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苏共亡党亡国十五论之五: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火烧 2011-04-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苏共从兴起到亡党的过程,强调党风对党的存亡影响,回顾列宁、斯大林时期的优良作风,批评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官僚主义与脱离群众,揭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苏共亡党亡国十五论之五: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五论苏共亡党亡国  

萧湘延  

研究苏联问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苏共在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在拥有30万多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是在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这个问题不沉痛吗,这个历史经验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吗?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非常注意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参加劳动,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亲自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日的劳动。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经常亲自接待来自基层的党员和群众,他的办公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据记载,仅仅在1922年10月2日到12月16日,他亲自接待群众125人次。正是由于优良的干部作风,使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无比高涨,使人民政权得以生存、巩固和壮大。  

斯大林在艰苦朴素、严以律己方面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工作人员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他仅有700元卢布的存款,他一件短大衣从十月革命一直穿去世,磨损得已经不成样子了。二战期间,斯大林把儿子雅可夫送上战场,后来在作战中被德军俘虏,德国提出要用雅科夫交换一名被苏军俘虏的德国将军,遭到了斯大林的断然拒绝。客观地说,斯大林在发扬党内民主、阶级斗争扩大化等方面犯有严重错误,也存在官僚主义气息,大搞个人崇拜,使官僚主义风气在党内滋生蔓延。  

 苏共党风之坏,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没有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也没有和世界各国共产党统通气,抛出了《个人崇拜及其严重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主打两张牌:一是揭批斯大林。赫鲁晓夫把苏联严重存在的发扬民主不够、个人崇拜盛行等问题,不是从制度、体制上去分析,而是极为草率地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既不客观也不准确,在苏联掀起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起了整个社会阵营巨大的思想混乱。二是提倡改革。赫鲁晓夫的很多改革思路,既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也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比如,提出把苏联共产党分为工业党和农业党,引起了工作的严重混乱;盲目开垦处女地,大种玉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等严重脱离实际的目标。在工作中,赫鲁晓夫不讲原则、瞎指挥,讲大话,讲空话,胡干蛮干,造成了工作的严重混乱。赫鲁晓夫上台后,大批特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与此同时又在制造个人崇拜。他高高在上、独断专行,随心所欲、鲁莽决策,只喜欢听颂扬,听不得批评意见。赫鲁晓夫当政之时,苏共理论脱离实际、干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风气不断滋生蔓延,党内党外阿谀奉承、互相吹捧的风气大行其道。 1964年10月14日 ,赫鲁晓夫被逼下台。在苏共主席团会议上,他流着眼泪发表最后的政治演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建议都表示支持。”这清楚地说明,苏共党内,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普遍存在着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严重缺乏坚持原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  

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继之而起的是勃列日涅夫。这是个才能平常、思想平庸的苏共官僚。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政策,纠正了赫鲁晓夫鲁莽草率、胡乱作为的改革,维持了苏联经济社会的稳定。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上台当政,到1982年去世,执掌苏联政权长达18年。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就在繁荣和强盛的表象之下,掩藏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勃列日涅夫从未来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进行深刻思考,也想进行任何变革。晚年,他经常对手下人这样说:“改什么,把工作干好了就行了”。特别欣赏长期主持意识形态工作的苏斯洛夫的一句话:“干部队伍的稳定是成功的保障”,改变了赫鲁晓夫时期经常调整干部队伍的做法,片面追求干部队伍的稳定。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逐步发展成为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苏共领导层几乎长期原封不动,形成了一个官僚特权阶层。苏共二十三大时,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苏共二十五大时,除了已过世的中央委员,连任率竟高达90%,有的任期长达25年。到1978年,58名部长和部长会议副主席平均年龄高达70岁。特权制度,把苏联社会分为“他们(苏共官僚)和我们(普通群众),人民群众对此非常不满。他们(苏共官僚)是一个个封闭的圈子,互相通婚,秘密聚会,相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互相安排对方的子女,普通群众进入这个圈子是非常困难。实际上是把苏联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特权阶层不劳而获的生活,使普通苏联群众日益丧失责任感和自豪感,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一部分人走向非法途径攫取社会财富。  

