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思考通钢(1):陈国君临死前的对话

火烧 2009-08-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通钢事件中陈国君临终前与工人的对话展开,揭示工人与资本之间的冲突及现代中国变革的困境。通过陈国君的遗言与工人的回应,展现下岗工人命运与社会矛盾。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大约是最真实和最贴近地描述了通钢工人运动的记者,他记录了现场典型性的三句话:

其一:"3年后我让这厂子姓陈,让你们回家"。

其二:"我求求你们,救救我,我还想活。"

其三:"你要活,我们就得死。"

这三句话真实地反应了事件的演变过程,也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事件的性质。某种程度上,也阐述了现代中国变革的困境和希望。

其文选录:

"我求求你们,救救我,我还想活。"这是这场危机中的"大人物"陈国君对周边的小人物留下的最后遗言。

据一位目击者转述,这次求救并没能打动身边的工人们,毕竟,近些年来,小人物与大人物之间已经有了彼此并不认识的距离。

大家都说,"你要活,我们就得死。"--这种评论实在是官僚政客们难以想象的--说什么好呢?

毛泽东有句千古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谁能够知道,这个坐在办公楼的二楼的经理室里,门外有岗、楼里有岗,活在森严壁垒中,却能够一笔勾销数万工人生路的"大人物",在剥落所有的伪装之后,是这样的可怜。

可惜他已经把自己逼到绝境,因为把他数万工人逼到绝境了。通钢职工传言,陈国君要把通钢搞黄,他在与职工僵持的过程中,做了一个让工人下岗的动作,并说"3年后我让这厂子姓陈,让你们回家"。

而在这之前,下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此之后不久,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一次讲话中把下岗作为现代中国成就的前提。

迫使工人下岗的陈国君该死,如果不是他死,而是数万工人死,中国还能是一个国家吗?

工人告诉陈国君的是一个绝对的真理,而不是相对的真理,置工人于死地者必死。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写到,7月24日下午4点,听说陈国君被打之后,通钢的工人像瞻仰遗容一样去瞻仰他,一批一批地上去,转一圈,再回来。

应该说,这时候的陈国君还没有死,因为在6点半左右,通钢一位退休高工在焦化厂老办公楼的一楼楼道里,看见倒在地上的陈国君,他当时从二楼被拖下来,"脸已经变形,看不出模样了,衣服黑糊糊的,头朝外,不能说话,光哼哼,吐字不清"。

上面关于陈国君和通钢工人的对话应该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同时,似乎能够说明,陈国君并不是死在哪一个工人手里,是重伤后得不到救助而死的。阻挡警察和医务人员救助行动的是那些坐在马路或是通道上的工人。

相比较,苏维埃政权的死亡是在它所代表的无产者的冷漠中发生的,似乎文明一些,却冷酷至极,令人想起不寒而栗――莫斯科那冰冷冷的冬天。

其实,何止是通钢的工人瞻仰了这位"精英"的遗容,全中国的钢铁工人都在瞻仰,全中国的产业工人都在瞻仰,全世界的无产者都在瞻仰。

应该是这样的,笔者随笔一帖《思考:从通用到通钢--人性与匪性》居然在很短时间传遍许多论坛,这种现象只有笔者写一些军事帖子的时候才能出现。

对工农命运的关注和爱国主义热情是现代中国的主题,也是中国内外政策的核心。这两个主题都共同根植于同一个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总 纲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壶公评论写于09-08发表于《壶公评论》圈子

相关文章

  • 赵剑斌:当代英雄前赴后继
  • 赵剑斌:“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孔庆东:这力量是钢!
  • 赵剑斌:维权不能仅仅为个人
  • 赵剑斌:重赏之下没有“勇”夫
  • 赵剑斌:没有暖气的冬天
  • 赵剑斌:所谓产权虚置其实是个伪命题
  • 左大培:序《钢城》——保卫工人阶级利益的长篇力作
  • 一曲中国工人阶级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英雄凯歌
  • 《钢城》——讴歌工人阶级的力作
  • 赵剑斌:《钢城改制变局》十九--短兵相接 之际,万众一心 保钢城
  • 赵剑斌:钢城工人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前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