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统计局篡改历史数据,以证明包产到户不差
                黄卫东指出国家统计局篡改历史数据,试图证明包产到户效果良好。文章对比安徽与全国粮食产量数据,揭示数据差异及可能的篡改意图,引发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
            
            统计局篡改历史数据,以证明包产到户不差
最近发现,官方有人篡改官方已经出版的历史数据。网上一篇文章谈到安徽61-63年搞包产到户,题目是《一场失败的实验 安徽1962年包产到户的前因后果》,作者用统计资料比较了全国和安徽粮食总产的增长率,发现安徽在这三年的粮食增长率都比全国低很多。如下表(单位万吨):
作者提供的数据说明,安徽搞包产到户,比全国其他地方搞人民公社差,论证搞包产到户不好。到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证这些数据,发现网站上提供的数据和文章中数据不同,后来发现,文章引用的数据来自1999年国家统计局编篡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而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被篡改后的粮食数据,则结论就不同了,有的年份安徽比全国好,有的年份比全国差。这种篡改,目的是要证明,包产到户不差。
这则例子说明,官方公布的数据,都有人篡改,后世个人写的回忆,就更不可靠了,即使发布在正规的杂志报纸上,都可能有记忆错误或因维护个人名誉利益等而不实。
|  | 全国粮食产量 | 年增长率 | 安徽粮食产量1 | 安徽粮食年增长率 |  篡改的安徽省粮食产量2 | 篡改的安徽粮食年增长率 | 
| 1958 | 19765.0 |  | 884.5 |  | 884.6 |  | 
| 1959 | 16968.0 | -14.2% | 701.0 | -20.7% | 701.1 | -20.74% | 
| 1960 | 14384.5 | -15.2% | 674.6 | -3.8% | 674.6 | -3.78% | 
| 1961 | 13650.0 | -5.1% | 629.0 | -6.8% | 629 | -6.76% | 
| 1962 | 15441.0 | 13.1% | 670.7 | 6.6% | 738.5 | 17.41% | 
| 1963 | 17000.0 | 10.1% | 697.7 | 4.0% | 755.1 | 2.25% | 
| 1964 | 18750.0 | 10.3% | 812.1 | 16.4% | 872 | 15.48% | 
1:来自 1999年国家统计局编著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C12-14 安徽省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和大牲畜饲养量.第427页链接出处http://tongji.cnki.net/kns55/Navi/result.aspx?id=N2006010127&file=N2006010127000431&floor=1
2、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链接出处
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F93031B5A800D04139FB483E1C695E85?m=fsnd
以下是访问网页的截图和篡改数据的标识:

 很赞哦! (1034)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