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七律《硝烟散尽是沱桥》

火烧 2008-07-2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七律《硝烟散尽是沱桥》结合沱江一桥爆破事件,展现桥坚强的喜剧性,网友热议旧桥新事,评论聚焦质量与腐败,引发城市记忆与现实反思。

七律《硝烟散尽是沱桥》

四十年前百事凋,丰功伟业问今朝。
凤凰入土魂安在,豆腐成灾运必消。
地震袭来无理论,硝烟散尽是沱桥。
可怜痴汉年年有,只把金银认地标。

更多内容:

http://yfyd.blogcn.com/diary,18189053.shtml

“桥坚强”的喜剧性由何而来

被誉为“桥刚强”的沱江一桥

被誉为“桥刚强”的沱江一桥 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感动人的例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自从有了“朱坚强”,马上就有了个朱刚强,后来还有个狗顽强…… 但这一切都比不上简阳“桥坚强”的特别。

    四川简阳城区的“沱江一桥”建于1968年,已为简阳人民服务了40年。地震后,该桥病害加剧,不能再服役了,所以当地政府决定将其爆破,但最终380公斤炸药都没将这座危桥炸“趴下”。(7月26日《华西都市报》)

    爆破过后,沱江大桥岿然耸立,桥墩、桥拱和桥面完好,当地群众从大桥上走过。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如此坚不可催,真可谓“桥坚强”。

    看到这个报道所配的新闻图片之后,我立马就想到了一年前被一艘运沙船撞断的广东佛山九江大桥,甚至还想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果让那艘运沙船来终结“沱江一桥”的生命,不知据说撞击能力可比航母的运沙船能完成任务否?

    或许是爆破工程不过关,炸药的量虽大,但其“使用质量”却不高。虽然记者在报道时使用了惯常的“为尊者讳”手法,但仍然可以看到在爆破工程中有“某爆破研究所施姓工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那么,这次只是“听了一个响”的爆破,至少是不成功的。但仅仅如此,这个新闻则没有所谓的“喜剧效果”了。

    其实更多的“喜剧”效果可以从网友在新闻的跟评中找到一些。在某著名网站该新闻的跟评中,高居榜首的是:科技在发展,质量在下降!居第二位的是“40年前讲的是政治、责任和衷心;40年后讲的是腐败、金钱和背叛。”居第四位的是“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既然旧桥去不了,新桥也就来不了,有人的腰包也就……”

    按理说,评论要做到客观、理性。也许是这座桥可能确实质量超好,超“坚强”,以至于380公斤炸药和专家都把它无可奈何,也就是说,其坚固程度超出了一个爆破专家对普通桥梁坚固程度的理解范围,尤其是经过多年服役且经历地震的一座危桥。一座小小的普通拱桥,此时此刻的表现,也无法不让网友或者说评论作者产生非理性解读了,即便“沱江一桥”的“坚强”确实只是因为爆破技术不过关的原因。

    因为网友的智慧的基本上都体现在跟评里。你可说这篇评论的非客观非理性,但你却不得不承认网友跟评的“科学性”和巨大“可能性”。前几天在热热闹闹的说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除去中国人口第一,潜在的上网人口当然第一的原因之外,只能在网络上释放“非理性”,别无他途,网络成为唯一选择也是重要原因。所以网民人数第一,很好理解。

    话扯远了,回到“桥坚强”。与“桥坚强”相比,陕西旬阳县桂花乡的一座名叫“坝河吊桥”的桥梁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这座在建桥梁的平衡钢索在7月11日晚被狂风刮断造成人员伤亡。稍远一些的,还有造成重大伤亡的凤凰沱江石拱桥,等等,如此一比较,“桥坚强”也确实称得上“名符其实”。当然,与赵州桥等古桥相比,“桥坚强”的名称又只能说是恰当。那么,就让我再次借用一次网友的非客观理性评论吧:科技在发展,质量在下降!(张敬己)

相关文章:

炸药炸不跨的桥坚强与离不开脚手架的豆腐渣

由四川爆破“危桥”失败谈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

沱江大桥礼赞

毛泽东时代建的桥爆破都拆不掉 !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