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如何评判两个时代优劣我之陋见

火烧 2008-07-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如何评判改革开放前后时代优劣,强调不能仅以物质生活水平为标准,应综合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社会公平正义、民族独立等多方面因素,体现时代价值与人民利益。

   

对如何评判两个时代优劣我之陋见  

——读Gavin《不能否定改革开放》有感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年,因此出现了不少反思改革开放的文章,同时也对前后两个时代进行了优劣的比较。但鄙人发现有不少文章在评判这两个时代优劣时所用的标准是比较片面的,无外乎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吏治腐败和社会福利这几种。尤其是以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作为了主要的评判标准。例如,7月15日在乌乡发表的Gavin《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就是如此。  

   

 但在鄙人看来:孰优孰劣这个问题单纯用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是根本说明不了的!!!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也是不断得到提高的,科学技术更是不断得到更新和进步;而且有的人喜欢积累、节约消费而用于发展,有的人却喜欢先用未来钱,谁更好?只能是见仁见智,青菜萝卜各人所好了!我们总不能说:李泽楷(注:李嘉诚之子)今天的生活水平比起李嘉诚当年创业时要好得多,就说明李泽楷要比李嘉诚强得多吧?!我们同样也不能说:李显龙(注:李光耀之子)今天的生活水平比起李光耀当年立国时要好得多,就说明李显龙要比李光耀强得多吧?!在这里还存在一个时代不同的问题!例如,我们总不能说:今天中国的生活水平要比大唐时期好上了百倍、千倍,所以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就比大唐时期要高得多了!  

   

        另外,为什么不能单纯以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来进行比较呢?鄙人还认为:人除了要过得好一点之外,总还得要活得有尊严一点吧!您总不能被人家搜查了,被人家炸了,被人家撞了、打了,您就一口吞下去了。而且还跑上门去给人家出出气吧?如果是这样,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不过,但却像狗奴才一样的活着,整天被人呼来喝去的,又有什么意思呢?您愿意过这种日子吗?!  

   

 其实,关于孰优孰劣这个问题除了要看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之外,鄙人认为还得综合以下各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才有可能得出公正的、全面的和正确的结论!  

   

 那就是还要看:中国能不能始终保持国家的统一,能不能始终保持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能不能始终保持民族的独立和自主;能不能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能不能始终保持国家的尊严;能不能始终对西方列强说:“不!”;能不能始终维护好中华民族的利益;能不能始终保持不让中国的自然资源外流;能不能始终让中国避免像东南亚各国、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那样被西方列强通过货币战争把人民的财富洗劫一空;能不能始终维护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正义;能不能始终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或者说社会保障体系);能不能始终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能不能始终不断地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能不能始终不断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能不能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施政大方向或者说根本宗旨;能不能始终保持干部队伍(或者说执政团队)相对的廉洁奉公;能不能始终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能不能始终不断地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能不能始终保持中国优良的自然环境;······对于饱受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百多年耻辱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些都是最重要的!!!谁能做到了这些,人民就会说他是好的!那就值得人民去怀念!  

   

 毛泽东时代是做到了上述这一切的!!!所以,虽然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但人民还会自觉的、自发的怀念起毛泽东时代!  

   

 改革开放时代是否也做到了上述这一切呢?这个问题只能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在这里鄙人仅举一个例子进行简单的说明这两个时代的优劣。  

 我们知道毛泽东时代的高等级教育学生们是不用自掏腰包的,但今天的高等级教育每一分钱却都要学生们自己掏。在今天读个四年大本,如果不掏个十万元您就读不了。发展了这么多年,又是在经济腾飞、太平盛世的今天,为何反而不如当初呢?是扩招导致财力不支吗?我们先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1、1978年,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是85万人,工农业总产值是5689.8亿,GDP值为3600亿(该数据从百度搜索而得,未核真假);  

 2、2007年,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是1885万人,GDP值为246619亿;  

(注:数据全都摘自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年度统计公报。)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是1978年的22.18倍,而2008年的GDP值则是1978年的68.50倍,如果以工农业总产值与之比较则是43.34倍。  

 可见,财力的增长比扩招是要快要多的。就是说我国的高等级教育出现这种情况是不为而非不能为也!都是教育产业化的错!  

 本来自掏钱读大学也不要紧,顶多是老百姓过紧一点,吃苦一点而已。但问题不在于掏不掏钱,而是这种做法是不是对国家有利呢?  

 个人认为对国家是不利的!打个比方来说:国家一旦有事情发生,政府需要用大学生。对于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是无条件要上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国家培养出来的。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可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呢?他们会说:“您看!俺是独苗,家里父母老弱病残又无劳动力,需要俺的赡养和照顾;读大学所贷的款也没还清。俺一走这一切怎么办?您是否另寻他人去?俺实在是走不了啦!对不起!对不起!”  

 可见,这种做法对国家是不利的,至少会减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国家一旦需要用人又如何能够团结起全体人民呢?从这一点来看今天是做得不如毛泽东时代的。  

   

   

 其实,孰优孰劣这个问题还有一个评判的标准:那就是战争!通过一场大的捍卫国土和领海的战争或者统一战争就可以检验出来了!耐不耐得打,经不经得打,能否打得赢?一打就全出来了。我军过去可是长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猛虎之军呀,而且常常把美帝国比作纸老虎。那么,几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又怎么样呢?会不会颠了个倒?  

   

 当然,鄙人在这里绝不是要鼓吹战争,只不过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而已。  

   

 战争!打的是什么呢?打的就是政治!打的就是经济!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不好,要打胜一场战争是不可能的。例如,在晚清时代,八国联军不过区区二万多人就可以在中国大地长驱直入,而且人家还是千里奔波而来,纯属于疲惫之师,纯属于无后勤作战和无后方作战。可结果呢?被人家打得咱们的老佛爷和光绪皇帝满世界乱跑。为什么呢?不就因为晚清时代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吗?!  

   

 在毛泽东时代呢?则是保持了所有对外战争的全胜记录!包括被称之为“十年动乱、十年浩劫和崩溃边缘”年代那三场战争也都是全胜的,而且都是以弱胜强的。(注:那三场战争分别是:1、1965年起的抗美援越战争;2、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战争;3、1974年的中越西沙群岛战争)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和1965年起的抗美援越战争可都是以世界头号强国为对手的大规模战争呀,而且对方参战的兵力也都是在几十万以上,是八国联军入侵时代的几十倍,前后相距不过五、六十年。为什么反差就有如此之大呢?除了国家领袖的个人能力强以及部队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和战斗力尚存之外,不就是因为那时的政治清明,或者是经济发展迅猛从而缩小了与敌对国家之间的差距等等因素吗?!〖关于后一点请参看鄙人在乌乡发表的陋文:中美两国55年经济情况对比表(修改稿)。该文在本网站的链接是:/Article/Class4/200805/40362.html〗  

   

 那么,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又怎么样呢?是否能够打赢一场大的捍卫国土和领海的战争或者统一战争呢?鄙人想这个问题也只能留给读者们自己去判断了!或者是骑着毛驴看戏本吧!——走着瞧!  

   

 其实,一个时代做得好与坏是用不着吹嘘的。人民自己会评判,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中国的发展最终让我们又回到了像晚清时代、北洋军政府时代和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时代那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甚至于让中国成为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第二,又或者让中国的环境成了垃圾堆或废墟。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好的了!  

   

   

   

    以上陋见仅供各位网友参考,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