常骇人。

  这则新闻自然引起了大量对性别暴力的恐慌和谴责声。但因为事件发生在外来打工者聚集的城中村,网上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评论:

  比如要求对城中村进行拆除改造,挽救广州的形象和治安。

  有评论提到“捞头”,广东的朋友解释,这是一种歧视性称呼,指来自北方、农村,不懂粤语的人。

  再比如要赶走素质低的外省人和“北佬”。

  还有人借此指责一些“打工的外地人”素质极差。

  说实话,作为一名南下打工且住在城中村的女性,看到这些,都不知道是新闻还是评论更让人齿冷。

  同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2009年,居住在北京的董珊珊被丈夫殴打致死;2013年,发生“南京富二代杀妻案”,受害者被丈夫乱刀砍死;2016年,上海一男子在争吵后掐死妻子,并藏尸三个月……

  不知道是互联网的记忆太过短暂,还是地域歧视和阶级鄙视链太过根深蒂固,当杀妻案发生在城中村,发生在平时不被关注的打工者身上,有人似乎就忘记了婚内的家暴现象有多么普遍,马上觉得这是外来务工者威胁了社会治安,把他们赶出去就一切解决了。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关心过流动女性的处境?有没有人关注她们的居住安全、劳动权益和情感问题?为什么事件发生后,不说要改善城中村的治安环境,让城中村的住户生活得更安全?

  她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却被人遗忘了,一旦遭遇意外和不幸,还是只能自己来承担后果。

康乐村制衣厂招工现场(摄影:郭智军 南方日报)

 

  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当然是害怕的,不仅是同为女性感到唇亡齿寒,我还无法克制自己去想:受害的女性是在什么情形下被丈夫杀死的?在此之前她是否也遭受家暴?她有没有对外求助?有没有人帮她?

  现在她死了,我们对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我们不能忘记,她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的死不是污点,不是麻烦,不是恐怖故事。无论对她,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这都是一场不幸。

  根据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发布的《反家暴法实施20个月监测报告》,从2016年3月1日到2017年10月31日,共监测到533起家暴导致死亡案件,平均每天家暴致死超过1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女性。

  每一个数据和案例,每一个惨死的女性,都在提醒我们,性别暴力事件依然在我们的身边大量发生着,谁都不能假装与己无关。

  在大家还为砍头事件惊魂未定的时候,又有一则“女子遭邻居强拽进屋”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不出意外地,“妇女之友”们又来提醒“单身女性”注意安全了:

  “女人出门在外不要得罪人。”

  ——什么叫得罪人?明明是飞来横祸,还硬要往女人头上盖口锅。

  “单身的年轻女孩子,真的不能在城中村长住啊,很危险的!”

  ——我月薪3000,不住城中村住五星级宾馆?而且女生在和颐酒店被劫持的事件不过才过去两年啊!这就忘了?

  “女孩子还是找个男朋友吧。”

  ——看看上面那条杀妻的新闻吧。

  ……

  为什么这些“善意的提醒”令人讨厌?不仅是因为没有实际作用,还因为它们试图在女人的身上寻找所有原因和解决方法,而且避而不谈问题的关键——对女人来说,就没有哪个地方是安全的。

“提头杀妻案”发生在广州,po主应该是记错了

 

  女性在城中村受害,就说不要住在城中村;独身女人安全受到威胁,就问她们为什么胆敢一个人呆着;已婚妇女被家暴乃至被杀死,也要责备她们择偶不慎。

  什么时候女性的权利能真正得到保障,我们才能有出行和回家的自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