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是谁害了药家鑫?

火烧 2011-06-2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8
文章探讨药家鑫案背后的责任,分析其自身、父母及无良专家的影响,强调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警示,引发对社会教育与舆论的反思。

是谁害了药家鑫?

作者:侯满玉

最高院法槌一落,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于6月7日尘埃落定。药犯被正法,是法律的神圣,正义的呼唤,人民的胜利。然而,药案的产生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教训是沉痛而深远的。

是谁害死了药家鑫?我以为有三种人。

其一,是药本人。试想,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识和智慧,假如药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驾车撞人后就会迅速把伤者送到医院救治,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非常自私,良心丧尽,看到伤者记车牌号时,脑子里闪现的是为伤者治病要花钱,为不花钱他要杀人灭口,迅速掏出随身带的尖刀,全然不顾伤者求生说还有个两岁的孩子待哺,竟把活生生的伤者当成了一架钢琴,凶残地朝伤者胸、腹、背部等处连刺8刀,致死后逃之夭夭。

伤人治病,杀人偿命。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大学生岂能不知?

其次是药的父母。当药闯下大祸逃逸回家,假如药的父母能够替受害人想一想,失去母亲的孩子怎样活?失去妻子的一家人该怎样过?他们迅速带上钱物去安抚人家,积极赔偿人命,积极料理后事,然后求人家体恤自己只有独子一个,也许还能求得谅解(这样的事不是没先例)。然而,有其子必有其父。药的父母没有这样想,想到的只是怎样逃避法律的追究,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孽子不死。

子不教,父母过。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家长的言行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的双亲对我的教育从小要求就很严格,教我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爱护公共财物。记得有个星期天,我们几个同学参加队里劳动,休息时,同学们折树枝扑打麻雀比输赢,我不忍心捕打麻雀,没有参加同学们的游戏,独自一人看《故事会》。当我兴冲冲下地归来,不料父亲一声断喝,罚我跪在鸡窝门前(怕伤了自尊心,跪在此处不见人)思过,我好生委屈啊,遂问为何罚跪?原来父亲听队长说几个学生娃在地头折树枝打麻雀,误以为我参与了,很生气。得知错怪了我,便让我起来,并谆谆告诫,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毁坏树木,伤害益鸟。我想,药的父母能像我父亲这样教育子女,药绝对不会撞了人再杀人的。

其三,无良教授、专家火上浇油,把药催上断头台。药家鑫驾车撞伤无辜,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这样一个典型的死刑案,一些没有正义感、丧尽天良的专家、教授,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以端正的态度,尊重事实,客观地分析问题,而是故作高深,以自己的身份吓唬人,以专业知识愚弄人,企图为犯罪分子开脱罪责。本来在腐败丛生的趋势下,善良的人们就怕不能依法公平办案,而此种做派恰如火上浇油,使众怒如潮。尤为可恶的是,西安五教授更是愚蠢透顶,公然为罪犯鸣冤叫屈,妄图对抗法典,废除死刑。专家、教授是受人敬仰之人,可这些无良之辈的所作所为,真是不称职而有辱斯文。正是由于他们对法律的践踏,对正义的蔑视和挑衅,犹如导火索引爆了汹汹怒火!

相关文章

  • 从马聪肇事逃逸再论药家鑫案
  • 《南风窗》荒诞不经的李昌奎死刑命题
  • 药家鑫杀人动机初探
  •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
  • 李昌奎案: 法官缘何称再审是最大的伤害?
  • 评李昌奎案法官的新表态:再审是对法治社会最大的伤害?
  • 黎阳: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件,看普世政变的一个突破口
  • 犯罪分子在云南高院“少杀、慎杀”的保护伞下继续着杀人的罪恶?
  • 伪善与傲慢:驳《南方XX》记者“反对云南省高院再审李昌奎案”
  • 法盲执法国之不幸民之悲哀
  • 宪之:云南高院意欲何为?————评赵、田两位副院长对大众质疑的回应
  • 杀与不杀的唯一检验标准是量刑准确——谁将国法用私话解释成了私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