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私企真的贷款难吗?
老板不是跑路,就是跳楼自杀,一时间有关温州民间借贷崩盘的新闻层出不穷,特别是一则温州“眼镜大王”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福林跑路的新闻见诸媒体后,高利贷问题逐步的浮出水面;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众多舆论矛头不是指责低利率\负利率,就是必称国企是压垮温州民间高利贷的最后一根稻草,仿佛一切均不是我的错,全是他人的过一般。然而,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温州私\民企真的贷款难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们全然忘记了如《温州金融港之争》、《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对广西的启示》、《温州金融业取得骄人成绩》、《温州“地区金融中心”之梦》、《创新与财富机会 温州金融十年成绩单》这样俯首可拾的赞美温州金融繁荣、自信健康发展的报道;如《温州:“三结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类的分析又是何等的傲视群雄呢?似乎也忘却了如《温州民间资本海内外投资牛年不利 损失约数百亿》、《温州炒房团再战上海滩:没啥不能炒》这类问题是否为今天高利贷崩盘埋下的伏笔呢?恐怕更是忘记了如《温州炒房团不惧楼市调控》、《浙江资本疯狂杀入鄂尔多斯楼市 整层整幢买房》这样的现实,以及当有舆论对温州炒房团提出质疑、批评时,众多有着重量级话语权的经济界、学界人士,某些论者、媒体和领导干部进行的强烈之舆论反击,认为这是在妖魔化温州民间资本,或是在反对改革开放,等等不一而足,以至于各地明里暗里的纷纷向炒房团挥动着橄榄枝,今天怎么就成贷款难了呢?此其一。
其二,题为《信泰豪赌光伏借贷成“最后稻草”》一文道:“2009年光伏产业在欧盟逐渐下调或取消补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之下,淡去了之前的光芒。有跟胡福林来往密切的企业家称,胡走到这地步,主要是公司一开始规模想搞得太大,建设新厂房、购买设备等等,后胡为谋求光伏业务上市,不惜代价借款投资,结果上不了市又导致资金链吃紧,加上其他房地产的投资,民间二手放贷收不回资本,导致资金链断裂。”由此不难看出,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基本与贷款难不搭界,却与急功近利无视《国内多晶硅产业乱象丛生》、《惊现1倍PE 在美上市光伏股估值集体走低》产业风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且还佐证了《俏江南张兰炮声隆隆“轰”出PE行业融资乱象》、《PE乱象:不追成长只追上市 全民PE等于“全泯”PE》之真实性。
其三,从题为《中小光伏将迎倒闭潮?40家浙企抱团应对》等报道不难看出,欧债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冲击已经显现,由这类因素导致的企业贷款难、造成的失业人数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特别是因美国“轮胎特保案”、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又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怎样的损害呢?又有多少产业工人因此而失业呢?此难道不都是在加剧贷款难的烈度吗?
其四,由题为《温州25个工作小组进驻银行 保护企业防银行抽资》报道所述来说,怎么分析也得不出贷款难吧,否则进驻银行维的什么稳呢?而如题为《温州政府紧急维稳 “跑路”老板不归将严查快办》所述的“这些‘跑路’的老板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他们放弃了主业,要么办起担保公司专放高利贷;要么借高利贷去搞多元扩张,投资房地产。”又是不是很好的佐证呢?诸多企业将从银行贷来的款项不是用于生产而是去“炒钱”,这难道不是在扇贷款难论者的脸吗?
其五,题为《温州公务员放高利贷成公开秘密 有局级官员参与》等报道所曝露出的问题,又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呢?
其六,从《萧山俄罗斯老板“跑路”欠20万工资300多万货款》报道来看那些跑路的老板们、或者《温州老板跑路清单》,有多少是中国公民呢?又有多少是我国港澳台居民?而对于某些老板来说,所谓的跑路,对其来说是不是不过是回国而已呢?题为《“眼镜大王”跑路背后隐藏了什么》之“某信泰集团供货商透露,在很早之前,胡福林就已经取得了美国绿卡,并拥有3个国家的护照,他的亲属大部分已经去了美国。”是不是佐证呢?
