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联想股权改制或是错上加错
文章分析联想股权改制可能加深战略失误,指出其贸工技发展路径和跨国并购策略的局限性,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对联想未来转向金融投资方向提出质疑。
2009-9-10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0/HTML_EXN3M9TCS8QD.html
与联想以前的股权变更和其它众多公司的股权改制一样,联想的股权变更在媒体上赢得了一片叫好声,包括惋惜这场“去国有化”失之太晚。然而,且不提这场股权转让带有浓重的暧昧色彩,如转让方案似乎是为泛海集团量身订做的做法与规范的公司治理相去甚远,反而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内部人控制”之类问题。我们需要冷静地审视联想病灶究竟何在?这场股权变更究竟是否有助于消除病灶?
尽管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但联想巨亏是该公司必须解决的问题,寻根溯源,与华为等成功企业相比,不难发现,已成为“制造车间+营销公司”的联想目前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当初选择“贸工技”而非“技工贸”发展战略的失误。归根结底,中国企业群体可以依靠代工、贴牌、技术转让、代理贸易等起家,但要跃居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上层,惟自主创新一途。
由于苦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出口产品国内增值率低下,联想早早走上了跨国并购之路,企图通过对发达国家名牌企业的跨国并购在短时间内获取上述无形资产。但是,即使不考虑东道国政府会严厉限制高技术转让(如1990年2月美国商务部外国投资委员会勒令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限期退出收购美国MSMCO航空公司),在无关国家安全的纯民用产品领域,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都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不能在技术开发和品牌等方面形成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他们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研究开发能力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如意算盘最终多半会落空,徒然让安排这些并购的中介机构大发横财而已。
因为缺乏自主开发先进核心技术的收购方很难令拥有自主研发先进核心技术的被收购企业心服口服,收购方入主之日可能就是研发团队骨干开始流失之时;而且二流、三流品牌收购一流品牌必定会导致后者在其消费者眼里贬值,当初联想收购IBM PC后,IBM的美欧客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大量流失,未能实现“1+1>2”的效果,收购后的联想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排名不升反降。至于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更是彻底失败。正因为如此,我也并不看好中国企业全面收购悍马、沃尔沃之类品牌的前景,更欣赏的是华为、中兴等公司坚持依靠自有品牌和自主技术开发的国际化经营道路。在塑造核心竞争力方面,最费力的自主开发道路才是最有效的道路。
然而,一度沉溺于“贸工”暂时“成功”的联想似乎已经被由此造就的企业文化主导。那么,目前的股权改制是否有助于扭转偏颇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助于扭转战略方向的失误?从已经披露的股权改制方案来看,暂时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反而需要担心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股权改制会进一步强化失误的战略方向和企业文化,令联想更加套牢。而且,从媒体报道的联想未来发展方向来看,这家公司计划更多地向金融、投资方向发展;须知中科院计算所设立联想公司的初衷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各级政府并为此给予了优厚的优惠待遇,如果联想是打算向这样的方向发展,符合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初衷吗?如果不符合,那么还应当给予那么多优惠吗?
相关文章
- 从联想“贸工技”模式看中国资改派的前途
- 不要说你们是“人”
- 左大培:联想香港上市--借钱给私人以低价“购买”国有股
- 泛海入股联想控股 10亿国有资产流失
- 倪光南:联想起家于“所办公司”还是“柳办公司”
- 倪光南:联想不该是今天的联想
- 吴辉:联想要做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 柳传志让奶牛的主人喝牛奶与张维迎让奶牛主人杀奶牛
- 邋遢道人:柳传志闷声发财就是了,还立什么牌坊?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柳传志的“贸工技”耽误了联想7年时间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