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钮文新:货币政策中性偏宽引导人民币有序贬值

火烧 2015-03-31 00:00:00 经济视点 1034
文章分析货币政策中性偏宽对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强调国内经济状况决定币值,反对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由过度紧缩,主张顺其自然推进国际化。

  人民币币值似乎存在“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需要货币宽松,而货币宽松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升值以强化国际社会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至少需要人民币不能出现大幅贬值而相对稳定。

  许多专家学者在反对人民币贬值时都会用“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作为理由。但我一直反对这样的看法。我认为,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必须更多地依据国内经济条件,绝不能让“人民币国际化”绑架货币政策——只能紧缩:推高人民币币值,强化持有者信心;不能宽松:压低人民币币值,弱化持有者信心。

  我们需要人民币匹配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刻意而为”或许会适得其反。毕竟,这个世界目前依然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现在它又获得了欧元区(美国传统盟友)的支持,不断上演“双簧戏”以压制共同的“货币对手”——人民币,这个现实问题中国不能不认真面对。强推人民币国际化,势必使人民币变成众矢之的。

  我认为,人民币币值高低必须更多地依据国内经济状况。因为,只有国家经济强健才是货币升值最关键、最核心的要件。

  当然,当今的人民币绝不是要取得“主导地位”,而仅仅是加入国际结算竞争。但结算的有效性必须依赖“计价地位”的确立。但当今世界,不用说人民币,就连欧元、英镑等老牌儿“硬通货”也无法获得这样的地位。所以,人民币结算也好,其他非美元货币结算也罢,实际上,所有贸易商在结算之时,都必须考虑折算美元之后的利润情况。这就是说,无论以什么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美元都在充当“中间换算货币”的角色,以表明国际贸易美元计价的重要性。

  这是现实,绝非中国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现实。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顺其自然,量力而为,而绝不该是我们刻意追逐的目标。既然如此,我们绝无理由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借口,而钝化中国货币政策,让国内经济付出过大的代价。

  3月2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关于货币政策的发言,非常受关注。在我看来,周小川否定的仅仅是“过度宽松”,而绝不是“适度宽松”。比如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要看它在数量上的影响,“可能用了多种工具,但是加在一起,总体来讲它的量并不是很大”。“我认为我们仍旧选择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注意,尽管他“仍旧”是稳健货币政策的提法,但那是“中性偏宽”之下的稳健,而绝不是“紧缩或简单中性”的韵味。

  再比如,周小川强调:新常态下的稳健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经济增长,考虑经济增长的新的特点;同时,也要促进结构改革。“如果太过度宽松的话,对于结构改革也许是不利的。”这席话,我认为有两层意思。其一,经济下行压力大,需要货币宽松一点;其二,考虑到保持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货币又不宜太宽。这不是“中性偏宽”的表述吗?正因为需要兼顾两者,目前的货币政策当然“未失稳健”。

  我赞成这样的政策,因为它同时可以达到引导人民币有序贬值的目的。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相关文章

  • 多头溃败美元待重振 看美联储决议定军心
  • 彭东旭:国际金融“战国时期”已经来临
  • 黄卫东:“美元霸权”侵占各国货币主权的历史、现实和对策建议
  • 美元“王者归来”? 新兴经济体警惕被“剪羊毛”
  • 警惕世界经济战“常态化”
  • 王湘穗等学者畅谈2015年全球经济金融趋势
  • 钮文新:警惕货币政策,避免酿成大错
  • 卢麒元: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 任评说:欧债日债损失黑洞与舆论扭曲
  • MRandson:六月是道坎--拖到今天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