其七,可以说中小\微型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存在于众多国家中,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的大银行根本就不会将这类企业的贷款放在眼里,因此金融市场的细分\细化业务也就应运而生了;可从近期媒体披露的各地高利贷崩盘事件来看,不仅诸多企业不务正业,诸多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这类中小金融企业也是不务正业的,其在高利贷链条中所起的推波助澜、放大金融杠杆效应和助长利率飙升可谓是功不可没,再加之如《银行揽储激烈程度近20年罕见:存一千万奖6万》、《季末银行狂揽储 员工自掏腰包1500元买30万一夜》、《银行月末揽储大战愈演愈烈 1000万存7天利息8万》这类因素的影响,才是造成众多中小和微型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所在;尤其是如《银行联手民间借贷机构放贷抽高佣金 直言并不缺钱》报道所述的“在江浙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已出现联手担保公司抽取高佣金的情况。”和要求一些贷款企业必须在其银行有大额存款,更是加剧了贷款难。
也就是说,诸多以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或农业的金融机构是在“挂羊头卖狗肉”的,就如同《新能源再蹈盲建潮:一百单八县争夺“绿帽子”》、《神农架小水电乱象调查:未批先建有官员入股》、《4.5万座小水电“霸道” 多条河流遭“腰斩”》这类报道述,名义上是利国利民,实质是“土围子”、个人捞钱,而对于大多数人民来说不仅是水中花,还要为今后如生态灾难这类的问题埋单。题为《水电毛利堪比“煤老板” 三亿元投入十年可赚回》的报道不就是很好的佐证吗?
题为《民间借贷崩盘 温州老板: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叙述道:“在暴利狂欢下,既要身份又要面子的企业主,买豪宅、开豪车、穿名牌、喝名酒、抽名烟,高额消费让资金快速消耗。之前温州相关协会负责人估算,温州商人进口的红酒占到全国比重的30%左右。一位法国某著名酒庄总裁访问温州,看到温州人像喝啤酒一样喝红酒,不禁连竖拇指,连声赞美‘很好’”这是不是与《江苏泗洪 疯狂高利贷催生贫困县出现宝马乡》之高利贷崩盘极其相似呢?
简而言之的说就是,诸多跑路的老板恐怕并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真正贷款难的是那些脚踏实地做实业者,《民间高息借贷疯狂 温州89%家庭60%企业玩拆借》是不是很好的佐证呢?何况,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近些年来一直就是低利率。或也可以说,今天中小\微型企业所面临的贷款难、高利贷等问题,或者如《疯狂的资本运作:广西来宾政府广场传销》,就是各种地产开发、高速公路这类能够为资本带来高额暴利所结的一个必然之果。看看“40岁4千万”之豪言和胡润富豪排行榜,再看看屡禁不止的暴力拆迁、囤地、越禁越多的高尔夫球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回应培训楼变商务会馆质疑》这类问题,不都是在佐证着中小\微型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根源所在吗?
最不可思议的是,题为《中国企业信用缺失代价惊人 每年损失达6000亿元》报道所述的信用问题必将影响到贷款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就如同当一个企业发生欠薪问题后,我们似乎更多的是在关注“维稳”,殊不知贷款难等危害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毒瘤也就应运而生了,并且还会由此产生诸多联想、疑虑进而影响到其他企业的信誉,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声誉。
而由此带来的思考又是不是:厘清跑路背后的真相、或真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在本源上解决、解开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贷款难呢?否则话,是不是又会成为打着为中小、微型企业解难的旗号,实则受益的是那些大\中大型企业呢?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当冷静的思考“被上楼”式的城市化\城镇化和《一个中国,几个金融中心?》这样的遍地都在争建国际化金融\大都市呢?此又是否在有意无意间助推了高利贷之乱象呢?又是不是CPI高企的一个重要推手呢?
相关文章
- 银行究竟该不该救温州企业?
- 余斌:高利贷是合理的民间金融模式吗?
-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毫无疑义——余治国执笔的房产评论系列文章
- 不能被“忽悠”打开金融国门---关于高利贷的“非另类解读”
- 杨斌: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动荡与房地产泡沫破裂危险
- 中国银行业正在迈向“次贷危机”的泥潭
- 海啸后的希望:温州老板跑路是泡沫全面崩溃的前兆
- 世界经济危机正向我国蔓延——从楼市降价潮与温州老板的“逃亡”看我国的经济形势
- 王中宇:从温州模式看民族资产阶级
- 清湖渔夫:透视民间借贷市场及其利率机制
- 退烧的安阳:集资狂热后遗症
- 河南传销式民间借贷雪崩 涉案企业多数为房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