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江涌:美国经济,10年衰退与低迷

火烧 2011-09-12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分析美国经济十年衰退与低迷,探讨反恐战争、财政危机及战略失误对经济的影响,指出美国陷入‘失去的10年’,并涉及产业空心化与债务危机等关键问题。

  江涌(中国现代国关研究院研究员)

  冷战过后,美国原本可以充分享受和平红利。但这种思维不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地道的帝国,帝国需要扩张树敌。

  今日美国的糟糕,或许只是问题的开始,等待美国的很可能是一个“失去的10年”。

  世界经济史学家未来很可能把“9·11”看成全球经济与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点。

  本·拉丹选择了极佳支点——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当今资本主义经济与权力的象征,用20条人命把繁盛的资本主义体系、强大的美国霸权搞得地动山摇,这或许是迄今为止世界史上最大的“杠杆效应”。

  冷战过后,美国原本可以“放马南山、化剑为犁”,充分享受和平红利。但这种思维不符合美国战略利益。本质上的美国不是一个联邦国家,也不是一个和平国家,而是一个地道的帝国,帝国需要不断扩张,不断树敌。其结果是:美国人选择了“以暴易暴”,从此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10年来,美国反恐战争的直接开销,尚无严重到直接损害美国经济基础的地步,但如果考虑到战争带来的间接消耗与损失,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例如,数以万计伤亡士兵的医保。在财政捉襟见肘的今天,美国每天要在阿伊两地烧掉4亿美元。

  如今,面对美国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政府收入萎靡有限,支出刚性无限,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接近GDP的100%。若加上美企、家庭与个人债务,美国负债已到天量,人均负担18万~25万美元。如果没有美元“印钞机”的特权,如果没有债权国持续“给钱”,美国早就破产。

  从逻辑上讲,战争消耗能够带来经济效应与就业效应。但在美国,“战争经济”实则日趋低效,军事对美国科技、产业的拉动效应越来越低,更何况美国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海外,有限的制造业升级早已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效应与就业效益。号称有世界最强大“智库”的美国,多年来在重大乃至战略决策上屡屡失误。侵略阿富汗与伊拉克就是典型的战略失误。美国错误的战略抉择,不仅使自己日趋衰落,而且令一批新兴市场做大。201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已占全球经济的47.7%。

  10年反恐更深刻的影响是,它不仅挫伤了美国经济、损害美国社会(中产阶层坍塌、两极分化加剧)、政治(保守势力抬头,两党对立严重),而且还使美国失去方向。

  “9·11”发生当晚,小布什发表讲话,“美国自由遭到攻击”。为捍卫自由,美国倾国家之力进行“反恐”。“反恐”战争有利于军工利益集团;但为了平衡利益,政府放纵了金融利益集团。于是乎,华尔街大耍金融游戏,将“资源配置的手段”转化为“财富转移的工具”,制造了大量“外表光鲜”、实则“品质低劣”的金融衍生品。

  最终,华尔街在资本主义大本营点燃了自由市场的大火,引爆金融危机。如此,连金融大鳄索罗斯都无奈悲叹:“市场原教旨主义已经走到尽头。”

  如今,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认为,过去10年是美国“衰退的10年”;也超过70%的民众认为美国比10年前更糟糕(《时代》最新民调)。当前,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环境、社会和谐的氛围、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自由市场运行的前提,都在不断削弱或逐一流失。

  美国这艘丧失强劲动力、没有明确航向的船,有怎样的命运还很难预料。但是依照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逻辑,或参照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逻辑,今日美国的糟糕,或许还只是问题的开始,等待美国的很可能是一个“失去的10年”。

相关文章

  • 张文木:阿富汗战争与不对称世界格局(2002年)
  • “911”是美国人自导自演大骗局——评911真相
  • 司马平邦:阶级斗争将重回世界政治舞台吗?
  • 萨米尔·阿明、迈克·哈特、保罗·卡恩:9·11 三人谈
  • 卫建林:从战争到战争
  • 美国在中国的孝子贤孙有多少?
  • 美国将继续算计中国---乌有之乡911十周年学者座谈会纪要
  • 马也:“9·11”后的美国
  • 苏文洋:“9-11”反思与“纽约不相信仇恨”
  • 张文木:阿富汗战争与不对称世界格局(2002年)
  • 9·11十周年:美国是真正的恐怖主义
  • 美国“反恐战争”的十大谎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