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从一九八一年的国家统计年鉴看1965到1978年的工农业发展

火烧 2007-06-07 00:00:00 历史视野 1034
文章分析1965至1978年中国工农业发展,强调农业机械、化肥和种子改良对产量提升的关键作用,指出工业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反驳单纯依赖农民积极性的片面观点。



在农业生产中,并不是像有些朋友认为的那样,只要有积极性,就能生产大发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并不是实际情况,已经被证明了部分人耍手段破坏生产的一个拙劣的伎俩。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少取决于三件事情,都与人的积极性无关。一个是种子改良;一个是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一个是化肥的普遍使用。

我真不知道网友提供的资料65年到78年的几个数据值得注意,农业机械的总动力从65年的1494万马力到78年的15975万马力,提高了十一倍以上。其中小型拖拉机的使用数量提高了四十倍,大型拖拉机的数量提高了近十倍。这首先说明我国在此期间工业的大发展,制造农业机械的能力空前提高。与此同时种子的改良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并且在此期间取得关键性突破。与此同时引进若干条化肥生产线,应该是德国的,兴建了大量的化肥生产工厂。这才是78年以后粮食产量提高的真正原因,而不仅仅是积极性的原因。

中国的农民几千年以来都是勤劳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种地的积极性不可谓不大。说这些种地的人都懒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对广大农民的一个污蔑。有没有懒惰的人呢?有。但这些人总是少数,是个别现象。用个别的来否定一般的,是别有用心的,大多数农民总是勤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