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新思路:可以预测并非偶发
文章分析新疆系列恐怖事件,指出恐怖袭击并非偶发,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行动。强调反恐需改变思路,加强科技与防范,提升预测能力,有效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4月30日,乌鲁木齐发生火车站爆炸事件;
5月22日,乌鲁木齐再发开车袭击早市的恐怖事件。
尽管我们每次都说,袭击事件是恐怖分子惊心策划的;但实际上的思想深处,还是认为,恐怖袭击犯罪属于偶发事件;
但从新疆的系列恐怖案件当中可以得出结论,恐怖事件并非偶发,是惊心策划的系列案件。
430和522有一定的联系和连续性。
由于内地的严厉监管和火车站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所以严格盘查比较厉害。
那么430案件里的当事人应该是携带爆炸物运送到乌鲁木齐市,但是没有想到盘查严格,最后不得不在出站口引爆。
随后逮捕了8名相关人员。
但铁路的盘查,让恐怖分子也学到了经验,就是乘坐火车去乌鲁木齐很不安全。
那么522选择开车进行恐怖袭击就成为必然。
我们还可以猜测,这应该是有联系的和相关的两伙人所为,其中一伙人没有足够的经费。
所以选择火车,而522这伙人则肯定受到了资助,能有两辆汽车。五个人从公路渠道进入乌鲁木齐。
也许车是偷的,但是开车从某地去首府的开支要比乘坐火车的开支要大。
吃和加油还有携带一定量的爆炸物就是不小的花费。
430截获了火车站的袭击,但是对于公路的检查就疏于防范。522事件的发生是个悲剧还是疏于防范。
因为本人不在新疆也不掌握具体资料,仅仅根据公开资料做分析。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思路。
我们在明处而恐怖分子在暗处。
我们是在同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资金的团伙做斗争;
应该有亮剑的勇气,恐怖活动是可以预测,绝非偶发事件。
必须利用一切科技、技术、人海战术等手段进行反恐部署。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重新安排各级政府组织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的预案。
相关文章
- 关健斌:美欧反恐双重标准使俄罗斯越反越恐
- 消灭暴恐“导演”才是治本
- 从反恐战争到“太平洋总统”——近十年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内在驱动力
- 新疆爆炸:极端组织承认责任 称将陆续攻击
- 警惕恐怖主义界定带有“美国视角”
- 美国反恐的两面性:利用恐怖主义对抗中俄
- 港媒:唯有“人民战争”能够反恐
- 中国的反恐部署完全不得其法
- 涉疆恐怖主义是文明的冲突吗?
- 老骥:反恐还得抓阶级斗争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