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数学: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透露出的历史信息

火烧 2009-02-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分析五十年一遇旱情,揭示1959年旱灾对粮食供应的影响,探讨历史背景与政策作用,强调灾害与政策共同影响下的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透露出的历史信息 


数学

根据最新的消息,我国今年遇到严重旱灾,中央政府已经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还有报道说有437万人,21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我想,连饮水都成问题了,当然农作物就更没有水浇它了。报道中还称一些旱区的旱情已达五十年一遇。

当然相信并祝愿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定能够战胜灾害。尤其一个有利条件是,现在的粮食的种子化肥质量还不错,电力供应也有保证,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高。此外,还可以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现在也没有经济封锁,也没有外国逼债。

而本帖子要提出这个“五十年一遇”透露出来的历史学信息。

今年是2009年,减去五十年,就是1959年。因此,“五十年一遇”的意思,当然是“自1959年以来,中国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旱灾”。

因此还可以推论出,把上述新闻报道放到1959年,也相当正确。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在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受到美帝和苏修的全面经济封锁的时候,在受到苏修的逼债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有437万人,21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这么严重的旱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的五十年中都再也没有发生过。”

那么,因此也可想而知的是,在1962年粮食供应好转的一个原因,也是在于1962年并没有发生象1959年那么大的旱灾。而后来的直到文革十年期间,都没有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也是因为后来,也就是覆盖了从1959年开始的整整五十年中都没有发生过那么大的旱灾。

那么,也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1959年之后的第3年的粮食供应好转,也并不全都是因为“纠正了某种错误政策”,而是部分地因为,后来没有发生那么大的旱情。

当然,我也不是说错误政策并不存在,只不过不能够全部怪到错误政策上,只能够说,错误政策,加上后来五十年都没有发生过的特大旱灾,导致了粮食的减产,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尤其是,1959年和今天相比,中国的工业化相对落后,且农业机械化程度极低,缺少化肥和良种的供应,许多农村的生产力的落后情况和今天相比,是相当地落后,因此在当年如果在那种条件下单靠什么政策就能够创造极大的奇迹,比如说,某种政策能够使得1959年的中国人民猪肉多到吃不完,我是表示怀疑的。正确的政策当然有它的作用,但也不能够无限夸大。

总之,“五十年一遇”这个词,使我们能够对历史有更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当了解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困难。
 

相关文章

  • 胡靖:非洲饥荒之中国映衬
  • 毛主席时代永远怀念--驳网易毛时代水利不值怀念的谬论
  • 新闻联播露真相,私有改革元气伤!
  • 水库被老板承包养鱼是不是人祸呢?
  • 胡靖:小水窖救不了农村水利--“大包干”带来水利大倒退
  • 红旗渠究竟靠什么修成的?(附红旗渠纪录片)
  • 毛主席是怎样决策和督导治理淮河的?
  • 从五省旱灾看资改派反党集团
  • 时寒冰:旱灾真相实地调查(中部、下部)
  • 抗旱救灾志愿者行动倡议书
  • "大西南的旱灾,四成是天灾,六成是人祸"一个老农民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