勃列日涅夫也热衷于搞个人崇拜,比斯大林、赫鲁晓夫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勃列日涅夫不仅得到了苏联党政军的最高头衔,而且还得到了比其他苏联最高领导人要多得多的荣誉。1973年4月 他获得了列宁和平奖,还获得了2枚苏联英雄金质奖章和7枚列宁奖章。1976年5月,他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据统计,他先后被授予40多枚勋章,而有很多是他自己暗中授意授予的。1983年,他去世后,在葬礼上,给他捧勋章的就有四十多位将军,这样的排场也许是举世罕见,也令人啼笑皆非。1978年勃列日涅夫在《新世界》杂志上公开发表了三篇回忆性的文章:《小地》、《复兴》和《垦荒》。这三篇文章,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平庸之作,竟然被苏联党报吹捧为“党的巨大瑰宝”、“政治才略的教科书”,是苏联人民世世代代学习的“生活教科书”。该书一版再版,发行量大得惊人。到1981年底,共印刷1960次,全苏联每两人就有一本。就是这三本被捧上天的三本著作,还是别人操刀代笔的产物。个人崇拜的盛行,不仅大大加深了人民群众对苏共政权的不信任感,也导致了不关心政治和玩世不恭的消极风气,严重腐蚀人民的思想和灵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腐败非常严重。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大行其道,,贪污、腐败和特权令人无法容忍。勃列日涅夫本人就有严重的腐败行为,他在扎维多沃的“小屋”花费了数百万卢布的国防开支,并且在莫斯科郊外至少还有六栋别墅。勃列日涅夫时期,腐败的程度和深度,是以往无法比拟的。据博尔金回忆说:“ 苏共许多州委书记、边疆区委书记和中央委员都卷入肮脏的交易,赠送贵重礼品,包括赠送给总书记,都被认为是正当的。一到节假日前夕,机要部门就忙得不可开交,分送从南方各地给总书记和政治局委员寄来的盒子”。勃列日涅夫有一个风流纵欲的女人和一个品质低劣、不学无术的女婿邱尓巴诺夫。勃列日涅夫舔犊情深。邱尓巴诺夫原来是一个低下级军官,成为勃氏的女婿后,扶摇直上,当上了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后来邱尔巴诺夫贪污巨款20亿卢布,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驸马案”,直到勃列日涅夫去世后,邱尔巴诺夫才被押上被告席。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尤利、女儿加林娜还参与珠宝、钻石走私。其他诸如内务部长谢洛科夫贪污案、“鲱鱼罐头走私案”、“克拉斯诺达尔案件”、“海洋案件”、“乌兹别克案件”等等,对党的形象、党的威信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成为与美国主义相抗衡的世界大国。苏联在强大繁荣的外表下,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缺乏民主,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特权腐败滋生,长官意志、官僚主义和瞎指挥盛行。生产惊人的浪费,资源的过度消费,投资利润率不断下降,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当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经出现了负增长,有赖于石油资源的惊人出口,才维持2%增长率,苏联的科技人员名列第一,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严重脱节,苏联的火箭可以上火星,但是汽车却没有足够的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家用电器陈旧不堪,事故频出;苏联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并实现机械化,但连年粮食谦收。不得不花巨额外汇进口粮食;苏联人均医生数目、人均医院床位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寿命在几十名之后;苏联经济规模号称世界第二,但主要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号称“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有7000万城市居民住在没有自来水和厨房的简陋的公寓中。  

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共领导阶层都是一群年高体衰、反应迟钝的老人,整个社会被沉闷、压抑的氛围包围着,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等待勃列日涅夫的死去”。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终于死去。苏联人民又迎来了两位年老体衰、病入膏肓的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他们在当政一两年后都先后死去。不到三年,苏联人民先后送走了三位最高领导人,终于迎来了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言善辩的戈尔巴乔夫。老资格的政治局委员葛罗米柯在推荐戈尔巴乔夫时说“是一个讲原则的人,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是一个有大气魄的政治活动家”,“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饱受沉闷和压抑之苦,渴望变革的苏联人民开始对戈尔巴乔夫给予了希望。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做起,但几年发现效果不佳。戈尔巴乔夫不是认真反思改革措施的失当,而是认为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是没有开展公开性和民主化。1988年6月到7月,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决定放弃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正式把“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从此走上邪路。  

