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通货膨胀让中国百姓感到手头吃紧

火烧 2008-02-26 00:00:00 时代观察 1032
文章指出中国通货膨胀导致百姓生活压力增大,食品和肉类价格大幅上涨,消费成本增加,低收入家庭影响尤为明显。

卫报:通货膨胀让中国百姓感到手头吃紧


2008-02-26  来源: 中国网 china.com.cn


  通胀对总的生活水平上升的侵蚀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那些多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对这种长期变化深有体会。


英国《卫报》2月25日文章,原题:随着通胀危及经济奇迹,老百姓感到手头吃紧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日升昌”,每天都有富人进进出出。它的巨大成功迅速使它所在的平遥城成为该国的金融之都。但如今,不再使用的账簿积满灰尘,访客也由顾客变成了游人。70年前,当贸易从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沿海地区后,这家银行关门了———随之消失的是平遥的成功。

上月,中国的CPI创下11年以来最高的7.1%。物价大涨给中国官员带来双重挑战:不仅要保护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还要确保老百姓不被抛在后面。在这个家庭收入的1/3被用于食品开支的国家,通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久前的暴风雪导致西红柿价格暴涨138%,而在糟糕天气来临前,猪肉价格已涨了67%。

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建臣(音)说:“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将超出政府想象。通胀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居民收入没有同步增长。同时,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低收入家庭会受到影响。”

平遥人不必看金融报纸就了解这个问题;甚至中产阶级人家也感受到压力。随便问问这个城市的人,他们都会哀叹食用油、衣服乃至肯德基快餐的价格。

“我们吃猪、羊或牛肉少了。太贵了。”当会计的吴巧妹(音)说,“什么都在涨价。”她丈夫徐建国(音)经营的锅厂里的职工要求涨工资以抵消生活成本增加。吴说:“他感到了压力。如果工资太低,他们就不干了。当然,他也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徐还算是幸运,因为他的产品大多销往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但其他公司正受到两面夹击———美国不景气导致的需求下滑和国内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

通胀对总的生活水平上升的侵蚀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那些多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对这种长期变化深有体会。84岁的平遥居民黄本铭(音)说:“30年前,一户人家一个月大概能吃到一斤肉。现在一星期就一斤肉。”但他抱怨面粉和食用油涨价正在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他们没有完全享受到中国经济奇迹的果实。(作者塔尼亚•布兰尼根,汪析译)

相关文章

  •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
  • 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
  • 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
  •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
  • 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 美联储才是祸首
  • 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
  • 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 ——“通胀治策”论坛精要
  • 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
  •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 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
  • 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
  • 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