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改革也要心中有“底”

火烧 2013-08-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坠湖与坠桥的寓言,强调改革中需心中有底,沉着应对,避免因盲目行动导致损失。结合改革深水区的现实,提出需细致调研、虚心听取意见,以提高改革成效。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消息,浙江杭州一家公园内,一男青年不幸坠入湖中。因不会游泳,男青年高度紧张,于是拼尽全力在水面挣扎。及至救援的人赶到时,男青年已经溺水而亡。可当救援人员跳进湖水中打捞他的尸体时,才发现湖水只能漫住一般成人的胸部。也就是说,坠水男青年当时要是不那么惊慌,沉稳地脚踏湖底,根本没有性命之忧。这不能不使人们为他的不幸死亡扼腕叹息。

  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则古代寓言。说是一个盲人路过一座横跨一条已经干涸后的桥面时,一不小心身子便侧了下去。好在盲人反映机灵,就在跌落的一刹那,双手紧紧抓住了桥的栏杆,整个身子悬在半空中。本来桥面距离河底只有半人多高,盲人完全可以松开手跌落下去,全无受到伤害乃至遭遇性命之忧。可因不知情,盲人的思想同样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在他紧紧抓着桥栏的那一刻,一边腾空挣扎一边大声疾呼救命。旁边路过的人都提醒他说,松开手,下面距离桥面很低,河里没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慌乱中的盲人哪里听得进去人们的提醒与劝说,仍然不停叫喊救命,就是不肯松手。直到身困力乏,自己无奈跌落下去后,才知道别人的说法一点不虚。

  从男青年落入水中的盲目挣扎到白白丢掉性命,我们可以想见,他落水后的唯一信念就是:湖水一定是深可夺命的。性命攸关的时候,他的整个意识里,一点也没有想到不管是湖水还是海水河水,既有深可要人命的深水区,也有可供人嬉戏玩耍的浅水区。正因为男青年心中对水深没有一个切实的“底”,才使得他很遗憾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同样,那个坠桥的盲人,由于生理缺陷,他不可能像明眼人那样看清桥面与河底到底有多高距离,更不了解河里到底有没有水,水到底有多深。可当他在身悬桥面与河底的那一刻,如果听从了别人的提醒与劝告,他就会早早结束身心所受到的恐惧与劳乏,不再空受身心的折磨。他也是因为心里对桥面与河底距离心中没“底”,对河里有没有水水到底有多深也没有“底”,白白使自己惊受了那么长时间的劳力与惊吓。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或者是遇到什么险情,沉着冷静心里有“底”,才是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关键。否则,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麻烦与后果。

  今天,在改革走进人所共知深水区的时候,我们当然需要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只要这样的改革,有利用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强大与振兴,不管遇到什样的困难与阻力,我们都应拼尽全力战胜它克服它。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我们知道,历史的脚步全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得以向前迈进的。我们更知道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都没有现成的路子让我们不费一枪一刀顺利到达心仪的目标。一切牵动整个社会的改革之路,都是艰难曲折充满艰辛的;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改革举措,都是在过去已有经验和诸多未知领域探索的不断碰与撞磨合中艰难前行的。这中间,甚至需要我们付出生命的、精神的与物质方面的巨大代价后,才能取得预期中十分有限的成功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时刻能够做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能经过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归纳推理,都能够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建议或者意见,不断更新所处的环境,不断调整前进的步伐,不断吸纳最新新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不断抛弃有碍改革发展的一切陈规陋习,我们才能避免走许多不必要的弯道,减少交许多不必要的学费,取得事半功倍的改革成效。

  在这个特殊时期,任何盲目的思想与行为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灾难性后果。在改革的路途上,不管是遇到一池浑水的“湖底”还是遇到滴水不见的“河底”,那都是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能不能把它们的“底”,通过我们的细心探索与研究变成我们心中实实在在的“底”,才是整个改革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奉行的法则、恪守的道义、践行的目标。

  对湖水之底有底,男青年就不会盲目死亡;对干涸的河底有底,盲人就不会遭受身心的劳乏与惊慌;对改革的已知与未知有底,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弯道与迷茫。

  2013-8-28

相关文章

  • “表哥”的偶然与必然
  • 下下人的上上智
  • 炒作李天一案件目的何在?
  • 该做做楞的和不要命的
  • 人之病与国之病
  • 黄纪苏:十字架下,载歌载舞——社会文艺手记
  • 蓄意制造改革与政策的对立是违法乱权
  • 养老金分配最高相差近50倍 近4成人认为过少
  • 论文化腐败才是最大的失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