戈尔巴乔夫这位立志要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不是“眼睛向下”做深刻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是认真研究、审慎地提出改革措施意见,而是热衷到处去演讲,到处去巡视,发表文章,往往都是主观臆断。他在全国强制推行“反酗酒”运动,为实现含有酒精饮料的零生产,几乎将格鲁吉亚的葡萄树砍光,戈尔巴乔夫被苏联人称为“矿泉水书记”。曾经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尼·雷日科夫评价戈尔巴乔夫是“不善于、不喜欢也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只喜欢夸夸其谈,只是一个任没完没了地高谈阔论,玩弄词藻,把本来空洞无物的深刻思想说得天花乱坠。”戈尔巴乔夫不注制定正确的改革方针,又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际措施,更不做落实计划中所需要付出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的领导风格就是“以说话开始,以说话结束”,致使改革初期的大量决议被束之高阁。戈尔巴乔夫还逐步脱离、背离集体领导,他在外公开发表的政治观点常常与苏共政治局内的观点不协调,倡议也不通气,他的许多政治观点、倡议和许诺都是政治局成员从报纸上看到的。戈尔巴乔夫这种夸夸其谈、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党和国家的很多问题不仅无法解决,并且急剧积累和发展起来。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党的建设和思想教育长期无人过问。在这样的情下,党组织早就不是人们先锋队,什么战斗堡垒,在人民群众早就失去了威信和地位。苏联最大的乌拉尔汽车制造厂在1989年还有9000名共产党员,到1991年只剩下1600多人,其中还有300人不交党费。据统计,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短短的两年间,全国共有290万党员声明退出党组织,而留在党内的党员也大都对党失去了信任。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再加上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毁坏了党的凝聚力,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一步瓦解,党群关系恶化到顶点,在加上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发,苏共亡党亡国是必然的了。  

    苏共为什么能从小到大,能在落后的沙皇俄国的基础建成世界第二大强国,这是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是因为他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列宁生前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项伟大工程刚刚开始,他就去世了。斯大林建立了高度集权、高度计划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苏联通行的是自上而下委任制,普通党员和人民大众在政治生活中,缺乏最起码的民主权利。由于民主的缺乏,苏共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特权阶层。这个官僚特权阶层胡作非为,而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导致人民群众和苏共之间的离心离德。党内缺乏缺乏基本的民主制度,导致了党内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拉帮结派的风气日甚一日,以致于败坏得不可收拾。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赫鲁晓夫靠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上台,上台不久就大搞对个人的崇拜;才能平庸、性情温和的勃列日涅夫请人捉刀撰写的《小地》、《垦荒》和《复兴》三部回忆录,被吹捧为“苏联人民世世代代必须深入学习的生活教科书”,后来又搞从叶里奇到叶里奇的个人崇拜。当然,戈尔巴大乔夫还没有来得及树立个人崇拜的时候,苏联就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共领导人大搞个人崇拜,深刻的根源是苏联党内缺乏基本的民主。一个专制的党,必然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是不能实事求是,就不能发现和掌握掌握真理,就不能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的联系。  

执政党的党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列宁和斯大林无论是著作中,还是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了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的故事。安泰力大无比,这力量来源于他的母亲——大地之神盖伊。后来,安泰在空中被对手射死,是因为他的双脚脱离了大地,无法补充和汲取养分。苏共正是因为民主缺失、党风败坏,脱离了他的大地母亲——人民群众,70年不到就亡党亡国,致使社会主义事业灰飞烟灭。毛泽东同志说过: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共产党史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党的文件下发,要求全党同志务必克服麻痹思想,增强忧患思想,加强作风建设。就在中国革命胜利在望之即,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积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整、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并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真正汲取苏红脱离人民导致亡党亡国的教训,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关文章

  • 郑彪:苏联--虽败犹荣
  • 深层面剖析历史 理性认识历史--访马戎教授
  • 程恩富:苏联解体三大主要原因
  • 居安思危之三: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
  • 前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 杨斌:前苏联解体、经济改革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 澳大利亚共产党对苏东剧变的分析
  • 俄罗斯每人分一万卢布的教训与启示
  • 季塔连科谈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 《档案》:819苏联解体事件内幕
  • 23年后俄罗斯媒体重提《我不能放弃原则》
  • 苏联解体后白菜价倒卖军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